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骨龄(骨龄)  拼音:gǔ líng
一种预测某人成年后身高的较精确方法。通常以其手部及腕部共廿块骨头的大小、外形等,计算骨头年龄,再依一定的公式推算日后的身高。
《国语辞典》:部派佛教  拼音:bù pài fó jiào
释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后,佛教僧团明显的出现分裂,直到大乘佛法流行前后为止,约五百年间,称为「部派佛教」。这段时期,佛教僧团分化成十八部(或更多),各部派间所遵行的戒律不同,学说互异。但早期的佛经都在这时完成结集。有的学者比较谨慎的将释尊以来,到部派时期佛教称为「早期佛教」。
《漢語大詞典》:顾正红
(1905-1925)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1922年后进上海日商内外棉九厂和七厂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日商资本家要求当局取缔工会,并以关闭工厂、开除罢工工人相威胁。15日,他领导工人进厂交涉,被日籍职员枪杀。
《國語辭典》:半路出家  拼音:bàn lù chū jiā
1.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
2.比喻中途转业改行。《醒世恒言。卷三三。十五贯戏言巧成祸》:「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國語辭典》:女大难留(女大難留)  拼音:nǚ dà nán liú
旧时以为女子长成之后,终须出嫁,不能久留家中。元。关汉卿普天乐。小娘子说因由套〉:「夫人你得休便休,也不索出乖弄丑,自古来女大难留。」也作「女大不中留」。
《國語辭典》:女长须嫁(女長須嫁)  拼音:nǚ zhǎng xū jià
旧时社会认为女子长大成年,到了适婚年龄,即应当出嫁。《五灯会元。卷一六。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也作「女大须嫁」。
《漢語大詞典》:男大须婚(男大須婚)
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閒工夫,更説无生话。’”《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这是人生大礼。”亦作“ 男大当婚 ”、“ 男大当娶 ”。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自古道:男大当婚,女长须嫁。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好逑传》第八回:“古语説得好:男大当婚,女大须嫁。侄女年虽不大,也要算做及笄之时。”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男大当娶,女大当聘,你六十九了,白活!”
《漢語大詞典》:隗照版
晋汝阴人隗照,善《》,临终以书版授妻,谓五年后有龚姓者负金来,可示此版求金。五年后,使者果至,妻示版求金。使者出蓍占筮,答道:你夫自藏金,知我善《》,故以书版寓意,金在屋东地下九尺。掘之,果得金五百。见《晋书。艺术传。隗照》。后因以"隗照版"用作藏金于地下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隗炤版
晋 汝阴 人 隗炤 ,善,临终以书版授妻,谓五年后有 龚 姓者负金来,可示此版求金。五年后,使者果至,妻示版求金。使者出蓍占筮,答道:你夫自藏金,知我善,故以书版寓意,金在屋东地下九尺。掘之,果得金五百。见晋书·艺术传·隗炤。后因以“隗炤版”用作藏金于地下的典故。 清 唐孙华 《迭前韵训砾圃》诗之二:“恨无 隗炤 版,壁下早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