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比喻做事缺少全局观点,忙于局部应付。如:过去,这个大队因为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面貌改变不大。
《漢語大詞典》:丢下钯儿弄扫帚(丢下鈀兒弄掃帚)
俗谚。搁下这样,又弄那样,意为忙不过来或应付不及。红楼梦第四七回:“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鈀儿弄扫帚’。”
《漢語大詞典》:店帐(店帳)
住旅店应付的费用。《说唐》第十二回:“ 柴绍 算还店帐,手下把马匹都牵在外边,众豪杰就要上马。”
《國語辭典》:冲帐(沖帳)  拼音:chōng zhàng
收支帐目互相抵销,或两户应支付的款项互相抵销,称为「冲帐」。也作「冲账」。
《漢語大詞典》:凑手不及(湊手不及)
事情来得太快,出人意外,来不及应付。 清 无名氏 《木兰从军·陷阵》:“孩子们,你看这两个蛮子,好不利害,杀得我凑手不及,如何是好?”
《漢語大詞典》:凑付(湊付)
亦作“凑付”。 应付,将就。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砍柴的藉着一把小钁头的帮助,手抓住柠条和酸枣,凑付着可以上下。”
分類:应付将就
《國語辭典》:打饥荒(打飢荒)  拼音:dǎ jī huāng
1.忍受著荒年粮食不足。也作「打饥荒」。
2.发生麻烦。也作「打饥荒」。
3.争吵。《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同太太姨太太打饥荒,姨太太哭了两天不吃饭。」
《國語辭典》:打饥荒(打饑荒)  拼音:dǎ jī huāng
1.忍受著荒年粮食不足或经济困难。《负曝闲谈》第九回:「可惜我这两天家里打著饥荒,哪里有钱给他?」也作「打饥荒」。
2.发生麻烦。《红楼梦》第三六回:「先时在外头关,那个月不打饥荒,何曾顺顺溜溜的得过一遭儿。」也作「打饥荒」。
3.交涉、折冲。《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晚上果然来的时候,我们店里就好合她打饥荒了。」
4.应付纠纷或困难。《红楼梦》第七二回:「倘若说准了,这会子说得好听,有了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倘或老太太知道了,倒把我这几年的脸面都丢了。」
《國語辭典》:搭浆(搭漿)  拼音:dā jiāng
1.敷衍了事。《官场现形记》第八回:「陶大人吃酒,菜是要好的,交代本家大阿姐,不要搭浆。」
2.虚言搪塞。《海上花列传》第一三回:「就是庄荔甫去搭浆仔一句閒话,先起头俚哚说要一对戒指,我勿答应。」
《國語辭典》:措手不及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事情发生太快,来不及还手应付。《水浒传》第九回:「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著洪教头肷儿骨上。」《三国演义》第五○回:「宁大喝一声,顗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
《國語辭典》:牵萝补屋(牽蘿補屋)  拼音:qiān luó bǔ wū
牵拉萝藤来补房屋的漏洞。比喻人处境拮据困难。《聊斋志异。卷二。红玉》:「荷镵诛茅,牵萝补屋,日以为常。」
《漢語大詞典》:穷对付(窮對付)
亦作“ 穷对副 ”。 勉强凑合,极力应付。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百忙里鞋儿断了乳,好着我难行,也是我穷对付,扯将这蒲包上檾麻且繫住。”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丑]:这个不妨,却有两説:路上人问你,便説道是使唤的伴当;若是筵席之中,却説是打伴当的人。[末]:好穷对副。”
《國語辭典》:权宜之计(權宜之計)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因应某种时机而暂用的计谋。《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
《國語辭典》:疲于奔命(疲於奔命)  拼音:pí yú bēn mìng
原指不断接到命令或逼迫而劳累奔走。后多用来指事情繁多,奔波劳累,不堪其苦。《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也作「罢于奔命」。
《漢語大詞典》:拿黑杵
受取不应付给的钱。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论唱,论做,论扮相,她都有下海的资格。可是,她宁愿作拿黑杵的票友,而不敢去搭班儿。”
《漢語大詞典》:生炒热卖(生炒熱賣)
谓急于应付,现做现卖而不暇精制。 茅盾 《如何击退颓风》:“这大部分作家……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在顾忌多端的夹缝中作微弱之呼声,不得不在饥寒交迫之生活中匆忙写作,生炒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