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86,分73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迤延
迎延
延宇
延阴
延挹
延秋门
延累
延滞
延瞰
延津剑
假延
延伸
周延
昌延
东延
《漢語大詞典》:迤延
亦作“迆延”。 见“ 迤涎 ”。
《國語辭典》:迤涎(迆涎)  拼音:yǐ yàn
延伸相连。晋。木华〈海赋〉:「长波涾沱,迤涎八裔。」
《漢語大詞典》:迎延
延请,接纳。汉书·叙传上:“ 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 唐 张籍 《病中寄白学士拾遗》诗:“尘欢久消委,华念独迎延。”
分類:延请接纳
《漢語大詞典》:延宇
伸展的屋宇。 唐 柳宗元 《桂州訾家洲亭记》:“延宇垂阿,步簷更衣。”
分類:伸展屋宇
《分类字锦》:延阴(延阴)
谢灵运 山居赋 旦延阴而物清,夕栖芬而气敷。
分类:
《漢語大詞典》:延挹
提携。太平广记卷四七一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因謁 长城 宰,延挹托旧,畅饮而别。” 宋 沈辽 《贺州推官知阳朔县李君墓碣铭》:“﹝ 李忠辅 ﹞及冠,游 长沙 ,造内阁 李公 ,受於幙下,纳顾甚厚,延挹以为后进首,由是知名。”
分類:提携
《漢語大詞典》:延秋门(延秋門)
唐 代 长安 禁苑西门。 天宝 十四载冬, 安禄山 起兵叛乱。次年六月, 唐玄宗 即由 延秋门 出 长安 ,赴 蜀 避难。 唐 杜甫 《哀王孙》诗:“ 长安 城头头白乌,夜飞 延秋门 上呼。” 宋 程大昌 雍录卷五:“ 玄宗 幸 蜀 ,自苑西门出,在 唐 为苑之 延秋门 ,在 汉 为都城 直门 也。既出,即由便桥渡 渭 ,自 咸阳 望 马嵬 而西。”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卷六:“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西面二门,南曰 延秋门 ,北曰 玄武门 。”
《漢語大詞典》:延累
犹连累。 清 恩寿 《致兼湖广总督端方电》:“似此败坏宪法,实为学堂大害,扰及地方,必致延累商务,关係至重。”
分類:连累
《國語辭典》:延滞(延滯)  拼音:yán zhì
拖延耽误。如:「所得税记得按时申报,否则还要缴纳延滞的滞纳金。」
分類:迟延耽搁
《漢語大詞典》:延瞰
远望。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严车临迥陌,延瞰歷城闉。” 唐 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分類:远望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假延
暂且延缓。后汉书·桓帝纪:“﹝ 刘志 ﹞之服已加,将即委付。而四方盗窃颇有未静,故假延临政,以须安謐。”
分類:暂且延缓
《國語辭典》:延伸  拼音:yán shēn
从这一方延长到另一方。如:「瓜藤不止爬满了这片篱笆,还延伸到邻家的院子里。」
《國語辭典》:周延  拼音:zhōu yán
1.逻辑学上指命题中之名词所表一类事物全体皆论及者,谓之「周延」。如全称命题之主词皆周延,否定命题之谓词皆周延。
2.泛指完整无遗漏的概念。如:「这计画拟得不错,你考虑得很周延。」
《漢語大詞典》:昌延
兴旺不衰。 唐玄宗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诗:“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丰盈角犀,气茂神全,当臻上寿,福祉昌延。”
分類:兴旺不衰
《骈字类编》:东延(东延)
扬雄 羽猎赋 东延昆邻,西驰闛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