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笑悠悠
微笑貌。 梁斌 《播火记》二十:“ 宋洛曙 笑悠悠地走过来,一把抓住 朱老忠 的手。”
《漢語大詞典》:软笑(軟笑)
微笑,委婉地笑。 茅盾 《虹》二:“ 梅女士 回答了一个婉曼的软笑。” 茅盾 《虹》七:“‘是来引诱我罢?好像承你批评过我是不受引诱的呢!’ 梅女士 软笑着巧妙地说。”
分類:微笑委婉
《漢語大詞典》:唍尔(唍爾)
微笑貌。
《漢語大詞典》:焕耳
犹莞尔。微笑貌。晋书·文苑传·曹毗:“主人焕耳而笑,欣然而言。”
分類:微笑笑貌
《漢語大詞典》:迷希
亦作“ 迷稀 ”。亦作“ 迷奚 ”。
(1).眼睛半闭貌;迷离,朦胧。 宋 沈端节 《西江月》词:“幸自心肠稳审,怎禁眼脑迷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喫得来眼脑迷希,口角涎垂。”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眼迷希细看春风玉一围,到今日归何地。” 元 刘庭信 《折桂令·忆别》曲:“眼落处痴呆,嘴脸迷稀。”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起初道眼迷奚,他如今则把手支持。”
(2).谓以微笑媚人。 宋 杨无咎 《瑞鹤仙》词:“渐娇慵不语,迷奚带笑,柳柔花弱。”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你只待弄轻盈,相嬉笑,放迷稀,贪恋着燕约鶯期,蝶使蜂媒。”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那一个笑迷奚口粘唇,度不了热气香涎。”
《國語辭典》:嫣然一笑  拼音:yān rán yī xiào
形容人甜美妩媚的笑容。东周战国。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陌城,迷下蔡。」《老残游记》第九回:「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
分類:娇媚微笑
《漢語大詞典》:苋尔(莧爾)
同“ 莞2尔 ”。 微笑貌。《易·夬》“莧陆夬夬” 三国 吴 虞翻 注:“莧,説也。莧,读如‘夫子莧尔而笑’之莧。” 清 惠栋 九经古义:“按论语‘莞尔而笑’,莞本作莧。 邢昺 撰《论语疏》《唐石经》作莞,从俗作也。”
分類:微笑笑貌
《漢語大詞典》:笑不唧儿
形容微笑的样子。例如:他好像没不高兴的时候,整天笑不唧儿的。
也说“笑不唧唧”
分類:微笑
《漢語大詞典》:笑扯扯
微笑貌。 沙汀 《医生》:“那客人笑扯扯轻声说。” 艾芜 《海岛上》:“他随即一边走,一边笑扯扯地向老头子道。”
《漢語大詞典》:笑眯眯
形容微笑时眼皮微合的样子。 老舍 《二马》第一段一:“嘴唇儿往上兜着一点,和他笑眯眯的眼睛正好联成一团和气。”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二:“ 姜兴发 常常拉拢 万长兴 ,笑眯眯地跟他问长问短。” 杨朔 《模范班》:“ 张治国 心里高兴,脸上就带股笑眯眯的劲儿。”
《漢語大詞典》:睆然
微笑貌。太平广记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佛图澄:“ 进 还,具以白 澄 , 澄 睆然笑曰:‘汝言善也。’”旧唐书·李义府传:“ 义府 勃然变色,腮颈俱起,徐曰:‘谁向陛下道此?’上曰:‘但我言如是,何须问我所以得耶!’ 义府 睆然,殊不引咎;缓步而去。”
《漢語大詞典》:迷嬉
谓以微笑媚人。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迷痴厥拨:“柔词諂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雍熙乐府·小桃红·西厢百咏七:“笑迷嬉,知书何故不知礼。”
分類: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破颜微笑
【佛学大辞典】
(故事)灵山会上迦叶尊者得道之相也。(参见: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誇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参见:金色波罗华)
迦叶破颜微笑
【佛学大辞典】
(传说)世尊在灵鹫山,一日拈天华示众。百万人天不会其意。迦叶独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以属汝。是禅门一流所传也。(参见:拈华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