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21,分162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应璩
应给
因应
冥应
应准
应兆
应喏
答应
玄应
占应
应点
应鼓
回应
应韩
应诺
《国语辞典》:应璩(应璩)  拼音:yìng qú
人名。(西元190~252)字休琏,三国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博学善属文,文明二帝在位时,累官至散骑常侍。齐王芳即位,迁侍中。曹爽专政,行事多违法度,璩作诗讽之,多切中时要,后复为侍中,典著作,卒追赠卫尉。
《漢語大詞典》:应给(應給)
供给。 宋 苏舜钦 《谘目五》:“人人尽取,恐下户贫民难以应给。”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许仲宣 , 青社 人,三为随军转运使……凡所索则随应给。”
分類:供给
《國語辭典》:因应(因應)  拼音:yīn yìng
随机应变。《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清。王夫之〈知性论〉:「以作用为性,夫人之因应,非无作用也。」
分類:因应顺应
《漢語大詞典》:冥应(冥應)
(1).谓神佛的应验。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在家》:“是故因亲以教爱,使民知有自然之恩;因严以教敬,使民知有自然之重。二者之来,寔由冥应。”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天道至公,所希者命,寧当许其虐命,而抑其冥应哉!”
(2).谓神佛庇佑。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陀罗:“即旦夕礼懺,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宋 苏辙 《东茔老翁井斋僧疏》:“谨请戒律僧就坟侧晨设斋转经,夜设水陆道场,以祈冥应。”
《漢語大詞典》:应准(應准)
应允。红楼梦第七二回:“ 凤姐 因问道:‘他可应准了?’ 贾璉 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
分類:应允
《漢語大詞典》:应兆(應兆)
应验的征兆。红楼梦第七七回:“就像 孔子 庙前的檜树,坟前的蓍草, 诸葛 祠前的柏树, 岳武穆 坟前的松树……世乱,他就枯乾了;世治,他就茂盛了,凡千年枯了又生的几次。这不是应兆么?”
分類:应验征兆
《漢語大詞典》:应喏(應喏)
见“ 应诺 ”。
《國語辭典》:应诺(應諾)  拼音:yìng nuò
答应、允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红楼梦》第六九回:「天文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
《國語辭典》:答应(答應)  拼音:dā yìng
1.应声回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了戏单。」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
《漢語大詞典》:玄应(玄應)
神妙的感应。 晋 郗超 《奉法要》:“犹形正则影直,声和而响顺,此自然玄应,孰有为之者哉!” 南朝 梁 沈约 《瑞石像铭》:“帝上眷幽关之易啟,咨玄应之无方。” 唐 白居易 《画元始天尊赞》:“通玄应於希夷,集灵祐於肸蠁。”
分類:神妙感应
《漢語大詞典》:占应(占應)
占卜显现的征兆及其验证。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举其占应,览故考新。”明史·五行志一:“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録五行传説及其占应。”
《漢語大詞典》:应点(應點)
接受查点。《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孔明 传令曰:‘每军要衣襟一幅,限一更时分应点。无者立斩。’”
分類:接受查点
《漢語大詞典》:应鼓(應鼔)
古代乐器名。小鼓。周礼·春官·小师:“大祭祀登歌,击拊,下管,击应鼓。” 郑玄 注:“应,鼙也。应与朄及朔,皆小鼓也。”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四角安鼓四座,一曰应鼓。”宋史·兵志九:“急鸣应鼓即奇兵出阵趍战,急鸣小金即伏兵出。”
分類:乐器小鼓
《國語辭典》:回应(回應)  拼音:huí yìng
回答他人问话。《水浒传》第一回:「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
《韵府拾遗 寒韵》:应韩(应韩)
梁书元帝纪太宝元年十一月甲子南平王恪等奉笺曰伏惟明公大王殿下地切应韩寄深旦奭五品斯训七政以齐
《國語辭典》:应诺(應諾)  拼音:yìng nuò
答应、允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红楼梦》第六九回:「天文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