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西平人,字灵顺。源子雍弟。孝明帝正光中以镇压东益、南秦、氐反抗,六镇起事及绛蜀民起事,累官豫州刺史。武泰初,又击退梁军进攻,擒斩梁将,勒众渡淮,徙民于淮北。元颢入洛,授以官,子恭不敢拒。颢败,孝庄帝还洛,录前后征讨功,封县侯、侍中。又击破尔朱世隆,兼尚书仆射,为大行台、大都督。孝武帝永熙中入为吏部尚书。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拜魏尹,又为高欢军司。
全后魏文·卷二十七
子恭,字灵顺,怀第六子。初辟司空参军,历司徒祭酒、尚书北主客郎中,摄南主客事。正光初,为行台左丞,转起部郎。除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又领治书侍御史。持节为河间王琛军司行秦州事,拜河内太守,加后将军。假平北将军、兼尚书行台。除平南将军、豫州刺史,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武泰初,加镇南将军。元颢入洛,以为车骑将军。孝庄还洛,进征南将军、兼右仆射,假车骑将军,拜右光禄大夫、给事黄门侍郎,封临颍县开国公。迁侍中、兼尚书仆射、大行台、大都督。迁卫将军。前废帝初,除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假车骑大将军、荆州刺史,封临汝县开国子。永熙中,入为吏部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天平中,除中书监,拜魏尹,又为齐献武王军司。元象元年卒。兴和中,赠司空,谥曰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子和。任城王元澄子。通杜氏《春秋》。宣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历官给事黄门侍郎。以鲠正为元叉所忌惮,出为恒州刺史,转齐州。自以有才不得居内,遂纵酒不问政事。元叉去职,复官给事黄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在朝数谏诤。尔朱荣入洛,顺出亡,为陵户鲜于康奴所杀。谥文烈。
全后魏文·卷十八
顺,字子和,澄子。为给事中,转中书侍郎,迁太常少卿。以父忧去职。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出为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转安东将军、齐州刺史。徵为给事黄门侍郎,兼殿中尚书,转侍中。孝昌中,迁护军将军、太常卿。封东阿县开国公。除吏部尚书,兼右仆射,后除征南将军、右光禄太夫。转兼左仆射,尔朱荣济河,出走,为陵户所害。建义初,赠骠骑大将军、尚书令、司徒、定州刺史。谥曰文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0—532 【介绍】: 北魏北秀容川人,字荣宗。尔朱荣从弟。随尔朱荣转战。孝庄帝即位,特除侍中、领军将军,封乐平郡开国公,累授车骑将军兼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颢起兵,世隆以前军都督镇虎牢,惧而遁还,孝庄帝仓卒北巡。还宫,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孝庄帝杀尔朱荣,世隆拥众北渡,屠建州。至长子,立元晔为主,以世隆为尚书令,总揽朝政,生杀自专。与尔朱兆等入洛,杀孝庄帝。继又废元哗,立节闵帝(即前废帝)。及高欢起兵,世隆忧恐。后为所部斛斯椿所杀。
全后魏文·卷五十三
世隆字荣宗,仲远弟,孝明末为直斋,转直寝、从兼直阁,加前将军。建义初除给事黄门侍郎。孝庄即位,进侍中、领军将军、左卫将军,领左右、肆州大中正,封乐平郡公,迁车骑将军兼领军,寻授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元颢内逼,假仪同三司、前军都督,寻假骠骑大将军、行台右仆射、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当州都督。颢平,除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摄选,加散骑常侍。长广王即位,以为尚书令,封乐平郡王,加太傅、行司州牧。节闵即位,特拜仪同三司,普泰二年为斛斯椿所执,斩于阊阖门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河南人。隋炀帝大业末,为武阳郡丞。十三年,以郡归李密。后据魏州。魏徵曾为宝藏掌书记,唐高祖武德二年,说宝藏执杨恭仁诣京师。仍授魏州刺史、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封武阳郡开国公。
独孤开远 朝代: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唐初河南洛阳人。独孤信孙。高祖武德元年,授开府,寻迁辽州刺史。时刘黑闼扰乱山东,所在多陷没,开远率励百姓,保州境。历邠州刺史。太宗贞观初,校猎昆明池,以示国威,令开远总统左厢六卫兵马,军令严肃,太宗大悦。七年,授成州刺史,迁蒲州刺史,左卫将军,封考城县开国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5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延寿。独孤陀子。太宗贞观中,官光禄、太常卿,泽、渝、湖三州刺史,封新蔡县开国男。
独孤义恭 朝代:隋至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至唐初河南洛阳人。独孤永业孙。隋末,官京兆富平令。唐高祖武德中,历秦王府仓曹参军、荆王府长史、右卫郎将、左卫中郎将、左监门率。太宗贞观中,官至温、汾、归、婺四州诸军事、婺州刺史,封高平县开国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并州太原人,俗姓侯。学业精深,尤精于《瑜伽论》。高宗征为翻经大德,参义净译场。高宗悦之,授昌平县公。后住洛阳佛授记寺。终年六十余。著有《义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优赡。于瑜伽论。左所如意高宗诏为译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义净译场。对扬称旨。封昌平县开国公。累井田至三千户。上赐赞曰。河汾之秀。山岳之英。早袪俗累。夙解尘缨。缁门仰德。绀宇驰声。式亚龙树。爰齐马鸣教门歆艳焉。后充河南佛授记寺都维那。顷之升寺任。中外肃然。卒年六十馀。著义门。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精赡。众典服勤于瑜伽论特振声彩。天皇大帝徵为翻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义净译场。对敡受赐言谢浏亮。帝悦寻授封昌平县开国公累井田至三千户。帝为赞曰。河汾之宝。山岳之英。早祛俗累。夙解尘缨。缁门仰德。绀宇驰声。式亚龙树。爰齐马鸣。为时君之所贵为若此也。御制风行缁伍荣之。后充河南佛授记寺都维那。晚升寺任中外肃然。终年六十馀。著义门行于世。如其七方便人回心渐顿悟义。与湛法师。为勍敌耳。故交绥而退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齐州人。每草衣木食。行法华三昧于泰山岩壑中。遂感普贤现身。后自叹以为此生云谢。他生未知。受报何地。因探藏得西方诸经。乃如法进脩。经三七日。忽于一夜。心目洞明。睹琉璃地。及十方佛。如明鉴中像。未几。诏入内廷。赐号常精进菩萨。封开国公。久之示微疾。右胁而逝。葬泰山。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大行。齐州人也。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木而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行自叹曰。命且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何处受生。遂入藏内信手探经。乃获西方圣教。遂专心思念阿弥陀佛三七日间。于半夜时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见十方佛。犹如明鉴中像。后时诏行入内宫寝于御殿。敕赐号常精进菩萨。受开国公。乃示微疾右胁而终。葬后开棺见仪貌如生异香芬郁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沧州东光人。初为周王府户曹参军。武后讽高宗召诸儒论撰禁中,神客与选。官终著作郎。
全唐文·卷二百一
神客。龙朔时官著作郎宏文馆学士上柱国。封济南县开国男。
韦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历官太常少卿,兼司农少卿、分司东都。封薛县开国男。玄宗开元三年,官尚书左丞,上言请沙汰郎官。出为冀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昭正、昭政。唐福州长乐人。玄宗开元中官少府监,累迁户部侍郎。擅画鹰、鹘、鸡、雉等禽鸟,尽其形态;尤善龙水,时称其妙。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
绍正。福州长乐人。开元中官少府监守殿中丞。累迁户部侍郎。封安昌县开国男。
刘绎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徐州彭城人。刘知柔子。玄宗开元中,官河南府仓曹参军、关内道度支判官,封彭城县开国侯。擢虞部员外郎,迁金部郎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4—762 【介绍】: 唐京兆长安人,字去惑。颜惟贞子。开元十五年以挽郎考判入第,授鹑觚尉。累迁左补阙、殿中侍御史。以忤宰相杨国忠,贬襄阳丞,移河东司户、京兆士曹。安史乱起,随玄宗入蜀,历任屯田员外郎、司膳郎中。乾元中,迁司封郎中。封金乡县开国男。官至国子司业。好为五言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4—762 字去惑,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群望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真卿之兄。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以挽郎应吏部试,判入高等,授鹑觚尉。累迁左补阙,殿中侍御史。天宝九载(750)以忤杨国忠贬襄阳丞,累移京兆士曹。十五载随玄宗奔蜀,拜屯田员外郎。肃宗至德二载(757)迁司膳郎中,封金乡男,进国子司业。代宗宝应元年(762)十一月卒。生平见颜真卿《国子司业颜府君神道碑铭》。允南工诗善书。颜真卿称其“每应制及朝廷唱和,必警觉佳对,人人称说之”。《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 【介绍】: 唐宋州人。精玄学,工文章。玄宗开元中,于禁中讲《老》、《》。累迁秘书少监。代张九龄专判集贤院事,玄宗凡有撰述,必由其助成之。迁门下侍郎。李林甫以其柔易,引为宰相。林甫死,杨国忠执政,素忌之,罢知政事。安史之乱,任伪中书令,后论罪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7 宋州(今河南商丘)人。进士及第,历仕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侍御史兼内供奉。玄宗开元中进讲禁中,累迁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十九年(731)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后迁门下侍郎,天宝五载(737)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拜左相,封许国公。十三载以太子太师罢知政事。禄山乱起,受伪命为中书令,肃宗至德二载(757)论罪当斩,赐死于大理寺。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二三。《全唐诗》存诗3首。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五
希烈。宋州人。开元中。常于禁中讲老易。累迁秘书少监。李林甫引为左相兼兵部尚书同知政事。封颍川郡开国公。杨国忠嫉之。罢知政事。守太子太师。禄山之乱。与张垍达奚珣同掌贼机衡。肃宗返正。赐死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