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安不忘危  拼音:ān bù wàng wéi
居于安定、太平时不能忘记潜伏著的危机。《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旧唐书。卷八九。王方庆传》:「此乃三时务农,一时讲武,以习射御,角校才力,盖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阿木忽郎
古蒙古语。平安。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吉祥,如伯颜者,富也,只儿哈朗者,快乐也,阿木忽郎者,安也。”
《漢語大詞典》:调良稳泛(調良穩泛)
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清 朱之瑜 《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旄於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 三省 亦附驥平安。”
《國語辭典》:持盈保泰  拼音:chí yíng bǎo tài
处高位而能保守成业,平安无事。《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汝遇此明主,受之殊恩,当朝夕纳诲,启沃君心……登斯民于三五,臻治术于唐虞,此即持盈保泰之道。」
《國語辭典》:持盈  拼音:chí yíng
保守已成的功业。《国语。越语下》:「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心恬澹于守高,意无为于持盈。」
分類:保守守成
《國語辭典》:去危就安  拼音:qù wéi jiù ān
离开危险,趋于安全之境。《魏书。卷五○。慕容白曜传》:「夫见机而动,周易所称;去危就安,人事常理。」《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网罗。」
《國語辭典》:视险如夷(視險如夷)  拼音:shì xiǎn rú yí
视危险如平安。形容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晋。史援 后汉史君颂:「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也作「视险若夷」。
《國語辭典》:买路钱(買路錢)  拼音:mǎi lù qián
1.旧指出丧时沿途抛掷的纸钱。《俗语考原。买路钱》:「今人出丧,柩行之道,于前抛金银纸钱,名曰:『买路钱』。」
2.盗匪拦劫路人,所索取过路的钱财。《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我乃静山大王在此,行人住脚,须把买路钱与我。」明。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来到这山崦中,兀的胡哨响,有强人来了,可怎了也?(邦云)留下买路钱。」也作「买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