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功德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新译曰吉祥天。旧译曰功德天。(参见:吉祥天女)
【三藏法数】
经云:如有女人,入于他舍,主即问言:汝字何等?答言:我身即是功德大天。又问:为何所作?答言:我所至处,能与种种金银等宝。闻已欢喜,敬爱礼拜供养。此喻凡夫贪生,亦犹舍主贪爱财宝,而爱是女也。
【三藏法数】
此天涅槃经及陀罗尼集,名功德天;金光明经散脂品,名第一威德成就众事大功德天。于过去金山照明如来所,种诸善根,故感福报,相貌殊胜,能令众生福德成就,常居最胜园,名曰金幢。若说法者,随其所须,供给无乏,以福资慧,成出世因,则果满二严,依正殊胜也。(二严,即福、慧二种庄严也。依报即国土,正报即色身也。)
吉祥天女
【佛学大辞典】
(天名)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为婆罗门神。而取入于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毗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于众生。或云为毗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奥钞十五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释(定深记)云:次言功德者,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诃室利Maha%s/ri^,言摩诃者大也。室利有二义:一者功德,二者吉祥。由此二义,昙无谶及伽梵达摩,阿地瞿多等三藏诸师同云功德天。馀诸三藏翻为吉祥,如文殊师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其住处近毗沙门之城。最胜王经八曰:「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薛室罗末拿(旧称毗沙门),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花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其天女之形,陀罗尼集经十(功德天品)曰:「其功德天像,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画作种种璎珞环钏耳珰天衣宝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咒无畏,宣台上坐。左边画梵摩天,右边画帝释天。如散华供养天女,背后各画一七宝山。于天像上,作五色云,云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绞马脑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功德天顶上。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画作千叶宝盖,著上作诸天伎乐,散华供养。」其经轨为佛说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一卷,功德天法一卷(陀罗尼经十),以吉祥天为毗沙门之后妃者,日本台密有毗沙门吉祥之双身法。一方犍达罗之刻像中,有男女之二天相并者。为毗沙门天与鬼子母神也。刻像之考證经过不明,故吉祥天与辨才天时相混同。鬼子母神。与吉祥非相混。初之属性,为毗纽,即那罗延天后也,Laksmi。
功德天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光明经二所出。功德天女说供养念诵自己者,与以福。
功德天女与黑闇女俱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参见:吉祥天女)
吉祥天女
【佛学大辞典】
(天名)旧称功德天。新称吉祥天。本为婆罗门神。而取入于佛教者。父德叉迦,母鬼子母,毗沙门天之妹。功德成就,与大功德于众生。或云为毗沙门天之后妃。然无确实经轨之说。金光明经二曰:「功德天品。」最胜王经八曰:「大吉祥天女品。」义释四曰:「吉祥天女,旧译云功德天女。」大疏演奥钞十五曰:「千手观音二十八部众释(定深记)云:次言功德者,吉祥天女也。梵曰摩诃室利Maha%s/ri^,言摩诃者大也。室利有二义:一者功德,二者吉祥。由此二义,昙无谶及伽梵达摩,阿地瞿多等三藏诸师同云功德天。馀诸三藏翻为吉祥,如文殊师利或云妙吉祥,或云妙德。」其住处近毗沙门之城。最胜王经八曰:「尔时大吉祥天女,复白佛言:世尊北方薛室罗末拿(旧称毗沙门),天王城名有财。去城不远有园,名曰妙花福光,中有胜殿,七宝所成,世尊我常住彼。」其天女之形,陀罗尼集经十(功德天品)曰:「其功德天像,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画作种种璎珞环钏耳珰天衣宝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咒无畏,宣台上坐。左边画梵摩天,右边画帝释天。如散华供养天女,背后各画一七宝山。于天像上,作五色云,云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绞马脑瓶,瓶中倾出种种宝物,灌功德天顶上。天神背后,画百宝华林,头上画作千叶宝盖,著上作诸天伎乐,散华供养。」其经轨为佛说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一卷,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一卷,功德天法一卷(陀罗尼经十),以吉祥天为毗沙门之后妃者,日本台密有毗沙门吉祥之双身法。一方犍达罗之刻像中,有男女之二天相并者。为毗沙门天与鬼子母神也。刻像之考證经过不明,故吉祥天与辨才天时相混同。鬼子母神。与吉祥非相混。初之属性,为毗纽,即那罗延天后也,Laksmi。
功德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梵语曰迦絺那。译言功德衣。修了安居之人所受之袈裟,受之之人,有五德,故曰功德衣。(参见:迦絺那)。四分律四十三曰:「安居竟,有四事应作。何等为四?应自恣,应解界,应结界,应受功德衣。」
迦絺那
【佛学大辞典】
(衣服)Kat!hina,又作迦提,羯絺那。衣名。译曰坚实,功德。比丘九十日安居行终后,人所供养之衣,此衣依安居之功,有五种之德,故名功德衣。五德者,一受此功德衣上不行作法(一云说净作法),畜馀分之衣,亦无罪(寻常以为长衣戒禁之)。二三衣之中,不携一衣,经一宿亦无罪(寻常以为离三衣宿戒禁止之)。三应檀主别请亦无罪(寻常以为别众食戒禁之)。四至午时受数度施主之斋亦无罪(寻常以为背请戒或展转戒或处处食戒禁止之)。五至午时不告知同住之人而至施主之家亦无罪(寻常以为不嘱同利入聚戒禁止之)。其功德衣,四周附缘,为五条式者,各条二分为一长一短,通计十隔。一功德衣,使众僧和集于一处,行受衣作法,且定一人之持者使护持之,因而众僧各得受衣之功德。其衣有由施主供之者,若无之时,则众僧集而裁缝之。行事钞上之四曰:「明了论云:本言迦絺那,为存略故,但云迦提,此翻为功德。以坐夏有功五利赏德也。」同上之四曰:「明了论翻为坚实也。」定宾之四分律戒本疏下曰:「迦絺那,此云坚实衣也。此衣以是坚财成,又令施主受坚实报,复令众僧生得五利坚实功德,(中略)亦名功德衣也。」饰宗记八末曰:「一切坚物,皆称迦絺那,如人烦恼强盛,名此人为迦絺那心人。」迦絺那之字意为坚,以粗制之绵布作之,亦云安居之功德坚实。以一日作终为法。十二月十五日用羯磨舍之。此衣诸说纷纷。后世注释家之说,多不可信。
功德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法华经有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法师功德品之三者。
功德海
【佛学大辞典】
(譬喻)功德之深广,譬如海也。八十华严经七曰:「智慧甚深功德海,普现十方无量国。」
功德池
【佛学大辞典】
(地名)八功德水之池。在极乐。无量寿经上曰:「内外左右,有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横深浅,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
功德水
【佛学大辞典】
(杂名)八功德之水。见上。
功德主
【佛学大辞典】
(杂名)谓檀越之人。见象器笺。
功德使
【佛学大辞典】
(职位)唐朝置管领天下僧尼之官,谓为功德使。僧史略中曰:「会要云:大历十四年,敕内外功德使并宜停置。若然者,代宗朝早置功德使。」
功德施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之异名。
功德庄严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切法功德庄严王经之略称。
功德丛林
【佛学大辞典】
(杂名)名禅法。又名禅院。宋高僧传十二庆诸传曰:「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
功德游
【佛学大辞典】
(行事)即法乐也。法事之后,以诗歌之朗咏等而游也。
功德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法身之一。(参见:法身)
【三藏法数】
谓如来以万行功德为因,而成法身之果,故名功德法身。
法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證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学常见辞汇】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学次第统编】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故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变化身。义见后章,兹不复及。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也。
【三藏法数】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法性真常,湛然清净,周遍法界。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数】
法身者,谓所證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无漏者,谓惑业净尽,不漏落三界生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