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私徇
亦作“ 私狥 ”。 犹徇私。曲从私情。 唐 刘知几 史通·论赞:“其有本无疑事,輒设论以裁之,此皆私徇笔端,苟衒文彩。”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三折:“我説来的言语无私狥。” 章炳麟 《文学说例》:“效 战国 之口説以为辞者,语必傖俗,且私徇笔端,苟炫文采,浮言妨要,其伤实多。”
《漢語大詞典》:姑徇
姑息徇私。 清 侯方域 《重学校策》:“无容伪,容伪者褫不旋踵;无姑徇,姑徇者罚不移刻。”
分類:姑息徇私
《漢語大詞典》:破律
(1).徇私枉法。《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郑玄 注:“析言破律,巧卖法令者也。” 汉 徐干 中论·覈辩:“先王之法,折言破律,乱名改作者杀之。”《北史·儒林传下·何妥》:“ 常明 破律,多歷岁时; 王渥 乱名,曾无纪极。”
(2).打破戒律。 宋 惠洪 《渡海》诗:“逃禪解羊负,破律醉檳榔。”
《國語辭典》:作情  拼音:zuò qing
1.做人情。《红楼梦》第四三回:「只许你那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儿。」
2.佩服、敬重。如:「他为人正直,面对权势,不亢不卑,大家都作情他。」
3.居间仲裁。如:「两方都不肯说价钱,只好由我作情了。」
4.装腔作势。如:「等等上台别太作情,自然就好。」
《漢語大詞典》:私冒
徇私犯法。《新唐书·选举志下》:“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黜,大正刑典。”
分類:徇私犯法
《漢語大詞典》:侵臣
徇私枉法之臣。管子·七臣七主:“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请。” 尹知章 注:“枉法行事谓之侵。”
分類:徇私枉法
《漢語大詞典》:尹卿笔(尹卿筆)
唐 尹思贞 文笔严峻,风厉善政,不徇私情,当时称其为 尹卿 笔。旧唐书·尹思贞传:“时卿 侯知一 亦厉威严,吏人为之语曰:‘不畏 侯卿 杖,惟畏 尹卿 笔。’”
《漢語大詞典》:徇纵(徇縱)
徇私纵容。《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二:“若仍前奢侈,不知悛改,商人必当从重究治,尔等亦不能辞徇纵之咎。”清史稿·世祖纪二:“今所举多冒滥,所劾多微员,大贪大恶乃徇纵之,何补吏治?”
分類:徇私纵容
《漢語大詞典》:徇庇
徇私包庇。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如目下再有徇庇,是转自陷於私罪矣。”清史稿·世宗纪:“ 广州 驻防兵丁滋事,将军 李杕 以徇庇论死。” 梁启超 《立宪法议》:“是故监督官吏之事,其势不得不责成於人民,盖由利害关切於己身,必不肯有所徇庇。”
分類:徇私包庇
《漢語大詞典》:买纵(買縱)
因接受贿赂而徇私纵放。 洪深 《包得行》第一幕:“哪一个办理兵役的人员营私舞弊,或是故意漏报,或是得贿买纵……不能不依法严厉惩罚的。”
《漢語大詞典》:挠情(撓情)
曲徇私情。文选·范晔〈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直绳则亏丧恩旧,挠情则违废禁典。” 吕向 注:“挠,曲也。”
分類:徇私私情
《漢語大詞典》:看徇
谓徇私照顾。《元典章·户部六·钞法》:“如有看徇通同作弊,取问得实,与犯人一体治罪。”
分類:徇私照顾
《漢語大詞典》:以义断恩(以義斷恩)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漢語大詞典》:隐徇(隱狥)
隐匿徇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需索作弊,隐狥不得举首。”
分類:隐匿徇私
《漢語大詞典》:畏徇
畏惧而徇私。辽史·圣宗纪一:“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徵求,毋或畏徇。恒加采听,以为殿最。” 金 元好问 《御史孙公墓表》:“ 李氏 女有姿色,已许嫁矣。首相 白撒 之姪,恃势夺婚,且欲以为妾。夫家诉於官,官畏徇不为理。” 康有为 《为布告百七十馀埠会众》:“僕以救焚拯溺,无所畏徇,而救 中国 之沦亡,必以‘君民同治, 满 汉 不分’八字为目的。”
分類:畏惧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