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积木(積木)  拼音:jī mù
1.积聚的木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寇水注》:「唐水汎涨,高岸崩颓,城角之下有大积木。」
2.儿童玩具。由各种形状色彩的木块组成,用以组合建筑物或车船等,可藉以启发儿童智慧及组织能力。
《國語辭典》:窗台(窗臺)  拼音:chuāng tái
窗户边的小平台。如:「这小镇家家户户在窗台上种花,煞是漂亮。」
《國語辭典》:浮雕  拼音:fú diāo
在木、石、铜等材料的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半立体雕像,并留有背景,称为「浮雕」。一般分为深雕与浅雕两种。
《漢語大詞典》:台灯
可放在平面台架上的有座电灯,多带灯罩
为阅读而设计或使用的灯
《國語辭典》:叶片(葉片)  拼音:yè piàn
1.叶的扁平部分,由叶脚、叶缘、叶尖三部分所围成。也称为「叶身」。
2.装设在轮轴的周围,形状像叶子的零件。
《國語辭典》:圆心(圓心)  拼音:yuán xīn
圆形的中心点,称为「圆心」。
《漢語大詞典》:平圆(平圓)
(1).亦作“ 平圜 ”。即圆。因其为平面形,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冬日》诗:“天窥苟平圆,寧得己偏媚。” 宋 曾巩 《丹霞洞》诗:“忽惊阴崖势回合,中抱幽谷何平圜。”
(2).正圆。对椭圆而言。清史稿·时宪志一:“其一谓日月五星之本天非平圆,皆为椭圆,两端径长,两腰径短。”
《國語辭典》:桌子  拼音:zhuō zi
上有一水平面,下有柱子支撑,可在上工作或放置物品的家具。制做材料有木材、铝、塑胶等。计算单位为「张」。《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老残游记》第二回:「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团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
《国语辞典》:垂面  拼音:chuí miàn
一平面与他平面相遇,所成左右两角相等,则此平面为他平面的垂面。
《國語辭典》:面积(面積)  拼音:miàn jī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称为「面积」。
《漢語大詞典》:灶台(竈臺)
灶上放东西的平面部分。亦泛指灶。又称锅台。《中国歌谣选·鬼子最怕子弟兵》:“鬼子最怕子弟兵,遍地大摆地雷阵,‘西瓜’‘白菜’开红花,门槛灶台也翻腾。”
《漢語大詞典》:球台
球体被两个平行平面所截而夹在两平面中间的部分
打台球、乒乓球等用的像桌子的东西
《国语辞典》:丝棉(丝棉)  拼音:sī mián
蚕吐丝在平面上,自行组成片状,称为「丝棉」。可用来填絮衣服、被子等。也作「丝绵」。
《國語辭典》:坐标(坐標)  拼音:zuò biāo
能够明确表示一个点在直线、平面或空间位置的一个或一组数,称为此点的坐标。也称为「座标」。
《国语辞典》:平雕  拼音:píng diāo
一种在平面上雕刻的艺术,可分为阳刻、阴刻二种。凡刻掉背景,保留图形称为「阳刻」,而保留背景,将图形凹刻者,称为「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