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0,分1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灭诤犍度
犍度
么度罗
飒陀婆罗度三淫女
说戒犍度
说度部
飒陀婆罗度三人
广六度行
摩度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遮犍度
调度
阎婆度
阎婆度处
佛类词典(续上)
灭度灭诤犍度
犍度
么度罗
飒陀婆罗度三淫女
说戒犍度
说度部
飒陀婆罗度三人
广六度行
摩度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遮犍度
调度
阎婆度
阎婆度处
灭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Nirva%na,巴Nibba%na之译,有有馀无馀之二((参见:涅槃)),故皆指命终證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涅槃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行愿品钞四曰:「言涅槃者,具云般涅槃那,古译为入灭息。息即是灭故,但云入灭,或云灭度,即灭障度苦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涅槃。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术语)梵语Nirva%na,巴Nibba%na之译,有有馀无馀之二((参见:涅槃)),故皆指命终證果。无量寿经上曰:「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法华经序品曰:「佛此夜灭度如薪火灭。」遗教经曰:「世尊灭度,一何疾哉。」涅槃经二十九曰:「灭生死故,名为灭度。」肇论曰:「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行愿品钞四曰:「言涅槃者,具云般涅槃那,古译为入灭息。息即是灭故,但云入灭,或云灭度,即灭障度苦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涅槃。灭是灭见思尘沙,无明三种惑,度是度分段变易两种生死。
涅槃
【佛学大辞典】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术语)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昵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灭者,灭生死因果之义也。灭度者,灭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灭即度也。寂灭者,寂有无为空寂安稳之义,灭者生死之大患灭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无为者,无惑业因缘之造作也。安乐者,安稳快乐也。解脱者,离众果也。此中单译灭为正翻。他皆为义翻。肇师之涅槃无明论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异出。盖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无为,亦名度。无为者,取于虚无寂寞妙灭绝于有为。灭度者,言其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槃玄义上曰:「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秘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大宗昌,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大乘义章十八曰:「外国涅槃,此翻为灭。灭烦恼故,灭生死故,名之为灭。离众相故,大寂静故,名之为灭。」涅槃经四曰:「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者,乃为涅槃。」圆觉经曰:「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俱舍论二十四曰:「通达言唯自见道,是證圆寂初加行故。」唯识述记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缚喃。波利者,圆也。昵缚喃,言寂。即是圆满体寂灭义。旧云涅槃,音讹略也。今或顺古亦云涅槃。」华严大疏五十二曰:「译名涅槃,正名为灭。取其义类,乃有多方。总以义翻称为圆寂。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曰圆。体穷真性,妙绝相累为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灭度、寂灭、圆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时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佛学次第统编】
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馀依涅槃 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馀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 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语佛源】
涅槃,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为「灭度」、「寂灭」等。或从梵语Parinivana意译为「圆寂」。「涅槃」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槃」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灭」。如《涅槃经》卷四所说:「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离诸有(指生死)者,乃为涅槃。」又如《魏书·释老志》所说:「涅槃译云灭度,或言常乐我净,明无迁谢及诸苦累也。」后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圆寂。在文学中运用如郭沫若赋有长诗《凤凰涅槃》,借用佛语「涅槃」,谓凤凰经过烈火的锻炼而获得新生。又如徐迟《火中的凤凰》谓:「这是一只火中的凤凰,一只新生的凤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却又从灰烬里新生。」(李明权)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诸众生,厌生死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證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也。
【三藏法数】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即如来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
灭诤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中明七灭诤之篇章也。出于四分律四十七卷。记灭比丘诤论之七种作法。(参见:七灭诤)
(术语)律中明七灭诤之篇章也。出于四分律四十七卷。记灭比丘诤论之七种作法。(参见:七灭诤)
犍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蕴,积,藏,结,节。论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为犍度。」法砺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为聚,而存梵音总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此翻为蕴,蕴即聚也。」玄应音义四曰:「犍度,此言讹也,正音娑犍图,此云聚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梵语犍度,此云法聚,即篇品之名。」演密钞五曰:「犍度云藏。」【又】婆薮槃豆法师传曰:「八伽兰他Grantha,即此间云八乾度。伽兰他,译为结,亦曰节。谓义类各相结属,故云结。又摄义令不散,故云结。义类各有分限,故云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聚、蕴、结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义。
(术语)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蕴,积,藏,结,节。论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为犍度。」法砺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为聚,而存梵音总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此翻为蕴,蕴即聚也。」玄应音义四曰:「犍度,此言讹也,正音娑犍图,此云聚也。」资持记上一之一曰:「梵语犍度,此云法聚,即篇品之名。」演密钞五曰:「犍度云藏。」【又】婆薮槃豆法师传曰:「八伽兰他Grantha,即此间云八乾度。伽兰他,译为结,亦曰节。谓义类各相结属,故云结。又摄义令不散,故云结。义类各有分限,故云节。」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聚、蕴、结等,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义。
么度罗
【佛学大辞典】
(地名)Mathura%,又曰摩偷罗。国名。(参见:摩偷罗)
(地名)Mathura%,又曰摩偷罗。国名。(参见:摩偷罗)
飒陀婆罗度三淫女
【佛学大辞典】
(传说)飒陀婆罗,译曰贤护。(参见:贤护)
(传说)飒陀婆罗,译曰贤护。(参见:贤护)
说戒犍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犍度之一。半月会僧众说戒,行忏悔之式,定布萨之式。(参见:布萨)
(书名)二十犍度之一。半月会僧众说戒,行忏悔之式,定布萨之式。(参见:布萨)
说度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说转部之异名。(参见:经量部)
(流派)说转部之异名。(参见:经量部)
飒陀婆罗度三人
【佛学大辞典】
(传说)毗耶离国有淫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淫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淫女。名优钵罗盘那。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著不舍。便于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淫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于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其法之空。是时三人即得阿毗跋致。见智度论七。
(传说)毗耶离国有淫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淫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淫女。名优钵罗盘那。有三人各各闻人赞三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著不舍。便于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淫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于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从念生。如是种种,为此三人方便巧说其法之空。是时三人即得阿毗跋致。见智度论七。
广六度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广施,广戒,广忍,广精进,广一心,广智慧之称。
【佛学次第统编】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
一、广施 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
二、广戒 戒律也。戒品虽多,不出身口意之三业。谓或见众宝珍琦,凡诸可意之物,身虽贫乏,不妄贪取,或见细妙之色,内观朽烂,生厌离心,乃至不杀不盗不淫等,皆身戒也。或以恶言加已,乃至善言和语至诚而答,乃至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皆口戒也。复能思惟生死,常怀解脱,又能修习道品之要,深入无为之理,乃至不贪不瞋不痴等,皆意戒也。修行之人,于此三业之戒,自既坚持不犯,复能展转化他,广弘戒法,故曰广戒。
三、广忍 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瞋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辱,故曰广忍。
四、广精进 谓菩萨修行道品,当勤精进,节其饮食,除于睡卧,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为人广说法要,不以为烦,开教愚顽,不辞劳倦。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其精进,故曰广精进。
五、广一心 一心者,心不杂乱也。谓菩萨修行禅定之时,一心寂静,离诸散乱。于孝事父母,尊敬师友,断爱远俗,空闲寂寞,皆当专一其心。乃至多欲多诤,多作多恼,或誉或毁,或利或失,于是等处,并当专一其心,不挠不动。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于一切时处,皆一其心,故曰广一心。
六、广智慧 智慧者,照了万法,通达无碍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堕见闻,则有一切尘境所蔽,当以智慧一一照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处爱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浊恶界,心游清净之乡;入险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绝三界之妄想,證涅槃之真空。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广智慧。
(术语)广施,广戒,广忍,广精进,广一心,广智慧之称。
【佛学次第统编】
成具光明定意经云广六度行:
一、广施 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
二、广戒 戒律也。戒品虽多,不出身口意之三业。谓或见众宝珍琦,凡诸可意之物,身虽贫乏,不妄贪取,或见细妙之色,内观朽烂,生厌离心,乃至不杀不盗不淫等,皆身戒也。或以恶言加已,乃至善言和语至诚而答,乃至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皆口戒也。复能思惟生死,常怀解脱,又能修习道品之要,深入无为之理,乃至不贪不瞋不痴等,皆意戒也。修行之人,于此三业之戒,自既坚持不犯,复能展转化他,广弘戒法,故曰广戒。
三、广忍 忍者耐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人骂詈,知其从声而出,于此观了,言语性空,意亦如是。视诸惭辱,空无所有,如此则瞋恚不生。忍行可进,身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行忍辱,故曰广忍。
四、广精进 谓菩萨修行道品,当勤精进,节其饮食,除于睡卧,晨夜惺惺,莫令怠惰。乃至为人广说法要,不以为烦,开教愚顽,不辞劳倦。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其精进,故曰广精进。
五、广一心 一心者,心不杂乱也。谓菩萨修行禅定之时,一心寂静,离诸散乱。于孝事父母,尊敬师友,断爱远俗,空闲寂寞,皆当专一其心。乃至多欲多诤,多作多恼,或誉或毁,或利或失,于是等处,并当专一其心,不挠不动。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于一切时处,皆一其心,故曰广一心。
六、广智慧 智慧者,照了万法,通达无碍也。谓菩萨修行之时,若堕见闻,则有一切尘境所蔽,当以智慧一一照了,观其所起,察其所灭。处爱欲中,心在道品之藏;寄浊恶界,心游清净之乡;入险隘路,心思方便之道;故能绝三界之妄想,證涅槃之真空。自既能尔,复能展转化他,令修智慧,故曰广智慧。
摩度
【佛学大辞典】
(饮食)(参见:苏蜜)
(饮食)(参见:苏蜜)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迦叶度最贫之老母,使生于天,天帝释化为贫人,以供养迦叶。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迦叶度最贫之老母,使生于天,天帝释化为贫人,以供养迦叶。
遮犍度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不使有罪科之比丘居于僧中。说举罪不可不具备五德等。见四分律四十八。
(书名)不使有罪科之比丘居于僧中。说举罪不可不具备五德等。见四分律四十八。
调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调养身之一切资具也。度者器物各自之度量。行事钞钵器篇注曰:「房舍众具五行调度。」资持记曰:「谓调养具度,即众物之通名。」
(术语)调养身之一切资具也。度者器物各自之度量。行事钞钵器篇注曰:「房舍众具五行调度。」资持记曰:「谓调养具度,即众物之通名。」
阎婆度
【佛学大辞典】
(畜生)苦地狱罪人之鸟名。往生要集上本引正法念经十三曰:「有恶鸟身大如象,名曰阎婆。觜利生炎,执罪人遥上空中。东西游行,然后放之。如石堕地,碎为百分。」
(畜生)苦地狱罪人之鸟名。往生要集上本引正法念经十三曰:「有恶鸟身大如象,名曰阎婆。觜利生炎,执罪人遥上空中。东西游行,然后放之。如石堕地,碎为百分。」
阎婆度处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六眷属地狱之一。阎婆度鸟所居之处。见往生要集上本。
(界名)十六眷属地狱之一。阎婆度鸟所居之处。见往生要集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