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0,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跟底
锅底
底数
特底
岸底
错到底
底靖
底居
底老
水底鱼
头底
梅底
琴底
宣底
箱底
《漢語大詞典》:跟底
面前;旁边。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一发的走到跟底,大家吃一会没滋味。”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相公呵,怕!你要做好事, 兴奴 儘依得,你则休渐渐来跟底。”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走到他跟底,呀呀呀可怎生无一箇睬我的。”
分類:面前旁边
《漢語大詞典》:锅底(鍋底)
锅的底部与烟火直接接触的一面。颜色漆黑。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一回:“满天乌云,阴得如锅底一般。”
《國語辭典》:底数(底數)  拼音:dǐ shù
最低数。如:「到底要花多少钱,起码你得告诉我个底数。」
《漢語大詞典》:特底
见“ 特地 ”。
《國語辭典》:特地  拼音:tè dì
1.格外的。宋。赵长卿〈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词:「素蟾特地暗中图,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
2.专为其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诸城县知县武强禀见,有紧要公事特地进省面禀。」
《漢語大詞典》:特地
亦作“ 特的 ”。
(1).突然,忽然。古尊宿语录:“放笔从头看,特地骨毛寒。” 唐 罗邺 《大散岭》诗:“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宋 陆游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之一:“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元典章·兵部一·逃军复业体例》:“前项逃军土居者多,倚恃乡亲土豪,住坐山僻之间,设有差调,动輒特地逃窜。”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唐 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閒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閒成。逡廵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寧寧。”
《骈字类编》:岸底
谢偃影赋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岸底天回浪中霞起
《漢語大詞典》:错到底(錯到底)
宋 时妇女鞋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末,妇女鞵底尖以二色合成,名‘错到底’。”
分類:妇女女鞋
《漢語大詞典》:底靖
犹底绥。 唐 元稹 《叙用勋旧武臣德音》:“外以环御四海,内以底靖中原。”参见“ 底绥 ”。
《漢語大詞典》:底绥(底綏)
安定;平定。书·盘庚上:“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復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 蔡沉 集传:“天其将永我国家之命於 殷 ,以继復先王之大业,而致安四方乎!”底,一本作“ 厎 ”。晋书·武帝纪:“底绥四国,用保天休。” 唐 独孤及 《贺袁傪破贼表》:“非陛下之齐圣格天,文思柔远,岂能底绥盗乱,如此其速。”
分類:安定平定
《漢語大詞典》:底居
定居;定址。魏书·高聪传:“将底居 成周 ,永恢皇宇。” 唐 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观其肇允枚卜,爰适底居,所感弥多。”
分類:定居
《國語辭典》:底老  拼音:dǐ lǎo
俗称妻子为「底老」。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闻知此间有个秀才,引著个底老,十分放浪。」《通俗编。识馀》引《游览志馀》:「夫曰盖老,妻曰底老。」
分類:市井
《漢語大詞典》:水底鱼(水底魚)
曲牌名。属南曲越调。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八句),末句可迭唱。一般仅用后四句,只念不唱,节拍急促。
《漢語大詞典》:头底(頭底)
底细。《西游记》第九三回:“却説 沙僧 眼溜,看见头底,暗把 八戒 捏了一把。”
分類:底细
《骈字类编》:梅底
元 曹伯启 游西湖 柳边和气苏公路,梅底清风处士庵。
《韵府拾遗 荠韵》:琴底
洞天清录择琴底木法当取五七百年旧梓木以指甲掐之坚不可入者方是
《漢語大詞典》:宣底
诏书的底本。亦特指枢密院所受诏书的底本。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予读 梁 宣底,见 敬翔 、 李振 为崇政使,凡承上之旨,宣之宰相而奉行之。”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凡公家文书之藁,中书谓之‘草’,枢密院谓之‘底’,三司谓之‘检’。今秘府有 梁 朝宣底三卷,即 正明 中崇正院书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予按 唐 故事,中书舍人职掌詔誥,皆写四本,一本为底,一本为宣。此‘宣’谓行出耳,未以名书也。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旨,出付中书,即谓之‘宣’,中书承受,録之於籍谓之‘宣底’。今史馆中尚有《梁宣底》二卷,如今之‘圣语簿’也。”参见“ 宣头 ”。
《漢語大詞典》:宣头(宣頭)
晚 唐 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 五代 后唐 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南唐 李中 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己卯,降空名宣头、札子各一百道,锦袄子、金银带各二百,下 狄青 以备赏军功。”金史·百官志四:“故国初与空名宣头付军帅,以为功赏。”
《國語辭典》:箱底  拼音:xiāng dǐ
箱子的底层。如:「书籍装箱时,开数较大的书宜置放箱底,上面则可依次放些开数较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