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并立(並立)  拼音:bìng lì
1.同时存在。引申有地位相当,势力相等的意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如?」
2.并排而立。如:「他们两人在台上并立著。」
《國語辭典》:并立(併立)  拼音:bìng lì
接连矗立著。如:「去国十馀年,回来一看,只见高楼并立,市容变化很大。」
《国语辞典》:势不并立(势不并立)  拼音:shì bù bìng lì
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并存。《晋书。卷六二。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聪、勒不枭,臣无归志。」也作「势不两立」、「势不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