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勤策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室罗摩拿洛迦三跋罗S/ramaneraka-samvara,正翻勤策拥护。室罗摩拿洛迦(旧曰沙弥)者勤策。三跋罗者拥护之义,律仪乃意译也。别解脱律仪之一。为苾刍勤加策励,故云勤策,能防身语,故云律仪。俱舍论十四曰:「若受离十所应远离,安立第三勤策律仪。何等名为十所应离?谓于前八,涂饰香鬘舞歌观听,开为二种;复加受畜金银等宝,以为第十」即是也。前八者:杀生,不与取,非梵行,虚诳语,饮诸酒,涂饰香鬘舞歌观听,眠坐高广严丽床座,食非时食也。此为沙弥之十戒,出家沙弥所受持。若女人受之,则称为勤策女律仪。然实体是一,非劝策律仪之外,别有勤策女律仪也。
僧祇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摩诃僧祇律之略称。五部律之一。大众部之律藏也。资持记上一之二曰:「具云摩诃僧祇,此翻大众。从众为名,即窟外部。」梵Sa%m%ghikavinaya。
【佛学常见辞汇】
摩诃僧祇律的简称,即大众部的律藏。
诵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八十诵律与十诵律二种:八十诵律为根本律,五部之分派,皆自此出,其本律今不传。十诵律为现存四律之一,萨婆多宗之戒律本也。
摩诃僧祇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大众部所传之律藏也。法显传曰:「法显本求戒律,而北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涉乃至中天竺,于此摩诃衍僧伽蓝得一部律。是摩诃僧祇众律,佛在世时。最初大众所行也,于祇洹精舍传其本,自馀十八部各有师资,大归不异,然小小不同,或用开塞,但此最是广说备悉者。」
昙无德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分律之异名。
随经律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律藏之中,明定慧之法,谓之随律经,于经藏之中明戒律,谓之随经律。如涅槃经说五篇七治之戒。戒疏一上曰:「如涅槃经中八秽七治十篇五戒,阿含中七灭六报犯聚等相,岂是俗行,故名斯经随经之律。」又曰:「馀二藏明律相处,皆名众律,故论云随经律也。」
静虑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三律义)
静虑生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律仪)附录。
静虑律仪无表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无表色)附录。
持律第一
【佛学大辞典】
(杂语)增一阿含经三说百比丘第一中以优婆离为持戒第一。曰:「奉持戒律,无所触犯,优波离比丘是。」智度论二曰:「长老,忧波利。于五百阿罗汉中,持律第一。」注维摩经三曰:「什云:长夜誓愿,世世常作持律,故于今持律第一也。」
优婆离结集律藏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灭后第一结集时,优婆离结集律藏。见智度论二,四分律五十四,善见律毗婆沙一,西域记九。
优婆离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优婆离问佛经之异名。
弥沙塞律
【佛学大辞典】
(书名)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之略称。
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五分律之具名。三十卷,宋佛陀什等译。和醯之梵语末详。
禅律
【佛学大辞典】
(流派)禅宗与律宗也。
【佛学常见辞汇】
禅宗和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