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6,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待月
何待
可待
待得
坐待
待人
待诏
更待
留待
待时
直待
待旦
只待
待次
待漏
《分类字锦》:待月
苏辙有初成待月轩诗
分类:
《漢語大詞典》:何待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用不着。 萧三 《血书》诗:“只听说,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这何待说?你已久是钢铁炼成的战斗员。”
《國語辭典》:可待  拼音:kě dài
1.可以期待。如:「指日可待」。《唐诗纪事。卷二二。元结》:「得结辈十数公,落落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待矣。」
2.就要、就会。唐。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若再不肯,你写一封假书,只说白侍郎已死,他可待肯了。」
分類:就要杂剧
《漢語大詞典》:待得
等到。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宋 范成大 《元日马上二绝》之二:“待得江风欺老病,何如閒健一蓑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分類:等到
《漢語大詞典》:坐待
坐等。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宜整兵马,乘穀熟时,入边围 燕京 ,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 闻捷 《海燕》:“五月初,黄梅季节到了,海上整日斜风细雨,雾气弥漫;我们的侦察工作更难以进行了,只好坐待天知道的有利时机了。”
《國語辭典》:待人  拼音:dài rén
1.等候人。《左传。襄公三十年》:「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淮南子。兵略》:「故淩人者胜,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
2.对待他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红楼梦》第一三回:「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
《國語辭典》:待诏(待詔)  拼音:dài zhào
1.唐朝时,凡文词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专家,养于翰林院中,以待皇帝诏命应对。有画待诏、医待诏、棋待诏等名称。
2.职官名。宋置。明、清属翰林院。
3.宋元时对各种工匠的尊称。《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便道:『兀那待诏,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女童觉被他看见,脸都红了,道:『蒯待诏,有甚说话?』」
《高级汉语词典》:更待
再等;再过
《國語辭典》:留待  拼音:liú dài
暂时保留,等待以后。如:「这份资料很重要,须留待备查。」《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日回来,留待下次抡元。」
分類:留待等待
《國語辭典》:待时(待時)  拼音:dài shí
等待时机。《文选。钟会。檄蜀文》:「今边境又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
《國語辭典》:直待  拼音:zhí dài
一直等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直待我拄著拐帮閒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分類:等到
《國語辭典》:待旦  拼音:dài dàn
等候天亮。如:「枕戈待旦」。唐。李贺〈送沈亚之歌〉:「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国语辞典》:只待  拼音:zhǐ dài
只希望。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我只待服降他低头甘引罪。」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几曾和那穷相识每日家相寻趁?都只待共那富家郎逐日相亲近。」也作「子待」。
分类:希望
《漢語大詞典》:待次
(1).依照次序,不躐等。荀子·王制:“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杨倞 注:“不以官之次序,若 傅説 起版筑为相也。”
(2).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 宋 苏轼 《试馆职策题》之三:“官冗之弊久矣,而近岁尤甚,文武之吏待次於都下者,几数千人。”
(3).泛指候补者。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初,大学置内舍生二百员,官为给食。至是待次盖百餘人。”
《國語辭典》:待漏  拼音:dài lòu
古代群臣听漏刻入朝。后比喻将入朝时。《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帝性凝重寡言,洁修好学,每朝参待漏,或多笑语,帝独俨然。」
《漢語大詞典》:待漏院
百官晨集准备朝拜之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旧百官早朝,必立马于 望仙 建福门 外,宰相于 光宅车坊 ,以避风雨。 元和 初,始制待漏院。”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许公知许州》:“明日早, 张公 令院子尽般閤子内物色归家,更不趋待漏院,只就审官东院待漏。”《水浒传》第一回:“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亦省称“ 待漏 ”。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时 微仲 为山陵使,行有日矣, 辙 见之待漏,语及 河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