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2,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弓高
弓戈
弓声
弓燥
弹弓
赐弓
柘弓
满弓
六钧弓
敦弓
和弓
弱弓
上弓
旌弓
宝弓
《骈字类编》:弓高(弓高)
史记韩王信傅信之入匈奴与太子俱及颓当城生子因名曰颓当韩大子亦生子命曰婴至孝文十四年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汉封颓当为弓高侯婴为襄城侯吴楚军时弓高侯功冠诸将传子至孙孙无于失侯婴孙以不敬失侯河汉书地理志河间国县弓高 唐书白居易传是时 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兵多则难用将众则不一宜诏魏博泽潞定沧四节度令各守境以省度支赀饷书水经注衡漳又东径弓高县故城北 枚乘谏吴王 张韩将北地弓高宿左右注弓高韩颓当也
《骈字类编》:弓戈
韩愈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束缚弓戈考较程度
《骈字类编》:弓声(弓声)
北史长孙晟傅晟部领降人为秦州行军总管取晋王广节度出讨达头达头与上相抗晟进策曰突厥饮泉易可行毒因取诸药毒水上流达头人畜饮之多死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馀级俘百馀口王大喜引晟入内同宴极欢有突厥达官来降时亦预坐说言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骈字类编》:弓燥
典论岁之莫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 刘孝仪从军行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雁肥
《國語辭典》:弹弓(彈弓)  拼音:dàn gōng
1.利用弹力发射弹丸的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身穿箭衣,腰插弹弓一张,脚下黄牛皮靴。」
2.弹棉花的弓形器具。
《漢語大詞典》:弹花弓(彈花弓)
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弹花弓, 松 俗男女皆资以为生。其制象字形,非射矢之式也。男弓紘以羊肠为之,击则其声嗒嗒然,弹成絮胎,为人御寒。女则以丝为紘,其声錚錚然,弹成作条,以车纺之,若抽丝,细者曰纬,粗者曰经,总名之曰纱。”
分類:棉花工具
《國語辭典》:弹簧(彈簧)  拼音:tán huáng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物件,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形变;除去外力后,可恢复原状。
《骈字类编》:赐弓(赐弓)
诗彤弓弨兮受言藏之疏色以赤者周之所尚故赐弓赤一而黑十以赤为重耳 左传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
《漢語大詞典》:柘弓
柘木做的弓。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北周 庾信 《春赋》:“金鞍始被,柘弓新张。”
分類:柘木树枝
《國語辭典》:满弓(滿弓)  拼音:mǎn gōng
射箭时把弓弦拉到极限的程度。《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红心。」《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萧昊轩大喝一声,扯满弓,一弹子打去,不想刮喇一声,那条弓弦迸为两段。」
《漢語大詞典》:六钧弓(六鈞弓)
谓强弓。 唐 罗隐 《登夏州城楼》诗:“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是 杜如晦 重孙,英烈超祖宗,开六钧弓,閲八阵法。”参见“ 六钧 ”。
分類:强弓
《漢語大詞典》:六钧(六鈞)
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 颜高 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杜预 注:“ 颜高 、 鲁 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 汉 应玚 《驰射赋》:“顾摧 月支 ,须紆六钧,口弯七规。”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贾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分類:张满满弓
《漢語大詞典》:敦弓
雕饰之弓。为古代帝王所专用。《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坚,四鍭既钧。” 毛 传:“敦弓,画弓也。天子敦弓。” 孔颖达 疏:“敦与彫,古今之异。彫是画饰之义,故云:‘敦弓,画弓也。’”
《漢語大詞典》:和弓
调弓。谓调试弓体的强弱。
分類:和弓强弱
《漢語大詞典》:弱弓
软弓;弹射力差的弓。左传·定公八年:“ 颜高 夺人弱弓。”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羿 、 逄蒙 不能以枉矢弱弓,射远中微,故强弱成败之要在乎附士卒教习之而已。”
分類:弹射
《高级汉语词典》:上弓  拼音:shàng gōng
弓弦乐器(如小提琴)演奏中拉向弓根的弓法
《漢語大詞典》:旌弓
亦作“旍弓”。 征聘贤士的旌旗和弓。语本《孟子·万章下》:“﹝招﹞大夫以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翘翘车乘,招我以弓。” 晋 刘琨 《答卢湛》诗:“旍弓騂騂,舆马翘翘。”魏书·高允传:“臣东野凡生,本无宦意,属休延之会,应旌弓之举,释褐凤池,仍参麟阁,尸素官荣,妨贤已久。”
《骈字类编》:宝弓(宝弓)
史记楚世家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