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1,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弹治
中弹
重弹
弹雨
独弹
柘弹
弹珠
弹舌
弹事
笑弹
黄金弹
奏弹
对弹
弹词
子弹
《國語辭典》:弹治(彈治)  拼音:tán zhì
弹劾究治。《汉书。卷七六。张敞传》:「梁国大都,吏民凋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宋史。卷三八七。杜莘老传》:「内侍张去为取御马院西兵二百髡其顶,都人异之,口语籍籍。莘老弹治,上疑其未审,不乐。」
分類:弹压处治
《国语辞典》:中弹(中弹)  拼音:zhòng dàn
被子弹射中。《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諕得那厮,命如柳絮飘风,心似乌鸢中弹。」
《漢語大詞典》:重弹
比喻重新提起旧的主张等。例如:老调重弹。
《国语辞典》:弹雨(弹雨)  拼音:dàn yǔ
炮弹如雨般纷纷落下。形容战争惨烈。如:「国军在枪林弹雨中奋战,终于歼灭敌军,赢得胜利。」
《分类字锦》:独弹(独弹)
东京梦华录第五盏御酒独弹琵琶凡独奏乐并乐人谢恩讫上殿奏之
分类:琵琶
《漢語大詞典》:柘弹(柘彈)
柘木做的弹弓。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柘弹随珠丸,白马黄金饰。” 南朝 陈 顾野王 《阳春歌》:“银鞍侠客至,柘弹婉童归。” 唐 冯贽 《烟花记·柘弹》:“ 陈 宫人喜於春林放柘弹。” 宋 梅尧臣 《挟弹篇》:“手持柘弹 霸陵 边,岂惜金丸射飞鸟。”
分類:柘木弹弓
《国语辞典》:弹珠(弹珠)  拼音:dàn zhū
用玻璃或合成金属制成的小圆珠,为孩童的玩具之一。
《漢語大詞典》:弹舌(彈舌)
犹摇舌。谓唱念、说话等。 唐 李洞 《送三藏归西天国》诗:“十万里程多少磧,沙中弹舌授降龙。”自注:“ 奘公 弹舌念梵语《心经》,以授 流沙 之龙。” 元 乃贤 《铁钵盂》诗:“山僧偶弹舌,引得老龙蟠。” 清 龚自珍 《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声音不二门,古译音不準,既辩之矣,予能肖弹舌,依今译大摄小,亦能以大摄小书,然而不废古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见通今之难胜於博古。”
《漢語大詞典》:弹事(彈事)
(1).弹劾之事。魏书·儒林传·孙惠蔚:“ 光 ( 崔光 )以 惠蔚 书呈宰辅,乃召 惠蔚 与 峦 庭议得失,尚书令 王肃 又助 峦 ,而 峦 理终屈,弹事遂寝。”
(2).即弹章。南史·王准之传:“ 准之 尝作五言诗, 范泰 嘲之:‘卿唯解弹事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后之弹事,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旧準弗差。”参见“ 弹章 ”。
分類:弹劾弹章
《國語辭典》:弹章(彈章)  拼音:tán zhāng
弹劾用的奏章。《明史。卷一五一。刘观传》:「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越日,弹章交至,奉旨削职以去。」也作「弹事」。
《分类字锦》:笑弹(笑弹)
王维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漢語大詞典》:黄金弹(黄金彈)
比喻金橘。 宋 黄庭坚 《欧阳从道许寄金橘以诗督之》:“霜枝摇落黄金弹,许送筠笼殊未来。”
分類:金橘
《漢語大詞典》:奏弹(奏彈)
犹奏劾。梁书·刘之遴传:“御史中丞 乐蔼 ,即 之遴 舅,宪臺奏弹,皆 之遴 草焉。” 唐 白居易 《庾承宣可尚书右丞制》:“坐曹得出入郎官,立朝得奏弹御史。”
《韵府拾遗 寒韵》:对弹(对弹)
顾璘诗锦胸花帽对弹丝
《國語辭典》:弹词(彈詞)  拼音:tán cí
一种曲艺。流行于南方各省,表演者大都在一人至三人,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或再加上琵琶、扬琴陪衬。唱词多为七字句。曲调、唱腔则因地而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也称为「搊弹词」。
《國語辭典》:子弹(子彈)  拼音:zǐ dàn
枪弹、炮弹的总称。由弹壳、火帽、发射药、弹头所组成。分别有机关枪、手枪、步枪、战车炮、高射炮等所用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