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方广大庄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二卷,唐地婆诃罗译。佛在祇洹,中夜入佛庄严三昧,放顶髻之光,照净居天,净居天子来问法,佛受其请,晨朝为众宣说,有二十七品,说佛住兜率天宫乃至降生成道转法轮之八相。与普曜经同本,但品有开合。
广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赏美德大之称。
【三藏法数】
谓如来三昧普遍包容,无法不备,众生世界,不离一心,是名广大。
广大智慧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世音菩萨五观智之一。观中道实相理之智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广大发愿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龙树菩萨造。宋施护等译。
广大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毗卢舍那经广大仪仪轨之略名。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菩提流志译。宝楼阁经三译之一。广大宝楼阁善住者,陀罗尼名。说其缘起及功德。示其修法。
广大莲花庄严曼拿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
广大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智慧广大不可识量,因而谓佛智为广大智。大日经三曰:「奇哉真言行,能具广大智。」同义释八曰:「此广大梵音曰毗富攞Vipula,真言声,普遍一切法界,与虚空等,无所不至。当知佛心亦尔,故曰广大智。」
十种广大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三,知一切佛法智。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六,知一切文字辩才智。七,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八,于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九,于一切众会中普现影像智。十,于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见唐华严经四十九。
【佛学次第统编】
十种广大智:
一、知一切众生心行智。
二、知一切众生业报智。
三、知一切佛法智。
四、知一切佛法深密理趣智。
五、知一切陀罗尼门智。
六、知一切文字辩才智。
七、知一切众生语言音声辞辩善巧智。
八、于一切世界中普现其身智。
九、于一切众会中普现影像智。
十、于一切受生处中具一切智。
广大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虚空十义之一。(参见:虚空)附录。
【三藏法数】
广大者,谓真如性体,广而无边,大而无外也。
广大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弥陀佛也。具广大集会之德,故有此名。十方众生往生集于极乐,其法会盛大,全为弥陀之德故也。
广大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大毗卢遮那经广大仪轨之略名。
广大转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转依之一。(参见:转依)
神通广大
【俗语佛源】
「神通」就是变化莫测、自在无碍的作用。《大乘义章》卷二十解释道:「神通者,就名彰名。所为神异,目之为神;作用无拥,谓之为通。」通力或从宿业而来,称为业通;或从后天修得,称为修通。佛家主张从禅定和智慧中开发神通之力。《大庄严经·成正觉品》说:「如来于菩提树下,初成正果,现佛神通,游戏自在。」《大智度论》卷九四谓:「若菩萨离神通,不能饶益众生。」可以说,神通的唯一正当目的,就是「饶益众生」,否则,就是邪因,将受恶果。如提婆达多为求供养之利而学神通,继而我慢贡高,破坏僧团,毒害佛陀,受到地狱报应,便是一例。佛教把神通分为六种。前五种是:身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五通」是凡夫可以修得的,不出轮回。佛教最重视第六「漏尽通」,即断尽烦恼,脱离生死的通力。必须「六通」具足,才算完美,才能普渡众生。后因以「神通广大」泛指法力无边、本领超越。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我总不明白,他为甚么这么神通广大,怎样知道是我看的卷?」(李明权)
菩提广大屈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