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六计弊吏
流弊不还
弊耶伽罗
弊欲
弊宿
弊魔试目连经
弊
利弊
得弊恶眷属
弊衣金像喻
著弊衲衣
词典(续上)
陵弊六计弊吏
流弊不还
佛类词典
脱珍著弊弊耶伽罗
弊欲
弊宿
弊魔试目连经
弊
利弊
得弊恶眷属
弊衣金像喻
著弊衲衣
其它辞典
达摩笈多(别称 达磨笈多 法密 弊耶伽罗、弊耶伽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僧。南贤豆罗啰国人。姓弊耶伽罗氏,出家落发后改名法密。受戒后喜游方,遍历诸国,至隋。文帝开皇十年奉帝旨延入京师,住兴善寺翻译佛经。炀帝即位,于洛阳上林园内置译经馆,征达摩笈多及诸学士任之。所译经论七部三十二卷,文义澄洁,华质显畅。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华言法密。南贤豆罗啰国人。姓弊耶伽罗。华言虎氏。刹帝利种。年二十三。出家于中贤豆。师事沙门觉密落发。二十五年。从沙门德施。沙门普照。受具。通大小乘经论。又从照师行乞食。禅观法三年。略窥户牖。俄而事照师赴吒伽国王之请。留一年。迨师云返。独留四年。居天游寺。天游盖其王之所造寺也。自兹行役。倍多见闻。商旅盛传。以支那大国。三宝郁兴。然犹未之信。及踰雪岭所传益真。于是始系心焉。间关跋涉。屡移岁叙。开皇十年。冬抵京师。旋处大兴善寺。笈多经洞字源。论穷声意。推居译首。允惬舆情。炀帝定鼎洛都。弥加崇向。诏开翻经馆于上林中。招徕俊彦。讫大业之季。凡二十八年。合出经论七部三十二卷。即起世。缘生。药师本愿。摄大乘。菩提资粮。等也。唐武德二年终。续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二
达摩笈多。隋言法密。本南贤豆罗啰(力加反)国人也。刹帝利种。姓弊耶伽啰。此云虎氏。有弟四人。身居长子。父母留恋不听出家。然以笃爱法门深愿离俗。年二十三。往中贤豆界鞬拿究拨阇城。此云耳出。于究牟地。谓黄色花因园以得名也。僧伽啰磨。此云众园。旧云僧伽蓝者讹略也。笈多于此寺中方得落发。改名法密。年二十五方受具戒。其郁波弟耶佛驮笈多。此云学密。阿遮利夜。名旧拿达多。此云德施。又一阿遮利夜。名为普照。通大小乘经论。咸能诵说行宾茶夜法。谓行乞食者。旧名为分卫。入第耶那。此云念修。旧为禅那取持诃那。并讹僻也。恒入此观以为常业。笈多受具之后仍住三年。就师学问。师之所得略窥户牖。后以普照师为吒迦国王所请。从师至彼经停一载。师还本国。笈多更留四年。住于提婆鼻何啰。此云天游也。天谓国王。游谓僧处。其所王立故名天游。旧以寺代之。寺乃此土公院之名。所谓司也廷也。又云招提者亦讹略也。世依字解。招谓招引。提谓提携。并浪语也。此乃西言耳。正音云招斗提奢。此云四方。谓处所为四方众僧之所依住也。于是历诸大小乘国及以僧寺。闻见倍多。北路商人颇至于彼。远传东域有大支那国焉。旧名真丹振旦者。并非正音。无义可译。惟知是此神州之总名也。初虽传述不甚明信。未作来心。但以志在游方情无所系。遂往迦臂施国。六人为伴仍留此国停住王寺。笈多遂将四伴。于国城中二年停止。遍历诸寺备观所学。远游之心尚未宁处。其国乃是。北路之会。雪山北阴商侣咸凑其境。于商客所。又闻支那大国三宝兴盛。同侣一心属意来此。非惟观其风化。愿在利物弘经。便踰雪山西足。薄祛罗国波多叉拿国达摩悉鬓多国。此诸国中并不久住。足知风土诸寺仪式。又至渴罗槃陀国。留停一年。未多开导。又至沙勒国。同伴一人复还本邑。馀有三人停在王寺。谓沙勒王之所造也。经住两载。仍为彼僧讲说破论。有二千偈。旨明二部。多破外道。又为讲如实论。亦二千偈。约其文理乃是世间论义之法。又至龟兹国亦停王寺。又住二年。仍为彼僧讲释前论。其王笃好大乘多所开悟。留引之心旦夕相造。笈多系心东夏。无志潜停。密将一僧间行至乌耆国。在阿烂拿寺。讲通前论。又经二年渐至高昌。客游诸寺。其国僧侣多学汉言。虽停二年无所宣述。又至伊吾。便停一载。值难避地西南。路纯砂碛水草俱乏。同侣相顾性命莫投。乃以所赍经论权置道旁。越山求水冀以存济。求既不遂劳弊转增。专诵观世音咒。夜雨忽降身心充悦。寻还本途。四顾茫然方道迷失踟蹰进退。乃任前行。遂达于瓜州。方知委曲取北路之道也。笈多远慕大国跋涉积年。初契同徒或留或殁。独顾单影届斯胜地。静言思之悲喜交集。寻蒙帝旨。延入京城。处之名寺供给丰渥。即开皇十年冬十月也。至止未淹。华言略悉。又奉别敕令就翻经。移住兴善执本对译。允正寔繁。所诵大小乘论并是深要。至于宣解大弘微旨。此方旧学频遣积疑。然而慈恕立身柔和成性。心非道外行在言前。戒地夷而静。智水幽而洁。经洞字源论穷声意。加以威容详正勤节高猛。诵响继晨宵。法言通内外。又性好端居简绝情务。寡薄嗜欲息杜希求。无倦诲人有踰利己。曾不忤颜于贱品。轻心于微类。遂使未睹者倾风。暂谒者钦敬。自居译人之首。惟存传授。所有覆疏务存纲领。炀帝定鼎东都。敬重隆厚。至于佛法弥增崇树。乃下敕于洛水南滨上林园内。置翻经馆。搜举翘秀。永镇传法。登即下徵笈多并诸学士。并预集焉。四事供承复恒常度。致使译人不坠其绪。成简无替于时。及隋纲云颓郊垒烟构。梵本新经一时斯断。笈多蕴其深解遂阙陈弘。始于开皇中岁。终于大业末年二十八载。所翻经论七部。合三十二卷。即起世缘生药师本愿摄大乘菩提资粮等是也。并文义澄洁华质显畅。具唐贞观内典录。至武德二年终于洛汭。初笈多翻普乐经一十五卷。未及练覆。值伪郑沦废不暇重修。今卷部在京。多明八相等事。有沙门彦琮。内外通照华梵并闻。预参传译偏承提诱。以笈多游履具历名邦。见闻陈述事逾前传。因著大隋西国传一部。凡十篇。本传。一方物。二时候。三居处。四国政。五学教。六礼仪。七饮食。八服章。九宝货。十盛列山河国邑人物。斯即五天之良史。亦乃三圣之宏图。故后汉西域传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者是也。词极纶综。广如所述。初开皇十三年广州有僧行塔忏法。以皮作帖子二枚书为善恶两字。令人掷之。得善者吉。又行自扑法以为灭罪。而男女合杂妄承密行。青州居士接响同行。官司检察谓是妖异。其云。此塔忏法。依占察经。自扑忏法。依诸经中五体投地如大山崩。时以奏闻。乃敕内史侍郎李元操就大兴善问诸大德。有沙门法经彦琮等。对云。占察经见有两卷。首题菩提登在外国译文似近代所出。众藏亦有写而传者。检勘群录。并无正名及译人时处。塔忏与众经复异。不可依行。敕因断之。时有秀才儒林郎侯白。奉敕撰旌异传一部二十卷。多叙感应。即事亟涉。弘演释门者。白字君素。本相邺人也。识敏机对损崇台省。帝以多闻前古爰引。宾王观国程器终于此职。又有晋府祭酒徐同卿。撰通命论两卷。卿以文学之富。镜达玄儒等教。亦明三世因果。但文言隐密。先贤之所未辩。故引经史正文。会通运命归于因果。意在显发儒宗助佛宣教导达群品咸奔一趣。盖卿博识有据。故能洞此幽求。又有翻经学士泾阳刘冯。撰内外旁通比校数法一卷。冯学通玄素偏工数术。每以前代翻度至于数法比例颇涉不同。故演斯致。其序略云。世之道艺有浅有深。人之禀学有疏有密。故寻算之用也。则兼该大衍。其不思也。则致惑三隅。然东夏数法。自有三等之差。西天所陈。何无两端之例。然则先译诸经。并以大千称为百亿。言一由旬为四十里。依诸算计悉不相符。窃疑翻传之日彼此异意。指撝之际于斯取失。故众经算数之法。与东夏相参。十十变之旁通对衍。庶拟翻译之次。执而辩惑。既参隶经诰。故即而叙之。至开皇十五年。文皇下敕。令翻经诸僧撰众经法式。时有沙门彦琮等。准的前录结而成之。一部十卷。奏呈入内。并见隋代费氏诸录。时有翻经学士成都费长房。本预细衣。周朝从废因俗。传通妙精玄理。开皇之译。即预搜扬。敕召入京。从例修缉。以列代经录散落难收佛法肇兴年载芜没。乃撰三宝录一十五卷。始于周庄之初。上编甲子。下舒年号。并诸代所翻经部卷目。轴别陈叙。函多条例。然而瓦玉杂糅真伪难分。得在通行阙于甄异。录成陈奏。下敕行之所在流传。最为该富矣。
《分类字锦》:六计弊吏(六计弊吏)
周礼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注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
《高级汉语词典》:流弊不还
流弊不止息
脱珍著弊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释迦如来潜报身之体而垂丈六之应身,说小乘四谛之教者。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璎珞细软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
(譬喻)以譬释迦如来潜报身之体而垂丈六之应身,说小乘四谛之教者。法华经信解品曰:「即脱璎珞细软严饰之具,更著粗弊垢腻之衣。」
弊耶伽罗
【佛学大辞典】
(杂名)Vya%ghra,译曰虎氏。天竺之姓。见续高僧传三。
(杂名)Vya%ghra,译曰虎氏。天竺之姓。见续高僧传三。
弊欲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世间弊恶之五欲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
(术语)世间弊恶之五欲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心著弊欲,乐于小法。」
弊宿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證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a%ya%si。
(人名)又作蜱肆。婆罗门名。拘萨罗国斯婆醯婆罗门村有婆罗门,名弊宿。童女迦叶已證罗汉,与五百比丘共游行诣彼处,种种说法,破其断见,使之归正翻邪,死生于天。见长阿含经七弊宿经,中阿含经十六蜱肆经。巴Pa%ya%si。
弊魔试目连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经名)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降魔经之别译。
弊
【佛学次第统编】
「有漏四种过失」瑜伽师地论云:有漏四种过失,有漏者,即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不寂静过失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 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烦恼缠绵,不能解脱,是为内外变异过失。
三、发起恶行过失 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
四、摄受因过失 谓诸众生,由造种种恶业之因,摄取未来苦果,展转轮回,不能解脱,是为摄受因过失。
「有漏四种过失」瑜伽师地论云:有漏四种过失,有漏者,即漏落三界生死也。
一、不寂静过失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證果,是为不寂静过失。
二、内外变异过失 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烦恼缠绵,不能解脱,是为内外变异过失。
三、发起恶行过失 谓诸众生,由烦恼妄惑,造诸杀盗淫妄种种恶业,轮转生死,无有出期,是为发起恶行过失。
四、摄受因过失 谓诸众生,由造种种恶业之因,摄取未来苦果,展转轮回,不能解脱,是为摄受因过失。
利弊
【佛学次第统编】
布施十种利益 降伏悭吝、乃至不离知识。
持戒十种利益 满足智愿、乃至不乏信财。
慈忍十种利益 火不能烧、乃至不离喜乐。
精进十种利益 他不折伏、乃至如优钵罗华。
禅定十种利益 安住仪式、乃至解脱成熟。
般若十种利益 一切舍不取施想、乃至不乐二乘道。
多闻十种利益 知烦恼助、乃至不畏恶道。
说法五福德 长寿、多财、端正无比、名誉远闻、聪明大智。
闻经八种功德 端正好色、乃至眷属强盛。
讲经四益 国土吉祥益,辅臣和乐益,国人富寿益,法师自利利他益。
僧五净德 发心离俗、乃至志求大乘。
法师十德 善知法意、乃至成就忍力。
日喻菩萨十善 破无明暗、乃至具大神通。
月喻菩萨十善 皆生欢喜、乃至具大神通。
有漏四种过失 不寂静、内外变异、发起恶行、摄受因。
发相 善根、恶根。
善根发相 内、外。
布施十种利益 降伏悭吝、乃至不离知识。
持戒十种利益 满足智愿、乃至不乏信财。
慈忍十种利益 火不能烧、乃至不离喜乐。
精进十种利益 他不折伏、乃至如优钵罗华。
禅定十种利益 安住仪式、乃至解脱成熟。
般若十种利益 一切舍不取施想、乃至不乐二乘道。
多闻十种利益 知烦恼助、乃至不畏恶道。
说法五福德 长寿、多财、端正无比、名誉远闻、聪明大智。
闻经八种功德 端正好色、乃至眷属强盛。
讲经四益 国土吉祥益,辅臣和乐益,国人富寿益,法师自利利他益。
僧五净德 发心离俗、乃至志求大乘。
法师十德 善知法意、乃至成就忍力。
日喻菩萨十善 破无明暗、乃至具大神通。
月喻菩萨十善 皆生欢喜、乃至具大神通。
有漏四种过失 不寂静、内外变异、发起恶行、摄受因。
发相 善根、恶根。
善根发相 内、外。
得弊恶眷属
【三藏法数】
得弊恶眷属者,谓因前世两舌,使人朋俦分离乖间,皆生怨恶,故感今生得弊恶眷属也。
得弊恶眷属者,谓因前世两舌,使人朋俦分离乖间,皆生怨恶,故感今生得弊恶眷属也。
弊衣金像喻
【三藏法数】
弊衣即破垢之衣,譬烦恼;金像即佛身之像,譬如来藏。谓如来藏清净法身,为无明弊垢之所缠覆,堕在生死道中,犹弊垢之衣,缠裹真金之像,弃于道路也。论云:弊衣缠金像,在于道路中。是也。
弊衣即破垢之衣,譬烦恼;金像即佛身之像,譬如来藏。谓如来藏清净法身,为无明弊垢之所缠覆,堕在生死道中,犹弊垢之衣,缠裹真金之像,弃于道路也。论云:弊衣缠金像,在于道路中。是也。
著弊衲衣
【三藏法数】
谓比丘不贪服饰,不求好衣,但于聚落中拾陈旧废弃之物,浣濯令净,作为衲衣,覆除寒露而已。若贪新好,则多追求,以损道行;又能招致贼盗,是故著弊衲衣为头陀行也。
谓比丘不贪服饰,不求好衣,但于聚落中拾陈旧废弃之物,浣濯令净,作为衲衣,覆除寒露而已。若贪新好,则多追求,以损道行;又能招致贼盗,是故著弊衲衣为头陀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