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吴棫(吴棫)  拼音:wú yù
人名。(西元1100?~1154?)字才老,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官太常丞,因忤秦桧,出为泉州通判。著有《韵补》五卷,主古韵通转之说,为后来研究古韵者所根据。
《国语辞典》:焦仲卿  拼音:jiāo zhòng qī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后汉建安中为庐江小吏。妻刘兰芝贤淑,却不得婆婆欢心,仲卿只好遵母命,休掉兰芝。兰芝回到娘家,被逼改嫁,于是投水自杀。仲卿闻讯,自缢于庭树。
《漢語大詞典》:二安
指 南朝 梁 安成康王 萧秀 和 南朝 齐 建安王 萧子真 。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时诸王并下士, 建安 、 安成 二王尤好人物,世以二 安 重士,方之‘四豪’。”
分類:建安
《國語辭典》:隆中对(隆中對)  拼音:lóng zhōng duì
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占领荆、益二州,联合孙权,整顿西南各族等策略,史称为「隆中对」。
《國語辭典》:建安体(建安體)  拼音:jiàn ān tǐ
东汉建安年间所流行的诗体。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及建安七子等为主导。
《漢語大詞典》:建安骨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 , 汉献帝 年号。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王琦 注:“ 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 、 王粲 、 陈琳 、 徐干 、 刘楨 、 应瑒 、 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 建安风骨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黄初 之后,惟 阮籍 《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漢語大詞典》:黄初体(黄初體)
诗体之一。具有 建安 风格。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黄初体。”原注:“ 魏 年号,与 建安 相接,其体一也。”亦省称“ 黄初 ”。 金 李纯甫 《赵宜之愚轩》诗:“先生有胆乃许大,落笔突兀无黄初。”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余为题长句》:“就中突过黄初处,终属淋漓横槊篇。”
《國語辭典》:建窑(建窯)  拼音:jiàn yáo
位于福建建安的窑厂。因多使用含铁质极多的釉,故以产黑釉陶器著名。出品的器物,胎质极薄,釉色漆黑,釉面多条状结晶的银白细纹,十分美观,以制茶具最著名。明代时移至建阳,出产白建、乌泥建、紫建三种,其中白建色泽润白,最为精美,制佛像尤佳。
《漢語大詞典》:王徐应刘(王徐應劉)
汉 建安 七子中之 王粲 、 徐干 、 应瑒 、 刘桢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暨 建安 初,五言腾踊。 文帝 陈思 ,纵轡以骋节, 王 徐 应 刘 ,望路而争驱。”
《漢語大詞典》:邺中七子(鄴中七子)
即 建安 七子。 东汉 建安 中的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以文学齐名,同居 邺中 ,故称。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 体”原注:“ 汉 末年号。 曹子建 父子及 鄴中 七子之诗。”
《国语辞典》:汉魏风骨(汉魏风骨)  拼音:hàn wèi fēng gǔ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诗歌所表现出的特色。此时期的诗歌刚健遒劲,和齐梁时期的采丽摛文迥然不同。也称为「建安风骨」。
《国语辞典》:建安文学(建安文学)  拼音:jiàn ān wén xué
东汉献帝建安时,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大放异彩,故称此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其作家除曹操父子三人及建安七子外,尚有杨修、吴质、丁仪、繁钦、路粹等人。也称为「邺下文学」。
《国语辞典》:邺下文学(邺下文学)  拼音:yè xià wén xué
东汉献帝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时期,曹操位高权重,且爱好文学,极力网罗文士于邺下,因而人才荟萃,文风鼎盛。故称为「邺下文学」。也称为「建安文学」。
《漢語大詞典》:走麦城(走麥城)
汉 建安 二十四年, 蜀 将 关羽 在败走 麦城 时为 吴 将截获,被斩于 临沮 。后以“走麦城”喻陷入绝境。 骆宾基 《张保洛的回忆》:“人人都愿意说自己的‘过五关,斩六将’,谁也不愿意提自己的‘走麦城’,我倒没有这个意思。”参阅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蜀志·关羽传《三国演义》第七六回。
《国语辞典》:赤壁鏖兵  拼音:chì bì áo bīng
鏖兵,双方战争激烈,死伤众多。赤壁鏖兵指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与曹操苦战,最后大破曹兵,形成三国鼎立的事。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想他赤壁鏖兵,全仗我东吴力气。」《三国演义》第四七回:「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后亦用以比喻历经艰苦奋战,终于获取胜利。也作「鏖兵赤壁」。
《国语辞典》:赤壁之战(赤壁之战)  拼音:chì bì zhī zhàn
东汉建安十三年(西元208),曹操统一北方,本欲乘胜灭吴,统一天下,然孙权与刘备合力抵禦,十月战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