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彼得  拼音:bǐ dé
St. Peter
人名。耶稣十二门徒之首,耶拿之子,为人仁厚有大度。耶稣复活后,他是第一位见證者,曾赴小亚细亚传教,后为罗马王尼禄所杀。
《国语辞典》:圣彼得堡(圣彼得堡)  拼音:shèng bǐ dé bǎo
St. Petersburg
城市名。位于芬兰湾尼瓦河口,为俄罗斯滨临波罗的海最大的商港,亦是昔日帝俄的首都。二十世纪初,前苏联共党为纪念领导人列宁,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二十世纪末因共党宣告瓦解,苏联亦改名为「独立国协」,又将列宁格勒改回原名。
《国语辞典》:圣彼得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拼音:shèng bǐ dé dà jiào táng
位于梵谛冈境内,为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其建筑集合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精华;教堂正面的阳台,为教皇加冕的地方。
《国语辞典》:彼得大帝  拼音:bǐ dé dà dì
Peter the Great
俄国皇帝。(西元1672~1725)出生于莫斯科。西元一六八二年与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伊凡的姊姊索菲亚摄政。一六八九年,彼得利用沙皇卫队暴乱,收回权力。一七一一年建立元老院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位期间发动北方战争,一七二一年取得波罗的海东岸土地,由元老院献上「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彼得雄才大略,好征战,建立一个由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延伸到黑海的马桑达兰、从波罗的海延伸到太平洋的巨大帝国。一七二五年死于圣彼得堡。
《漢語大詞典》:彼得卢惨案
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事件。1819年8月16日,英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在曼彻斯特城圣彼得广场举行抗议集会的群众,造成十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案。当时人们以滑铁卢战役比拟这次军队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事件为“彼得卢惨案”。
《國語辭典》:使徒  拼音:shǐ tú
基督教称耶稣在世时的门生如约翰、彼得等十二人为使徒(天主教译作「宗徒」)。后泛称被耶稣派遣,奉上帝之命以传教救人的人。
《國語辭典》:真理报(真理報)  拼音:zhēn lǐ bào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是列宁(Lenin)于西元一九一二年五月五日创刊于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共即以该报做为主要宣传工具。内容较著重共党内部及国外新闻报导。一九九一年八月因共党垮台而停刊七天,后改以立场中立的作风复刊。
《国语辞典》:十二使徒  拼音:shí èr shǐ tú
耶稣的十二个随从弟子,包括彼得、安得烈、雅各(西庇太之子)、约翰、腓力、巴多罗茂、多默、马太、雅各(亚勒非之子)、达太、西门和犹达斯。
《国语辞典》:伯多禄(伯多禄)  拼音:bó duō lù
Petrus
人名。基督教中所称的彼得,为耶稣十二使徒中最优秀的一位。祖籍伯赛大,住在加利利海西北端的迦百农,为约拿的儿子,待人宽厚大度。西元六十四至六十七年间,为罗马王尼禄所杀。
《国语辞典》:海参崴(海参崴)  拼音:hǎi shēn wēi
Vladivostok
城市名。在西伯利亚东南,濒大彼得湾,本属吉林省,清咸丰十年割让给俄国。港宽水深,是优良的海港,也是独立国家国协东方贸易的门户,西伯利亚铁路以此为终点。冬季结冰期颇长,是最大的缺点。
《漢語大詞典》:奥勃洛摩夫
长篇小说。俄国冈察洛夫作于1859年。年轻地主奥勃洛摩夫住在彼得堡,靠领地的田租生活。他整天躺在床上什么事也不干。朋友希托尔兹为改变他的懒惰,给他介绍了姑娘奥尔迦。他爱上奥尔迦,但又怕麻烦不愿结婚。奥尔迦伤心出国,他则与女房东同居,最后中风不起。
《漢語大詞典》:当代英雄
长篇小说。俄国莱蒙托夫作于1840年。彼得堡贵族青年军官毕巧林,因厌倦贵族社会生活而又无力摆脱,深感苦闷。最终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成为悲观厌世的个人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