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佛类词典(续上)
寺庙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其它辞典
李弘(世称 皇太子宏 孝敬皇帝、名庙 代王 义宗 )
郊庙朝会歌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8—761 【介绍】: 唐宗室。高宗第五子。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性仁厚,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因数拂武后旨,从幸合璧宫,遇酖卒,年仅二十四。追谥孝敬皇帝。
全唐文·卷九十九
宏。高宗第五子。永徽六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咸亨二年。高宗幸东都。令监国。宏仁孝。未尝有过。武后将骋志。宏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酖薨。年二十四。谥曰孝敬皇帝。中宗践祚。祔于太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建庙东都。停义宗号。以谥名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从之,因诏俨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寺庙
【俗语佛源】
谓佛寺。如《晋书·佛图澄传》说:「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竞相出家。」印度的佛寺原有两种:一种名僧伽蓝摩(sangharama),略称伽蓝,指出家人共修行的园林、道场。另一种名阿兰若(aranya)意为空闲处,系统一人或两三人隐居修处的简陋处。中国汉地建佛寺,始于汉末洛阳的白马寺。「寺」原为古代官舍、衙署之称。汉明帝时,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舍于鸿胪寺,后因以称第一座佛寺为「白马寺」。至于「庙」,原为宗庙,系祭祀先祖神位的场所,后亦用于称佛寺。如巴金《砂丁》:「前面远远地有一座高大的庙宇。」在宋代,大的称为「寺」,小的称为「院」。到近代,又分为两类:大的称为「十方丛林」,小的称为「子孙庙」、「小庙」。俗语中一般把「寺」和「庙」连称为「寺庙」,也称为「寺院」。如孙犁《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徒步走到那里,在寺院听一整夜的佛号,她们也跟著念。」(李明权)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俗语佛源】
佛寺,在梵语中叫做僧伽蓝(Sangharama)亦省为伽蓝,意译为众园、僧院。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中国古代官署鸿胪寺、太常寺等名称,称为寺、佛寺。民间又借用祭神祭祖的祠庙,称为庙,或连称为寺庙。和尚住在寺庙里,以寺庙为家。俗语「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比喻无论如何都躲不过,逃不了。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他一家子在这儿,他的房子地在这儿,他跑?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较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作「躲得和尚躲不得寺」;「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你明日到我寓所来。」这句俗语变式较多,不再一一举例。(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