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异途(異途)
(1).不同的道路。形容有差别,不一样。 晋 干宝 《〈搜神记〉序》:“将使事无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北齐书·元孝友传:“今人生为皂隶,葬拟王侯,存没异途,无復节制。”
(2).非正规的仕途。指非科举出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徐晞三代遭际:“﹝ 徐晞 ﹞以异途任六卿,世所共艷,然不知其子孙所遇更异。”
《國語辭典》:异途同归(異途同歸)  拼音:yì tú tóng guī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效果。参见「同归殊途」条。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圣人异途同归,或行或止,其趣一也。」晋。陆机 思亲赋:「天步悠长,人道短矣。异途同归,无早晚矣。」
《国语辞典》:幽显异途(幽显异途)  拼音:yōu xiǎn yì tú
生人、死者不同途。指阴阳有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与君幽显异途,不愿如此,贻妾之患。」
《漢語大詞典》:杂途(雜途)
异途。 清 代指由捐纳或议叙而取得官职。《清会典·吏部七·文选清吏司四》“凡銓政,别其流品”注:“选人无论正途杂途,皆须身家清白。”参见“ 正途 ”。
《國語辭典》:正途  拼音:zhèng tú
1.正道。如:「舍正途而不由。」
2.旧称文官由科甲出身,武职由行伍出身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徵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来,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开府。」
《漢語大詞典》:殊涂(殊塗)
亦作“ 殊途 ”。 异途,不同途径。易·繫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昔圣帝明王,静乱济世,保大定功,文武殊涂,勋烈同归。”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真信士矣,与公殊途,慎勿相近。俗缘未尽,但愿勤修,勤修不堕,即遂相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
分類:异途途径
《漢語大詞典》:殊路
异途,不同的途径。《史记·礼书》:“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汉书·武帝纪》:“朕闻五帝不相復礼,三代不同法,所繇殊路而建德一也。” 晋 陶潜 《于王抚军座送客》诗:“逝止判殊路,旋驾悵迟迟。”
分類:异途途径
《漢語大詞典》:别途
亦作“别涂”。 异途;其他途径。《孔子家语·相鲁》:“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 唐 湛然 法华文句记卷三之一:“文虽广略,事无别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