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5,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名为公器
木尽天年
蓬心
平泉庄记
漆园说剑
千金聘楚
千里不留行
隐榆
三千击浪
三薰沐
蜀庄沉冥
说剑
太庙牺
天厌
万窍号呼
典故
名为公器

相关人物
孔子
 
庄子


《庄子》外篇·卷五下《天运》
「老子曰:『然。……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例句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白居易 感兴二首

典故
木尽天年

相关人物
庄子

参考典故
木雁


《庄子集释》卷七上〈外篇·山中木〉~668~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

例句

虫全性命缘无毒,木尽天年为不才。 白居易 闲卧有所思二首

典故
相关人物
惠施
 
庄子


《庄子》内篇·卷一上《逍遥游》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唐·成玄英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而惠生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故妄起掊击之譬,讥刺《庄子》之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向秀云:「蓬者短不畅,曲士之谓。」

典故
平泉宅
 
平泉庄记
 
平泉雅咏


《全唐文》卷七百八〈李德裕十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7267~
经始平泉,追先志也。吾随侍先太师忠懿公在外十四年,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沅湘,望衡峤。先公每维舟清眺,意有所感,必凄然遐想,属目伊川。尝赋诗曰:「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吾心感是诗,有退居伊洛之志。前守金陵,于龙门之西,得乔处士故居,天宝末避地远游,为荒榛,首阳微岑,尚有薇蕨,山阳旧径,唯馀竹木。吾乃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宅,渐成应叟之地,又得江南珍木奇石,列于庭际,平生素怀,于此足矣。吾尝以为出处者贵得其道,进退者贵不失时,古来贤达,多有遗恨。至于元祖潜身于柱史,柳惠养德于士师,汉代邴曼容官不过六百石,终无辱殆,邈难及矣。越蠡激文牛以肥遁,留侯托黄老以辞世,亦其次焉。范雎感蔡泽一言,超然高谢,邓禹见功臣多败,委远名势,又其次也。矧如吾者,于葵无卫足之智,处雁有不鸣之患,虽有泉石,杳无归期,留此林居,贻厥后代。鬻吾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吾百年后,为权势所夺,则以先人所命,泣而告之,此吾志也。《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言其父所植也。昔周人之思召伯,爱其所憩之树,近代薛令君于禁省中见先君所据之石,必泫然流涕,汝曹可不慕之?唯岸为谷,谷为陵,然后已焉,可也。
《全唐文》卷七百八〈平泉山居草木记〉~7267~2~
余尝览想石泉公家藏藏书目。有园庭草木疏。则知先哲所尚。必有意焉。余二十年间。三守吴门。一淮服。嘉树芳草。性之所耽。或致自同人。或得于樵客。始则盈尺。今已丰寻。因感学诗者多识草木之名。为骚者必尽荪荃之美。乃记所出山泽。庶资博闻。木之奇者。有天台之金松琪树。嵇山之海棠榧桧。剡溪之红桂厚朴。海峤之香柽木兰。天目之青神凤集。钟山之月桂青飕杨梅。曲房之山桂温树。金陵之珠柏栾荆杜鹃。茆山之山桃侧柏南烛。宜春之柳柏红豆山樱。蓝田之栗梨龙柏。其水物之美者。荷有蘋洲之重台莲。芙蓉湖之白莲。茅山东溪之芳荪。复有日观震泽巫岭罗浮桂水严湍庐阜漏泽之石在焉。其伊洛名园所有。今并不载。岂若潘赋閒居。称郁棣之藻丽。陶归衡宇。喜松菊之犹存。爰列嘉名。书之于石。已未岁。又得番禺之山茶。宛陵之紫丁香。会稽之百叶木芙蓉百叶蔷薇。永嘉之紫桂簇蝶。天台之海石楠。桂林之俱卫。台岭八公之怪石。巫山严湍琅邪台之水石。布于清渠之侧。仙人迹鹿迹之石。列于佛榻之前。是岁又得钟陵之同心木芙蓉。剡中之真红桂。嵇山之四时杜鹃相思紫苑贞桐山茗重台蔷薇黄槿。东阳之牡桂紫石楠。九华山药树天蓼青枥黄心木先子朱杉龙骨庚申岁。复得宜春之笔树楠稚子金荆红笔密蒙勾栗木。其草药又得山姜碧百合。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李德裕列传〉~4528~
德裕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好著书为文,善嫉恶,虽位极台辅,而读书不辍。有刘三复者,长于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宾筵。军政之馀,与之吟咏终日。在长安私第,别构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廷用兵,诏令制置,而独处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无能预焉。东都于伊阙南置平泉别墅,清流翠筱,树石幽奇。初未仕时,讲学其中。及从官藩服,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复重游,而题寄歌诗,皆铭之于石。今有〈花木记〉、〈歌诗篇录〉二石存焉。有文集二十卷。记述旧事,则有次柳氏旧闻、御臣要略、伐叛志、献替录行于世。
典故
漆园说剑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杂篇·卷十上《说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 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例句

说剑尝宗漆园吏,戒严应笑棘门军。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典故
千金聘楚

相关人物
庄子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庄子〉~245~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典故
千里不留行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说剑〉~06~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嗔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士为夹。此剑值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唐·成玄英疏:「其剑十步杀一人,一去千里,行不留住,锐快如是,宁有敌乎!」

例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 侠客行

典故 
雀伺螳螂

相关人物
孙叔敖
 
楚庄王


《韩诗外传》卷十第二十一章
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箠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遂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挟弹丸在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窟也。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国不怠,而晋国以宁,孙叔敖之力也。

简释

雀伺螳螂:喻只瞻前而不顾后,或喻侵犯。五代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例句

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蝉

典故
三千击浪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外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例句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典故
三薰沐

相关人物
鲁庄公


《国语》卷六〈齐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223~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曰:「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戎士待陈妾之馀。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敢问为此若何?」管子对曰:「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比缀以度,本肇末,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桓公曰:「为之若何?」管子对曰:「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三国吴·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亦或为「『熏』。」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三〈韩愈七·答吕医山人书〉~5602~2~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閒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盖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典故
蜀庄沉冥


《法言义疏》卷九〈问神〉~200~
楚两龚之絜,其清矣乎?[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何以加诸?晋·李轨注:「蜀人,姓庄,名遵,字君平。」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严遵》~03~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典故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说剑〉~06~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曰:「诺。周善为剑。」……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庄子)曰:「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例句

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典故
太庙牺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十下〈杂篇·列禦寇〉~062~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翻译名义集》
毗耶离,此云广博严净。其国宽平,城邑华丽,故名。

例句

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

典故
相关人物
郑庄公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隐公·传十一年〉~80~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寘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典故
万窍号呼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45~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号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
《漢語大詞典》:蓬心
庄子·逍遥游:“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成玄英 疏:“蓬,草名。拳曲不直也……言 惠生 既有蓬心,未能直达玄理。”比喻知识浅薄,不能通达事理。后亦常作自喻浅陋的谦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唐 独孤授 《运斤赋》:“蒿目犹视,蓬心自师。”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倘若是蓬心不称如花貌,也教我金屋难藏没字碑。”
《漢語大詞典》:隐榆(隱榆)
《韩诗外传》卷十:“ 楚庄王 将兴师伐 晋 ……﹝ 孙叔敖 ﹞进諫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蜋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蜋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蜋,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蜋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蝉》:“隐榆非諫 楚 ,噪柳异悲 潘 。”参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漢語大詞典》:说剑(説劍,説劒)
亦作“说劒”。 庄子《说剑》篇,写 赵文王 好剑, 庄子 往说之,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劝 文王 好天子之剑。后遂以“説剑”指谈论武事。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歷诸侯而説剑,直之无前;引司马而操弓,观者如堵。”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説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亦作“说劒”。解掉佩剑。説,通“ 脱 ”。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赵孟 怒召 午 ,而囚诸 晋阳 ,使其从者説劒而入。”
分類:佩剑文王
《漢語大詞典》:天厌(天厭)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 周 德矣,吾其能与 许 争乎?”论语·雍也:“子见 南子 , 子路 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邢昺 疏:“厌,弃也。”后因以“天厌”谓为上天所厌弃、弃绝。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 桓温 适自毙, 苻坚 方天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