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脱珍著弊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释迦如来潜报身之体而垂丈六之应身,说小乘四谛之教者。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璎珞细软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
弊耶伽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Vya%ghra,译曰虎氏。天竺之姓。见续高僧传三。
弊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弊恶之五欲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
弊宿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證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a%ya%si。
弊魔试目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佛学次第统编】
「有漏四种过失」瑜伽师地论云:有漏四种过失,有漏者,即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不寂静过失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 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烦恼缠绵,不能解脱,是为内外变异过失。
三、发起恶行过失 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
四、摄受因过失 谓诸众生,由造种种恶业之因,摄取未来苦果,展转轮回,不能解脱,是为摄受因过失。
利弊
【佛学次第统编】
布施十种利益 降伏悭吝、乃至不离知识。
持戒十种利益 满足智愿、乃至不乏信财。
慈忍十种利益 火不能烧、乃至不离喜乐。
精进十种利益 他不折伏、乃至如优钵罗华。
禅定十种利益 安住仪式、乃至解脱成熟。
般若十种利益 一切舍不取施想、乃至不乐二乘道。
多闻十种利益 知烦恼助、乃至不畏恶道。
说法五福德 长寿、多财、端正无比、名誉远闻、聪明大智。
闻经八种功德 端正好色、乃至眷属强盛。
讲经四益 国土吉祥益,辅臣和乐益,国人富寿益,法师自利利他益。
僧五净德 发心离俗、乃至志求大乘。
法师十德 善知法意、乃至成就忍力。
日喻菩萨十善 破无明暗、乃至具大神通。
月喻菩萨十善 皆生欢喜、乃至具大神通。
有漏四种过失 不寂静、内外变异、发起恶行、摄受因。
发相 善根、恶根。
善根发相 内、外。
得弊恶眷属
【三藏法数】
得弊恶眷属者,谓因前世两舌,使人朋俦分离乖间,皆生怨恶,故感今生得弊恶眷属也。
弊衣金像喻
【三藏法数】
弊衣即破垢之衣,譬烦恼;金像即佛身之像,譬如来藏。谓如来藏清净法身,为无明弊垢之所缠覆,堕在生死道中,犹弊垢之衣,缠裹真金之像,弃于道路也。论云:弊衣缠金像,在于道路中。是也。
著弊衲衣
【三藏法数】
谓比丘不贪服饰,不求好衣,但于聚落中拾陈旧废弃之物,浣濯令净,作为衲衣,覆除寒露而已。若贪新好,则多追求,以损道行;又能招致贼盗,是故著弊衲衣为头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