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1,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下一页
五品弟子位
四大弟子
四部弟子
末弟
兄弟
弟子
弟子位
弟子品
弟子死复生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法弟
阿育王弟七日为王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度弟
佛类词典(续上)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五品弟子位
四大弟子
四部弟子
末弟
兄弟
弟子
弟子位
弟子品
弟子死复生经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法弟
阿育王弟七日为王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度弟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五百弟子各说本因。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五百弟子各说本因。
五品弟子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圆教八位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为外凡,故曰弟子。(参见:五品)
(术语)天台所立,圆教八位之第一。修观行即五品之行之位也。是为外凡,故曰弟子。(参见:五品)
五品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名数)法华经分别功德品就如来灭后之弟子,说五品之功德。得此五品功德之位,圆教之八位,为第一之五品弟子位。同圆教之六即位,为观行即之位。天台大师,现登此位云: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者。经曰:「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心解相。」二、读诵品,更读诵法华而助观解者。经曰:「何况读诵受持之者。」三、说法品,自说内解而导利他人者。经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四、兼行六度品,兼修六度而助观心者。经曰:「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而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者。经曰:「复能清净持戒。(中略)利根智慧,能答问难。」见四教仪注下,三藏法数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指圆教五品外凡位,即一、随喜品,闻实相之法,而信解随喜的人;二、读诵品,读诵法华,及诸大乘经,而助观解的人;三、讲说品,将所见解的佛法说出,以利益他人的人;四、兼行六度品,是兼修六度,以助观心的人;五、正行六度品,是正行六度,以自度度他,事理具足,观行转胜的人。十住以上,称为圣者,十住以下皆是凡夫,为别于十信内凡,故称外凡。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品者,次序之义。谓于圆教外凡位中而有浅深次序之别,故分五品也。(外凡者,因未登圣位,心居理外也。)
〔一、随喜品〕,随喜者,随他修善,喜他得成也。谓佛转法轮,众生得益,我助彼喜,是名随喜品。经云: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是也。
〔二、读诵品〕,看文曰读,背文曰诵。谓内修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心观益明,是名读诵品。经云: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是也。
〔三、说法品〕(亦名解说品),说法者,宣传圣言也。谓由读诵故,内解转胜,而复外资讲说,导利于人,化功归己,心倍胜前,是名说法品。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是也。(化功归己者,谓以说法,广济于他,其功则归于己矣。)
〔四、兼行六度品〕,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也。谓前观心虽熟,未遑涉事。今正观稍明,旁兼利物。福德力故,倍增观心,是名兼行六度。经云: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等。是也。
〔五、正行六度品〕,正行六度者,谓圆观稍熟,事理将融。涉事不妨于理,在理不隔于事。自行化他,事理具足,观心无碍,转胜于前,是名正行六度品。经云:若人读诵,为他人说,复能清净持戒等。是也。
四大弟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为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辄得如愿。【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岁,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法华文句记一曰:「四大弟子者: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
【佛学常见辞汇】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名数)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连,须菩提,摩诃迦叶为四大弟子。智度论谓舍利弗目连为佛左右弟子。须菩提修无诤定,为行空第一,摩诃迦叶行十二头陀,为头陀第一。佛在世时,有人欲求今世之果者,供养此四人。辄得如愿。【又】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之四人也。法护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岁,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法华文句记一曰:「四大弟子者:迦叶,宾头卢,罗云,君屠钵叹。」
【佛学常见辞汇】
佛弟子中以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摩诃迦叶等为四大弟子。
四部弟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部众同。
(名数)与四部众同。
末弟
【佛学大辞典】
(杂语)本师之对。汲一宗一派之法流而汲其末流之子弟也。
(杂语)本师之对。汲一宗一派之法流而汲其末流之子弟也。
兄弟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林之语。自少壮居于丛林谙熟清规者,曰山中之兄弟。反于晚达之人。又法中同门之总称也。见象器笺五。
(杂语)禅林之语。自少壮居于丛林谙熟清规者,曰山中之兄弟。反于晚达之人。又法中同门之总称也。见象器笺五。
弟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云室洒S/s!ya,译曰所教,即弟子也,就师而受教者也。就佛言之,则声闻菩萨,通是弟子;但以声闻人之形仪,最亲顺于佛,故特称为弟子。行事钞上三曰:「学在我后名之为弟,解从义生名之为子。」同资持记曰:「以师望资,犹弟犹子。以资望师,如兄如父。」维摩经净影疏曰:「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维摩经嘉祥疏曰:「问声闻菩萨皆弟子,何意声闻云弟子,菩萨不称弟子耶?解云:通例而不尔者,声闻亲侍佛,形仪如法,故云弟子。菩萨形无定方,反常合道,如文殊按剑欲刺佛,非弟子之法,故不得云弟子也。」求法高僧传上曰:「室洒,译为所教,旧云弟子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术语)梵云室洒S/s!ya,译曰所教,即弟子也,就师而受教者也。就佛言之,则声闻菩萨,通是弟子;但以声闻人之形仪,最亲顺于佛,故特称为弟子。行事钞上三曰:「学在我后名之为弟,解从义生名之为子。」同资持记曰:「以师望资,犹弟犹子。以资望师,如兄如父。」维摩经净影疏曰:「声闻学在佛后故名为弟,从佛化生故复称子。」维摩经嘉祥疏曰:「问声闻菩萨皆弟子,何意声闻云弟子,菩萨不称弟子耶?解云:通例而不尔者,声闻亲侍佛,形仪如法,故云弟子。菩萨形无定方,反常合道,如文殊按剑欲刺佛,非弟子之法,故不得云弟子也。」求法高僧传上曰:「室洒,译为所教,旧云弟子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弟子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真言行称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三昧耶受明灌顶已下为弟子位,称第四已上为阿阇梨位。义释十二曰:「若弟子之位未得许可,固不在言限,何可妄说?」
(术语)于真言行称五种三昧耶中第三之三昧耶受明灌顶已下为弟子位,称第四已上为阿阇梨位。义释十二曰:「若弟子之位未得许可,固不在言限,何可妄说?」
弟子品
【佛学大辞典】
(经名)维摩经之品名,第三品也。如来闻维摩居士病于毗耶离城遣五百弟子顺次问疾,诸人各陈昔日为居士受屈,不堪问疾而辞,因此名为弟子品。【又】法华经第四卷所说五百弟子授记品之略名。
(经名)维摩经之品名,第三品也。如来闻维摩居士病于毗耶离城遣五百弟子顺次问疾,诸人各陈昔日为居士受屈,不堪问疾而辞,因此名为弟子品。【又】法华经第四卷所说五百弟子授记品之略名。
弟子死复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说冥中所见之事,以化一家,使皆见佛得果。
(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优婆塞先事外道,后奉佛戒,死去十日复生,说冥中所见之事,以化一家,使皆见佛得果。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前二十九品诸弟子各说本因,第三十品佛说九恼之本因。经文未完。
法弟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为佛法修行而就师为弟子者。
(杂语)为佛法修行而就师为弟子者。
阿育王弟七日为王
【佛学大辞典】
(传说)据南传善见律,王弟帝须初不信佛教,一日入森林,见群鹿交尾,疑比丘能制欲,还语王。王乃解此疑问,欲使归佛教,让王位于帝须,七日且告以期终处死。帝须升王位,虽快乐供养,无不任意,而畏死无宁日,故不起欲,忧恼憔悴。王仍谓帝须曰:出家比丘,常思惟死,故无暇起染著心。于是帝须即信佛法,感激昙无德(Dhamma-Rakkhita)之奇迹,终强请于王,至阿育寺为比丘。北传阿育王传(卷二)王弟宿大哆。阿育王经(卷三)毗多输柯之传说,大略与南传相同。(参见:韦陀输)
(传说)据南传善见律,王弟帝须初不信佛教,一日入森林,见群鹿交尾,疑比丘能制欲,还语王。王乃解此疑问,欲使归佛教,让王位于帝须,七日且告以期终处死。帝须升王位,虽快乐供养,无不任意,而畏死无宁日,故不起欲,忧恼憔悴。王仍谓帝须曰:出家比丘,常思惟死,故无暇起染著心。于是帝须即信佛法,感激昙无德(Dhamma-Rakkhita)之奇迹,终强请于王,至阿育寺为比丘。北传阿育王传(卷二)王弟宿大哆。阿育王经(卷三)毗多输柯之传说,大略与南传相同。(参见:韦陀输)
舍利弗度二弟子说法颠倒
【佛学大辞典】
(传说)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教,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
(传说)涅盘经二十六说佛言我昔住波罗捺国,舍利弗教二弟子,一令观白骨,一令数息。经历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缘即生邪见。言无涅槃无漏之法,设其有者,我应得之。何以故?我能持所受戒故。我尔时唤舍利弗呵责之:汝不善教,为是二弟子颠倒说法。汝二弟子性各异,一主浣衣,一金师。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以汝错教,令是二人生恶邪。我于尔时为是二人说法,二人闻已,得阿罗汉果。
度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已度之弟子也。
(术语)已度之弟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