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秦州天水人。玄宗开元中,官监察御史,历江陵、安邑二县令。坐事废归田园。天宝中,杨国忠为相,复历御史台、尚书郎,为淮阴太守。十四载,迁宣城太守,封清水县开国男。
张惟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昌乐人。张锡孙。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为河南廉使僚佐,平宥萧颖士父罪。天宝中,历监察御史、侍御史知杂、户部郎中。肃宗乾元二年,为华州刺史。后移荆州长史、荆州防御使。以受制于司马陈希昂,遂以吕諲代之。
全唐文·卷四百六
惟一。天宝朝官侍御史知杂事。历户部郎中。乾元二年出为华州刺史。封平原郡开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9 【介绍】: 唐襄州人,字夷旷。早孤,力学不辍。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大历末为尚书右丞。德宗贞元初封宜城县伯,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浑瑊与吐蕃会盟,柳浑以为难与吐蕃信结,后果劫盟。宰相张延赏嫉浑守正,排挤之,罢政事。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89 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玄宗天宝元年(742)进士及第,历仕丰城令、监察御史、右补阙。代宗大历二年(767)任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大历中历仕袁州刺史、谏议大夫。德宗建中初充浙江东西道黜陟使,还朝拜右庶子,迁尚书右丞、右散骑常侍。四年(783),泾原兵乱,浑遁入终南山,不受朱泚召。贞元元年(785)贼平,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开国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谥曰贞。生平详见柳宗元《柳公(浑)行状》、新旧《唐书》本传。浑善文,与顾况友善。《新唐书》本传及《艺文志四》均云“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州人。天宝初进士。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除殿中侍御史。大历中累迁尚书右丞。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录事。天宝中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宝应、广德间任兵部郎中,封赞皇县开国男。永泰初授谏议大夫,仕终给事中。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衮《授李收谏议大夫制》。与楼颖有交往。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诗》存此诗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韦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韦岳子子。肃宗乾元中,为李光弼判官。历湖州刺史,职方、仓部二曹郎中。代宗永泰元年,自常州刺史迁润州刺史,封冯翊县开国男。大历五年,入为大理少卿。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宰相苗晋卿子。初为乐平县令,代宗大历中为朝散大夫、秘书丞,封龙门县开国男,转尚书都官员外郎,终于驾部员外郎。事迹见《新唐书·卢纶传》、常衮《授苗发都官员外郎制》、《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卢纶考》附考其事。苗发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李嘉祐、李益、秦系及十才子辈多与其酬唱。其诗多佚。《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2—789 【介绍】: 唐润州金坛人,字幼公,一作次公。为萧颖士弟子,工诗,以文辞著。代宗大历中,曾应刘晏召,于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德宗建中中,曹王李皋领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叔伦入其幕府。皋征李希烈,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灌溉,为作均水法,一郡便之。贞元四年,迁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威名流闻。次年,上表请为道士,旋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代宗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大历初,任湖南转运留后,至大历末调河南转运留后。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翌年封谯县开国男。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翌年因病受代,卒于道。生平事迹见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有《戴叔伦简谱》。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今均不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故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已佚。明人辑有诗集2卷,其中多窜入他人诗。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全唐诗》仍编叔伦诗为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
唐诗汇评
戴叔伦(732-789),字次公,一作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少师萧颖士。至德末,避兵乱居鄱阳。刘晏表授秘书正字,迁广文博士。大历中,晏掌财赋,以叔伦为监察御史,主湖南转运。建中初,出补东阳令。嗣曹王李皋镇湖南、江西,辟为从事,由大理司直迁殿中侍御史。后检校礼部郎中,兼侍御史。贞元初,官抚州刺史,后遇谤被代。贞元四年,起为容管经略使,次年,罢任北返,卒于道。有《述稿》十卷,已佚。明人辑有《戴叔伦集》。《全唐诗》编诗二卷,其中除与唐方干等人诗重出外,尚大量羼入宋王安石、周瑞臣、元丁鹤年、明刘崧、张以宁、汪广洋、刘绩等人作品。
词学图录
戴叔伦(732-789) 字幼公,一作次公。金坛(今属江苏)人。有《戴叔伦集》,词存《调笑令·边草》一首。
全唐文·卷五百十
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释褐秘书省正字。累官祠部郎中。拜抚州刺史。封谯县男。迁容管经略使。贞元五年卒。年五十八。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叔伦之为人,温雅善举止,无贤与不肖,见皆尽心。……其诗体格虽不越中(格),然“廨宇经山火,公田没海潮”,亦指事造形。其骨稍软,故诗家少之。
石林诗话
司空图记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词,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亦是形似之微妙者,但学者不能味其言耳。
唐才子传
工诗……诗兴悠远,每作惊人。
《唐诗品》
幼公未致羽仪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馀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炼,而寡于华要矣。
《批点唐音》
幼公以下,说情渐细。格律之累,正坐此境。
《唐诗别裁集》
高仲武谓叔伦骨气稍轻,晁公武谓唐史不称其能诗,正以少其绵弱。然尔时诗格日卑,幼公已云矫矫,愚不能人云亦云也。
《大历诗略》
大历五言皆纡而不迫,幼公后出,气调为小变,顾情来之作,有不自知其然者。
石洲诗话
容州七古,皮松肌软,此又在钱、刘诸公下矣。
石洲诗话
戴容州尝拈“蓝田日暖,良玉生烟”之语以论诗,而其所自作,殊平易浅薄,实不可解。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沈休文,选韵笙和,谐音玉节,清歌平调,亦复睦耳关神。七言古风,如月林虚籁,晴霄霞绮,自然清丽,不杂微尘。五律高言壮阔,情语婉绵,在孟襄阳、刘随州之亚。
《诗学渊源》
诗清新典雅,而不涉秾纤。乐府如《巫山高》等篇,颇似长吉。
郭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华州郑县人,字晤。郭子仪子。代宗大历末,历仓部、司封郎中,封乐平郡开国公。官终兵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蒋子慎曾孙。登进士第。玄宗天宝末,为给事中。代宗永泰初,累迁鸿胪卿。日本使尝遗金帛,不纳,唯取笺一番,为书以贻其副。官终礼部尚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蒋挺子,蒋洌弟。进士及第,历仕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乱起,受伪职,因家风修整,为士大夫所称,后仍受重用,授检校刑部尚书,封汝南县开国公。代宗永泰初,历鸿胪卿,转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郎。大历间,累迁尚书左丞,华州刺史充镇国军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兼知大历九、十年东都贡举。官终礼部尚书。生平散见《新唐书·高智周传》、《唐诗纪事》卷三二、《唐才子传》卷三。涣善诗,具大历诗风,与钱起、耿湋交往。《全唐诗》存诗5首。
唐诗汇评
蒋涣(?-约795),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蒋冽之弟。玄宗朝登进士第,历官吏部员外郎、郎中,天宝末,官给事中。安史乱起,陷贼,受伪职。永泰初,历鸿胪卿、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印。大历三年,转尚书左丞,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七年,检校礼部尚书、东都留守,知大历八、九、十年东都贡举,卒。《全唐诗》存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时东谢蛮首领。为西南蕃大酋长、检校蛮州长史,继袭蛮州刺史,封资阳郡开国公。德宗建中三年入朝贡。贞元十三年,许三年一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30 【介绍】: 唐太原人,居扬州,字明扬。德宗贞元中擢进士第,登贤良方正制科。累迁侍御史,历三原、长安令,有吏干。顺宗时迁工部郎中,转考功郎中,出为虢州刺史。宪宗元和时为御史中丞、京兆尹、诸道盐铁转运使。穆宗长庆时拜刑部尚书,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盐铁等使,出为淮南节度使,仍携盐铁印,颇事搜剥。敬宗即位,罢使。后再领盐铁转运使,加重铜、盐税,以钱物进奉朝廷,名为“羡余”。文宗大和初还京,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仍领盐铁使。封太原郡公。卒谥敬。播微时,尝客扬州木兰寺,随僧饭,僧厌之,乃于饭后击钟,及播至,饭已毕。播愧恨,题诗而去。后镇淮南,复游寺,见所题诗,已以碧纱笼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9—830 字明扬,排行八。太原(今属山西)人,家于扬州(今属江苏)。德宗贞元十年(794)登进士第。同年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集贤校理,补盩厔尉。宪宗元和六年(811)由京兆尹迁刑部侍郎,充盐铁转运使。穆宗长庆元年(821)拜中书侍郎、平章事,领使如故。文宗大和元年(827)由淮南节度使入朝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封太原郡开国公,卒谥敬。生平详见李宗闵《太原王播神道碑铭并序》及《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王播与弟起、炎俱有文名。《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王播(759-830),字明敬,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扬州(今属江苏)。贞元十年(795),登进士第,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集贤校理,再迁监察御史。贞元末,为三原令。元和中,历御史中丞、京兆尹、刑部侍郎、礼部尚书,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长庆中,征还,为刑部尚书,领盐铁转运使。旋拜相,出镇淮南,仍领盐铁。大和中,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卒。播与弟炎、起皆有文名。《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播字明扬。其先太原人。父恕官扬州。遂家焉。贞元中进士。举贤良方正异等。宪宗朝累官礼部尚书。充剑南节度使。穆宗立。拜刑部尚书。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敬宗朝加检校司空。文宗朝加检校司徒。拜尚书左仆射。复辅政。封太原郡公。太清宫使。大和四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尉。谥曰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0 【介绍】: 唐人,字相之。文宗大和四年进士。能诗工文。累官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充翰林学士,转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迁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封巨鹿县开国男。三年,以本官同平章事。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0 生年不详。字相之,籍贯不详。文宗大和四年(830)登进士第,累擢起居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充翰林学士,赐绯,历司封员外郎。三年,加知制诰。次年,转考功郎中,拜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元年(847),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改兵部侍郎判户部。三年,任宰相。四年卒。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宣宗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资治通鉴》卷二四八、卷二四九,《唐诗纪事》卷五一,岑仲勉《翰林学士壁记注补》一〇。魏扶能诗,与白居易、白敏中友善,有诗唱和。《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七
扶字相之。大和四年进士。宣宗朝官司封员外郎考功郎中。累迁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字思道。萧华孙。文宗大和中擢进士第。懿宗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时懿宗奉佛,仿曾上疏切谏。咸通末历兵部尚书、判度支,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迁司空,封兰陵县侯。僖宗乾符三年以病求免,罢为太子太傅。为官廉洁鲠直,为权近所忌。卒年八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96—875 字思道,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文宗大和元年(827)登进士第。宣宗大中时,累官谏议大夫给事中,出镇岭南。懿宗咸通初迁左散骑常侍。性刚直敢谏,懿宗甚嘉之。四年,知礼部贡举,因科场事贬蕲州刺史。后迁郑滑颍观察处置等使,颇有治绩,加刑部尚书。历兵、吏二部尚书,十四年拜相。后累迁左右仆射,改司空,封兰陵郡开国侯。僖宗乾符二年(875)卒。生平见《唐摭言》卷一四、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卷二五二。《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七
仿字思道。宰相俛从父弟。太和元年进士。咸通中历礼户一部侍郎。拜义成军节度使。入为兵部尚书。历吏部兵部。以本官同平章事。迁中书门下侍郎。进司空宏文馆大学士兰陵郡侯。罢为岭南节度使。卒年八十。
窦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窦璟弟。僖宗乾符元年官至京兆尹,封岐山郡开国公,出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五年,发太原土团千人戍代州。民不发,索优赏,杀都虞候邓虔。浣亲出慰谕,借商人钱五万缗以助军,始定。朝廷以浣为不才,代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7—905 【介绍】: 唐苏州吴人,徙居陕州,字祥文,初名允迪。陆贽族孙。僖宗光启二年进士。从帝奔山南,历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属辞敏速,受昭宗优遇。乾宁三年,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判户部。时昭宗募兵数万,议攻凤翔,责其阻挠,贬峡州刺史。五年,复拜相。后贬濮州司户参军,为朱温所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7—905 字祥文,本名允迪,排行十九。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徙家于陕,遂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僖宗光启二年(886)登进士第,任校书郎。昭宗龙纪元年(889)授蓝田尉,直弘文馆,迁左拾遗。大顺二年(891)充翰林学士,后历任屯田员外郎、祠部郎中,拜中书舍人。乾宁时迁户、兵二部侍郎,进翰林学士承旨,拜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光化时,进封吴郡开国公,转门下侍郎。天复三年(903)贬沂王傅,分司东都。旋复授吏部尚书。天祐二年(905)责授濮州司户,为柳璨所杀。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北梦琐言》卷四、《宣和书谱》卷四、《唐诗纪事》卷六九。扆文思敏疾,与陆希声、陆威俱名冠一时,号为“三陆”。亦善书。《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陆扆集》7卷,《宋史·艺文志七》亦著录其《禁林集》7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及断句1句。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扆初名允迪。字祥文。宰相贽族孙。光启二年进士。累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尚书左丞。封嘉兴县男。徙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历工兵户三部尚书。封吴郡公。为崔允所谮。贬沂王傅分司东都。授吏部尚书。再贬为濮州司户参军。被害白马驿。年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