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息息相通  拼音:xí xí xiāng tōng
比喻关系极为密切或彼此契合无间。《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刘厚守是何等样人,而且他的店就是华中堂的本钱,他们里头息息相通,岂不晓得之理?」
《國語辭典》:休戚相关(休戚相關)  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
彼此间的关系密切,忧喜与共。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我想许多功臣,其中只有将军是天子的至亲,必然有个休戚相关之意,故请你来商量。」《镜花缘》第六回:「今日大家既来祖饯,都是休戚相关之人,将来设有危急,岂有袖手之理?」也作「休戚相共」。
《國語辭典》:休戚与共(休戚與共)  拼音:xiū qī yǔ gòng
彼此关系密切,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明史。卷二八○。瞿式耜传》:「臣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他臣。」
《國語辭典》:心照神交  拼音:xīn zhào shén jiāo
形容彼此肝胆相照,不用言语说明,即已明瞭对方的意思。语出《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人见其表莫测其里,徒谓吾生文胜则史,心照神交,唯我与子。」
《國語辭典》: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靈犀一點通)  拼音:xīn yǒu líng xī yī diǎn tōng
灵犀,犀角。传说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角中有如线般的白纹相通两端,可以感应灵异。全句比喻心灵相连,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唐。李商隐〈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国语辞典》:南天北地  拼音:nán tiān běi dì
1.形容彼此距离遥远。如:「毕业后,大家各奔前程,南天北地,不知何时再见。」
2.地区不同。如:「中国方言之多,南天北地,各不相同。」
3.比喻谈话内容十分广泛。《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当日冉贵见观察眉头不展,面带忧容,再也不来答扰,只管南天北地,七十三八十四说开了去。」
《国语辞典》:怒目相向  拼音:nù mù xiāng xiàng
彼此相互怒视。如:「他们两个人个性都很急躁,常因意见不合而怒目相向。」《聊斋志异。卷一一。王大》:「有举人重赀作巨商者,衣锦厌粱肉,家中起楼阁、买良沃。而竟忘所自来。一取偿,则怒目相向。质诸官,官则曰:『我不为人役也。』」
《国语辞典》:莫逆之友  拼音:mò nì zhī yǒu
彼此心意相通,情谊深厚的要好朋友。语本《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周书。卷三七。张轨传》:「轨少好学,志识开朗,初在洛阳,家贫,与乐安孙树仁为莫逆之友。」也作「莫逆交」、「莫逆之交」。
《国语辞典》:朋比作仇  拼音:péng bì zuò chóu
彼此勾结做坏事。《封神演义》第二回:「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仇,天下事尚忍言哉?」也作「朋比作奸」、「朋比为奸」。
《国语辞典》:略尽情谊(略尽情谊)  拼音:lüè jìn qíng yì
稍微尽到彼此间的交情和友谊。《老残游记》第八回:「大哥既想略尽情谊,宜叫人去觅一套羊皮袍子马褂,或布面子,或茧绸面子均可,差人送去,他一定肯收。」
《国语辞典》:两情相悦(两情相悦)  拼音:liǎng qíng xiāng yuè
双方彼此情投意合。如:「他俩两情相悦,已决定下个月结婚。」《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只要被我挑选上了,两情相悦,我就同他做亲,有何不可?」
《国语辞典》:两无猜疑(两无猜疑)  拼音:liǎng wú cāi yí
彼此心中坦荡,毫无猜忌与嫌疑。《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蒙上宪委派到此,帮办交涉事件,不过以实心行事。总望两无猜疑,推成相信,彼此自可融洽。」
《国语辞典》:貌合情离(貌合情离)  拼音:mào hé qíng lí
表面上彼此相处得很好,而实际上感情不融洽。也作「貌合心离」、「貌合神离」。
《国语辞典》:声求气应(声求气应)  拼音:shēng qiú qì yìng
比喻彼此志向兴趣相投合。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声求气应,何以教我!」也作「声应气求」。
《国语辞典》: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拼音:shēng tài huán jìng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彼此会相互影响,而生物和环境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现象所构成的环境即称为「生态环境」。如:「文明社会的各种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