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下一页
云兄水弟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遗弟
龙王兄弟经
优波弟铄
优波弟耶夜
难陀弟子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弟子对师长
师对弟子
有学弟子
为魔弟子事佛
为佛弟子事佛
弟子说
佛类词典(续上)
徒弟云兄水弟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遗弟
龙王兄弟经
优波弟铄
优波弟耶夜
难陀弟子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弟子对师长
师对弟子
有学弟子
为魔弟子事佛
为佛弟子事佛
弟子说
徒弟
【佛学大辞典】
(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
(杂名)门徒弟子之略称。释氏要览上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
云兄水弟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僧相亲之意。与俗所谓四海兄弟四海同胞同。永平清规曰:「方来云兄水弟,众心为自心,道念为自念。」
(杂语)禅僧相亲之意。与俗所谓四海兄弟四海同胞同。永平清规曰:「方来云兄水弟,众心为自心,道念为自念。」
目犍连与舍利弗为佛左右弟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杂语)目连为神通第一,神通为定力所使然。故配之于左方,为佛左面之弟子。智度论四十曰:「舍利弗是右面弟子,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天台净名疏一曰:「若据胜劣身子为左,若据定慧身子为右。」
遗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师灭后所遗之弟子。
(杂语)师灭后所遗之弟子。
龙王兄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说目连尊者降伏难头和难兄弟之二龙。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说目连尊者降伏难头和难兄弟之二龙。
优波弟铄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婆提舍)
(术语)(参见:优婆提舍)
优波弟耶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优婆驮耶)
(术语)(参见:优婆驮耶)
难陀弟子
【佛学大辞典】
(杂名)此难陀是跋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难陀有一共住弟子,名达磨,常怀惭耻追悔为心。于诸学处,爱乐尊重。彼未曾知难陀恶行,与之共住。既知行迹,即便舍之。与善苾刍而为同住,除三时礼。除三时礼者,律制弟子日三时中,若不礼拜和尚者,得越法罪。
(杂名)此难陀是跋难陀之兄,非佛弟难陀也。根本律云:难陀有一共住弟子,名达磨,常怀惭耻追悔为心。于诸学处,爱乐尊重。彼未曾知难陀恶行,与之共住。既知行迹,即便舍之。与善苾刍而为同住,除三时礼。除三时礼者,律制弟子日三时中,若不礼拜和尚者,得越法罪。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佛学大辞典】
(杂名)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三十。
(杂名)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三十。
弟子对师长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 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敬供养 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三、尊重戴仰
六方礼经曰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当敬惮之 四、思念不厌
二、当念其恩 五、当从后称誉
三、随其所教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白佛言:『世间之人,及佛弟子,轻易其师,常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之人,其罪云何?』佛告阿难:『夫人当爱人之德,欣人之善,不可憎嫉。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是与恶意向佛无异。若有人以万石弩,自射其身,可为痛不?』阿难言:『世尊,甚痛甚痛!』佛言:『人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则如以痛剧之弩,射其自身。为人弟子,不可轻易其师,及以恶意向诸贤德,视诸道德之人,当如视佛,不可嫉谤。人有戒德者,诸天龙鬼神,无不感动,受其尊敬。宁投身火中,手持利刃,自割其肉,慎勿于此善人,而生嫉谤,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 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敬供养 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三、尊重戴仰
六方礼经曰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当敬惮之 四、思念不厌
二、当念其恩 五、当从后称誉
三、随其所教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白佛言:『世间之人,及佛弟子,轻易其师,常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之人,其罪云何?』佛告阿难:『夫人当爱人之德,欣人之善,不可憎嫉。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是与恶意向佛无异。若有人以万石弩,自射其身,可为痛不?』阿难言:『世尊,甚痛甚痛!』佛言:『人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则如以痛剧之弩,射其自身。为人弟子,不可轻易其师,及以恶意向诸贤德,视诸道德之人,当如视佛,不可嫉谤。人有戒德者,诸天龙鬼神,无不感动,受其尊敬。宁投身火中,手持利刃,自割其肉,慎勿于此善人,而生嫉谤,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师对弟子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师长以五事视弟子:
一、顺法调御 四、示其善友
二、诲其未闻 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
三、随其所闻使解善义
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有五事方可教诃:
一、不信 四、情无羞耻
二、懈怠 五、近恶智识
三、恶口
但五法之有一,皆应教诃,比丘问言,如何教诃?佛言有五法:
一、不与共语 四、不与以善事
二、不与教授 五、不同室
三、不同受用
以此五法,随宜教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问佛:『师诃弟子,得无以小罪成大罪耶?』佛言:『不可不可,师弟之道,以道相感,自然常相信厚,视彼如己。己所不行,勿责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子与师,两具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
长阿含经曰师长以五事视弟子:
一、顺法调御 四、示其善友
二、诲其未闻 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
三、随其所闻使解善义
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有五事方可教诃:
一、不信 四、情无羞耻
二、懈怠 五、近恶智识
三、恶口
但五法之有一,皆应教诃,比丘问言,如何教诃?佛言有五法:
一、不与共语 四、不与以善事
二、不与教授 五、不同室
三、不同受用
以此五法,随宜教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问佛:『师诃弟子,得无以小罪成大罪耶?』佛言:『不可不可,师弟之道,以道相感,自然常相信厚,视彼如己。己所不行,勿责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子与师,两具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
有学弟子
【三藏法数】
有学者,烦恼未尽,有法可学也。谓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闻,于诸经典善知法义;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出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
有学者,烦恼未尽,有法可学也。谓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闻,于诸经典善知法义;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出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
为魔弟子事佛
【三藏法数】
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为佛弟子事佛
【三藏法数】
经云:何谓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广学经法,修习智慧,知三界苦,心不乐著,欲得解脱,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贪身命,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经云:何谓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广学经法,修习智慧,知三界苦,心不乐著,欲得解脱,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贪身命,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弟子说
【三藏法数】
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