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张目(張目)  拼音:zhāng mù
1.睁大眼睛,怒目而视。《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馀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
2.因言行受他人赞同而声势更壮。
《国语辞典》:助我张目(助我张目)  拼音:zhù wǒ zhāng mù
言行受到赞助、认同而声势得以壮大。《文选。曹植。与吴质书》:「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漢語大詞典》:狞髯张目(獰髯張目)
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曾贼 知军门自至,突出欲擒之,狞髯张目,勇气百倍,直呼军门名。”
分類:暴怒
《漢語大詞典》:盱目
张目。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 武王 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 陈立 疏证:“盱,张目也。谓张目陈兵,孟子所云 武王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诸人言叙既毕,发迹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 清 谭嗣同 《〈仲叔四书义〉自叙》:“民迫穷困,且向乱,羣族盱目而环伺。”
分類:张目疏证
《國語辭典》:烛龙(燭龍)  拼音:zhú lóng
1.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借指太阳。唐。李邕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明。谢谠《四喜记》第八出:「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
《國語辭典》:盱眙  拼音:xū yí
县名。在今江苏省西部,淮河中下游,洪泽湖南岸。战国时属楚国,秦朝始置县。
《國語辭典》:明目  拼音:míng mù
眼睛明亮,引申有明察之意。《文选。沈约。奏弹王源》:「明目腆颜,曾无愧色。」《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引镜皆明目,临池无洗耳。」
《國語辭典》:骙骙(騤騤)  拼音:kuí kuí
马强壮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國語辭典》:睽睽  拼音:kuí kuí
张著眼睛注视。如:「众目睽睽」。
《漢語大詞典》:盱睢
(1).张目仰视貌。 清 龚自珍 《臣里》:“臣目盱睢,臣不媚蠹鱼。” 清 彭淑 《沔阳道中夜闻邻船语》诗:“呻吟满衢巷,延颈相盱睢。”
(2).骄横;强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臣门非冠盖,家本军戎,亲朋之内盱睢,为人报怨;昆弟之间点染,无处求生。”
《國語辭典》:盱盱  拼音:xū xū
1.睁眼直视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清。王先谦。集解:「盱盱者,张目直视之容也。」
2.形容跋扈的样子。《列子。黄帝》:「老子曰:『而睢睢,而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
分類:张目直视
《漢語大詞典》:瞠瞠
张目直视貌。 唐 来鹄 《圣政纪颂》:“楹然史臣,蛇然史裾,瞠瞠而视,逶逶而娄。” 唐 陆龟蒙 《中酒赋》:“意欲问而无问,梦将成而不成;心悄悄,目瞠瞠,爱静中而人且语,愁曙后而鸡已鸣。”
分類:张目直视
《國語辭典》:眼睁睁(眼睜睜)  拼音:yǎn zhēng zhēng
张著眼睛。形容发呆、无动于衷或无可奈何。《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把个权勿用气的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真是说不出来的苦。」《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船眼睁睁就要沉覆,他们不知想法敷衍著早点泊岸,反在那里蹂躏好人。」
《漢語大詞典》:暌暌
张目注视貌。暌,同“ 睽 ”。 宋 司马光 《上谨习疏》:“是以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暌暌焉伺其上。”如:众目暌暌。
《漢語大詞典》:睢呿
谓张目则事物纷杂,开口则语言繁复。 清 赵翼 《静观》诗之六:“况彼大九州,睢呿不胜繁,势必遍学语,始可训谆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