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交关(交關) 拼音:jiāo guān
1.往来、结交。《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羌无弋爰剑传》:「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是个秀才娘子,等閒也不出来,你又非亲非族,面不相干,打从那里交关起?」
2.勾结、串通。《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明史。卷二五八。吴执御传》:「又劾首辅周延儒揽权,其姻亲陈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关为奸利。」
3.买卖、交易。《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自今已后,有因交关用久陌钱者,宜但令本行头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检察送官。」《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锄禾刈麦,薄会些些。买卖交关,尽知去处。」
4.混杂、交错。唐。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诗:「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5.相牵涉、关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两个皮包,是我性命交关的东西。」
6.吴语。(1)许多。《海上花》第三一回:「耐倒是请教高大少爷做两首出来,替耐扬扬名,比俚哚好交关哚!」(2)很、非常。
2.勾结、串通。《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明史。卷二五八。吴执御传》:「又劾首辅周延儒揽权,其姻亲陈于泰及幕客李元功等交关为奸利。」
3.买卖、交易。《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自今已后,有因交关用久陌钱者,宜但令本行头及居停主人、牙人等检察送官。」《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锄禾刈麦,薄会些些。买卖交关,尽知去处。」
4.混杂、交错。唐。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诗:「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5.相牵涉、关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七回:「这两个皮包,是我性命交关的东西。」
6.吴语。(1)许多。《海上花》第三一回:「耐倒是请教高大少爷做两首出来,替耐扬扬名,比俚哚好交关哚!」(2)很、非常。
《漢語大詞典》:游往(遊往)
(1).交游;往来。《梁书·徐勉传》:“其所游往,皆一时才俊。”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 陆鸿渐 与 皇甫曾 、 权德舆 、 李季卿 辈游往,是 大历 元和 人。”
(2).到某处闲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絶游往之迹。”
(2).到某处闲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絶游往之迹。”
《國語辭典》:人情 拼音:rén qíng
1.人的感情。如:「老年丧子,哀痛欲绝,这也是人情之常。」《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漢語大詞典》:一归(一歸)
(1).归来或往来一次。《吕氏春秋·报更》:“寡人之国小,不足以留客,虽游,然岂必遇哉?客或不遇,请为寡人而一归也。”《新唐书·何蕃传》:“事父母孝,学太学,岁一归。” 唐 刘沧 《赠颛顼山人》诗:“ 洛阳 紫陌几曾醉, 少室 白云时一归。”
(2).犹言同归。《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 李善 注:“言物虽贵贱殊流,高卑异级,至其极也,殊涂共归。”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誉石》:“誉石杀鼠,蚕食而肥,物性虽反,齐之一归。”
(3).谓逝去。 唐 徐夤 《鹤诗》:“閬苑瑶臺岁月长,一归华表好增伤。” 宋 苏轼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檜待昇平。”
(4).珠算上单位除法练习之一。参见“ 归除 ”。
(2).犹言同归。《文选·陆机<演连珠>》:“臣闻性之所期,贵贱同量;理之所极,卑高一归。” 李善 注:“言物虽贵贱殊流,高卑异级,至其极也,殊涂共归。”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誉石》:“誉石杀鼠,蚕食而肥,物性虽反,齐之一归。”
(3).谓逝去。 唐 徐夤 《鹤诗》:“閬苑瑶臺岁月长,一归华表好增伤。” 宋 苏轼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檜待昇平。”
(4).珠算上单位除法练习之一。参见“ 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