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全球环境变迁资讯系统(全球环境变迁资讯系统)  拼音:quán qiú huán jìng biàn qiān zī xùn xì tǒng
由行政院全球环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所开发的系统,主要的内容包含国内外对全球永续发展的建议论文与公约条款。网址为:http://sd.erl.itri.org.tw/global/chhome.htm。
《国语辞典》:档案传输系统(档案传输系统)  拼音:dǎng àn chuán shū xì tǒng
依档案传输协定所开发的系统工具。利用此种工具,可让使用者在网路上很便利地由伺服器下载或上传各种文件、共享软体、免费软体、公用软体等。
《国语辞典》:物件导向(物件导向)  拼音:wù jiàn dǎo xiàng
一种以物件为设计单位的程式开发方法,在程式中包含多个各自独立而可互相呼叫的物件,而物件内含资料、属性及方法等。
《国语辞典》:系统软体(系统软体)  拼音:xì tǒng ruǎn tǐ
电脑系统中用來运行或控制硬体装置所开发的基本软体,包含作业系统、编译程式、除错程式、文字编辑程式、公用程式、連结载入程式和输出、输入驱动程式等。
《国语辞典》:贴纸图案(贴纸图案)  拼音:tiē zhǐ tú àn
美术创造的技巧。是立体派的毕卡索和布拉克合作开发出来的创作方式,把实物经过修剪之后,拼合在一起,又在上面绘画,提出新的空间观念。这种技巧后来常由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加以应用。
《国语辞典》:摘山煮海  拼音:tì shān zhǔ hǎi
摘,开发。摘山煮海指开山炼铜,煮海为盐。比喻开辟资源。《宋史。卷二五七。李继和传》:「以朝廷雄富,犹言摘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军须。」宋。秦观〈国论〉:「至于摘山煮海,冶铸之事,他日吏缘以为奸者,临遣信臣,更定其法。」
《国语辞典》:知识工程(知识工程)  拼音:zhī shì gōng chéng
系设计和开发专家系统及其他知識库程式的方法和过程。集合科学、方法、技术三者于一体,來研究人類专家专业知識的获取、语言表示形式,和如何以电脑实作。
分类:设计开发
《国语辞典》:有感电影(有感电影)  拼音:yǒu gǎn diàn yǐng
一种解决触觉问题的电影,目前尚未开发完成。此种电影是在不借重校正眼睛的立体电影的基础上发展,如未来影片中出现河水,则观众将可产生摸到河水的感觉。
《国语辞典》:研发(研发)  拼音:yán fā
研究开发。如:「公司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明年就能量产上市。」
分类:研发开发
《国语辞典》:官料药(官料药)  拼音:guān liào yào
经官府审订,准许公开发卖的药。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铺中只有官料药,并无什么毒药。」
《国语辞典》:大茅埔  拼音:dà máo pǔ
地名。位于台中市东势区。是早期客家人开发中部地区,所形成的聚落。因地理位置直接面对泰雅族部落居住地,所以聚落内外多见防禦工程。如外围有大栏坑的隘勇线,近内有壕沟,再近有岗哨、棘竹林,内围有栅门、巡逻线路、瞭望亭等。现存古迹有三山国王庙、水圳、将寮、石哀、石公及太子爷庙。
《国语辞典》:访山帮(访山帮)  拼音:fǎng shān bāng
专门在未开发的山区,寻求资源财富者所组成的小团体。如:「这位营造商带领著一个访山帮,想要寻找适合开发的地方。」
《国语辞典》:二崙乡(二崙乡)  拼音:èr lún xiāng
乡镇名。位于云林县西螺西南方。清世宗时闽人张方高来此开发。盛产洋葱、蒜、香瓜等农产品。
《国语辞典》:二林镇(二林镇)  拼音:èr lín zhèn
乡镇名。位于彰化县。本为番社,清圣祖时已开发,交通发达,为货物集散中心。
《国语辞典》:原生林  拼音:yuán shēng lín
未经人类开发或破坏,仍保持全部天然性质的森林,称为「原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