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娄县人,字大木,一字奕山,自号幻花居士。康熙五十二年进士,充武英殿纂修官。后乞假归,不再仕进。与友朋以诗酒为乐。工琴。有《澹吟楼诗钞》、《幻花庵词钞》。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九
张梁,字大木,一字奕山,号幻花,江南华亭人。康熙癸巳进士。有《澹吟楼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大木,江南华亭人。康熙癸巳进士。著有《澹吟楼诗》。○张氏门风鼎盛,声华赫奕,而淡吟不乐仕进,户庭萧寂,如游方外人。喜鼓琴,兴到时,弄一二曲。晚迁居青浦之珠溪,无疾而逝,人谓同禅家之解脱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1 【介绍】: 清河南偃师人。乾隆二十六年秋,伊、洛水溢,奉母避水奎星楼。楼倒受伤,仍入水负母登树。又泅水为母觅食。水退,负母归。是夕以伤重死。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六
张大观,字巨卿,一字愚谷,铜陵人。道光乙巳进士,官新昌知县。有《遗稿》。
张大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3 【介绍】: 清山西凤台人。乾隆武进士。历官陕西兴汉镇总兵。从攻金川。攻底木达,俘泽旺。木果木大营被袭破时战死。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
张大福,字秉五,号醉白,新会人。乾隆壬午举人。有《醉白亭集》。
张大振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 【介绍】: 清陕西长安人。行伍出身。乾隆间参与镇压甘肃石峰堡回民及台湾林爽文,嘉庆间镇压川楚白莲教及河南天理教,累官直隶正定镇总兵。
张大楠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大楠(1821年12月27日—1862年),字梦锡,号幼涵,陕西延安府肤施县人,行一,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本省乡试中式第十四名举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会试中式第七十一名,覆试二等第九名,殿试二甲六十四名,朝考二等第七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西陲乱起,君上大府,论贼势军情不能用,愤郁致死,以积劳病故予三品卿衔。同治五年,教案起,其西安城内故宅为洋教徒看中,迫使其寡母孔氏强卖迁出后霸佔为教堂。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麟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麟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麟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麟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麟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麟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张大千(1898-1982) 原名正权,改名爰、猿,小名季,字季爰,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国画家,与溥心畲齐名,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毕加索交游切磋。晚年居台湾。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