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牵心(牽心)
(1).关心;挂心。 唐 李中 《送黄秀才》诗:“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 茅盾 《子夜》十九:“这书,这枯花, 吴荪甫 今回是第三次看见了,但和上两次一样,今回又是万事牵心,滑过了注意。”
(2).牵动心绪。 宋 苏舜钦 《使风》诗:“长风天外来,十幅健帆开。仰首飞云合,牵心翠竹回。”
《漢語大詞典》:悲端
(1).可悲的情事。《梁书·明山宾传》:“追忆谈绪,皆为悲端,往矣如何!”
(2).哀伤的心绪。 唐 王昌龄 《代扶风主人答》诗:“少年与运会,何事发悲端?”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三:“佳晨追良覿,触物悬悲端。”
《漢語大詞典》:滞涩(滯澀)
亦作“ 滞澁 ”。
(1).苦涩不甘滑。喻心绪无聊不畅快。 唐 孟郊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2).阻塞,凝聚不通。《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摄法歌》“以指摄针待气至,邪气流行针自轻”注:“凡摄针者,因针下邪气滞涩不行也。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气流行,则邪气不能滞涩,而针下自觉活动矣。”
(3).不流畅;不明快。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不能言者,终日口吃吃不能达意,杂乱滞澁,如醉梦中语。” 茅盾 《幻灭》二:“街上货车木轮的辘辘的重声,从湿空气中传来,分外滞涩。”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我总觉得看山比看水滞涩些,情绪很抑郁的。”
《漢語大詞典》:松腻(鬆膩)
谓心绪闲散无聊。 清 陈维嵩 《翠楼吟·小院》词:“心情何处写,拟写上繚綾帕子,砑来鬆腻。”
《漢語大詞典》:心慌撩乱(心慌撩亂)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水浒传》第六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孺人出於不意,心慌撩乱,没个是处。”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正心慌撩乱地寻思着过去和目下的事。”
《国语辞典》:心潮澎湃  拼音:xīn cháo pēng pài
心绪如潮水不断在撞击。形容心情非常激动。如:「他一听到这噩耗,心潮澎湃,难以平息。」
《国语辞典》:方寸乱矣(方寸乱矣)  拼音:fāng cùn luàn yǐ
心绪很乱。《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也作「方寸已乱」。
分类:心绪
《国语辞典》:心旌摇惑(心旌摇惑)  拼音:xīn jīng yáo huò
心绪如晃动不定的旗帜。比喻思绪不定,非常困惑。如:「他被这些问题搞得心旌摇惑,寝食难安。」
《国语辞典》:心痒难熬(心痒难熬)  拼音:xīn yǎng nán áo
心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凤生正在盼望不到之际,心痒难熬,攒出攒入了一会,略在窗前歇气。」
《国语辞典》:心痒难揉(心痒难揉)  拼音:xīn yǎng nán róu
形容心绪起伏不定,不知如何是好。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悬望妻儿音信杳,急煎煎心痒难揉。」也作「心痒难挠」。
《国语辞典》:眼花瞭乱(眼花瞭乱)  拼音:yǎn huā liǎo luàn
形容眼睛昏花,心绪迷乱。《儒林外史》第二○回:「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也作「眼花撩乱」、「眼花缭乱」。
《国语辞典》:意攘心劳(意攘心劳)  拼音:yì rǎng xīn láo
心绪焦躁慌乱。《孤本元明杂剧。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也作「心劳意攘」、「心劳意穰」、「心劳意冗」。
《国语辞典》:意扰心愁(意扰心愁)  拼音:yì rǎo xīn chóu
心绪烦乱忧愁。《醒世姻缘传。引起》:「遇著个不贤之妇,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饰,少柴没米,称酱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乱,意扰心愁。」
《國語辭典》:坐卧不安(坐臥不安)  拼音:zuò wò bù ān
形容焦急、烦燥,心神不定的样子。《周书。卷四七。艺术传。姚僧垣传》:「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先有气疾,加以水肿,喘息奔急,坐卧不安。」《封神演义》第七回:「心下踌蹰,坐卧不安,如芒刺背。」也作「坐立不安」。
《国语辞典》:没乱里(没乱里)  拼音:mò luàn lǐ
形容心绪混乱。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