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又生一秦
谓又造成一个强敌。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陈王 相国 房君 諫曰:‘ 秦 未亡而诛 武臣 等家,此又生一 秦 也。’”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古今喻类》:“自增仇敌曰又生一秦。”
分類:造成强敌
《国语辞典》:擒虎拿蛟  拼音:qín hǔ ná jiāo
捉拿猛虎和蛟龙。比喻制服强敌。《孤本元明杂剧。暗度陈仓。第二折》:「准备擒虎拿蛟计,银山铁壁撞将来。」
《国语辞典》:擒龙缚虎(擒龙缚虎)  拼音:qín lóng fú hǔ
捉拿蛟龙,绑缚猛虎。比喻制服强敌。明。沈璟《义侠记》第二七出:「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避。」也作「擒龙捉虎」。
《国语辞典》:捉虎擒蛟  拼音:zhuō hǔ qín jiāo
比喻本领优越过人,能制服强敌。《孤本元明杂剧。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国语辞典》:一虎难敌众犬(一虎难敌众犬)  拼音: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比喻弱者只要团结,便能制服强敌。如:「我们应当知道一虎难敌众犬,此时此刻团结就是力量。」
《国语辞典》:以弱制强(以弱制强)  拼音:yǐ ruò zhì qiáng
用弱小的力量制服强敌。《晋书。卷六。明帝纪》:「帝崎岖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隋唐演义》第五○回:「陛下尝能以弱制强,稍得一胜,便起骄矜之意,以致三军损折。」
《漢語大詞典》:走为上计(走爲上計)
谓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语本南齐书·王敬则传:“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水浒传》第十八回:“ 晁盖 道:‘却才 宋押司 也教我们走为上计,却是走那里去好?’”亦作“ 走为上着 ”、“ 走为上策 ”。《洪秀全演义》第十回:“ 钱江 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为足下计,倒是走为上着。’”《廿载繁华梦》第一回:“又见查办拿人的风声,一天紧似一天,计不如走为上着。” 蒋子龙 《机电局长的一天》:“他感到,内心的一些想法摆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是走为上策。”参见“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国语辞典》:摧坚获丑(摧坚获丑)  拼音:cuī jiān huò chǒu
击败强敌,虏获敌寇。宋。曾巩〈折克行彭保转官制〉:「开通道涂,收复贼聚,摧坚获丑,尔功居多。」
《漢語大詞典》:独胆英雄(獨膽英雄)
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想到 陈三 ,那个在五次战役中坚守 临津江 北岸某山头的独胆英雄。” 华山 《英雄的十月》:“在突出的海岸一角,独胆英雄们歼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
《國語辭典》:摧陷廓清  拼音:cuī xiàn kuò qīng
破坏并加以扫荡清除。比喻一扫由来已久的积弊。唐。李汉〈唐吏部侍郎昌黎先生讳愈文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漢語大詞典》:破坚摧刚(破堅摧剛)
谓攻破摧毁强敌。 汉 张衡 《南都赋》:“尔其则有谋臣武将,皆能攫戾执猛,破坚摧刚,排揵陷扃,蹵蹈 咸阳 。”
《漢語大詞典》:空舍清野
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即将田间成熟的庄稼割掉,把人员、牲畜、物资等转移,使敌人占领后一无所获。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二回:“为了防备敌人报复,干部就动员全村空舍清野。” 华山 《鸡毛信》一:“‘我早报告村长啦。’ 海娃 说,‘要不,村长能叫咱们连夜空舍清野吗?’”亦作“ 空室清野 ”。 刘笃庆 《把敌人挤出蒲阁寨》:“空室清野,看鬼子有什么种!”参见“ 坚壁清野 ”。
《國語辭典》:坚壁清野(堅壁清野)  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
坚守壁垒,使敌人无法攻进阵地;清除郊野的粮食房舍,使敌人因缺粮无遮蔽而无法久战。是一种作战策略,使敌人即使在攻下据点之后,也毫无物资、设施可用。《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勒所过路次,皆坚壁清野,采掠无所获,军中大饥,士众相食。」《明史。卷一六四。范济传》:「毋贪小利,毋轻远求,坚壁清野,使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