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遗以新帽(遗以新帽)
晋书王濛传善隶书美姿容常揽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耶居贫帽败自入市买之妪悦其貌遗以新帽时人以为达
分类:美丈夫
《國語辭典》:衣帽间(衣帽間)  拼音:yī mào jiān
饭店、餐厅等公共场所,存放衣物的房间。
《漢語大詞典》:席帽离身(席帽離身)
宋 李巽 年轻时累举不第,其乡人讽嘲曰:“ 李秀才 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后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跡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鳞。为报乡閭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事见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后即因以“席帽离身”指读书人应科举考试及第做官。
《漢語大詞典》:行绵撞帽(行綿撞帽)
帽名。 清 时伍长、壮丁戴的特制的绵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简验壮丁》:“其伍长、壮丁,须各备行绵撞帽一顶。上缀号带,傍垂遮耳护项,内缀兠頦帽绳。”
《分类字锦》:脩帽(脩帽)
贵耳集自渡江以前无今之簥只是乘马所以有脩帽护尘之服
分类:
《分类字锦》:缬帽(缬帽)
宋史仪卫志仪锽四十人皆缬帽五色宝相花衫勒帛
分类:
《漢語大詞典》:谢郎着帽(謝郎著帽)
谓不拘礼数。典出晋书·谢安传:“ 温 后诣 安 ,值其理髮。 安 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幘。 温 见,留之曰:‘令司马著帽进。’其见重如此。”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 ( 王濛 ) 刘 ( 刘惔 )共在 杭 南,酣宴於 桓子野 家。 谢镇西 往尚书墓还,葬后三日反哭。诸人欲要之,初遣一信,犹未许,然已停车。重要,使回驾。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脱幘箸帽。酣宴半坐,乃觉未脱衰。” 宋 刘克庄 《水龙吟·方蒙仲王景长和余丙辰丁巳二词走笔答之》词:“礼数由他, 谢郎 著帽, 王郎 穿屐。”
《国语辞典》:龙山落帽(龙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晋人孟嘉在九九重阳日随桓温游于龙山,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觉,后如厕离位,桓温乃命孙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归来见文,从容应答。见《晋书。卷九八。桓温传》。后世并用以指重阳登高饮酒等风雅情事。
《国语辞典》:落帽孟嘉  拼音:luò mào mèng jiā
称扬一个人气度宽宏、潇洒儒雅。参见「孟嘉落帽」条。
《国语辞典》:帽子戏法(帽子戏法)  拼音:mào zi xì fǎ
球类运动用语。原指板球运动中投手连续使三名打击手退场。后延伸使用在足球比赛方面,凡一场球赛选手能连续踢进三球以上,则称为「帽子戏法」。
《国语辞典》:箬帽芒鞋(箬帽芒鞋)  拼音:ruò mào máng xié
农人或隐者的装扮。
《国语辞典》:合菜戴帽  拼音:hé cài dài mào
一种北平小吃。合菜包括豆芽菜、粉丝、干丝、木耳丝等,上盖一张蛋皮,如同戴帽,再包饼吃。
《国语辞典》:绿扁帽部队(绿扁帽部队)  拼音:lǜ biǎn mào bù duì
美国的特种部队,因队员所戴的绿色扁帽而得名。训练基地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主要在训练及领导敌后的游击队。越战期间,声誉颇著。
《国语辞典》:耳檐儿当不的胡帽(耳檐儿当不的胡帽)  拼音:ěr yán ér dàng bù de hú mào
耳檐,天冷时禦寒所戴的耳套。胡帽,毡帽。比喻小东西派不上大用场。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巧言不如直道,买马也索籴料,耳檐儿当不的胡帽,墙底下不是那避雨处。」
《国语辞典》:可著头做帽子(可著头做帽子)  拼音:kě zhe tóu zuò mào zi
依照头的大小缝制帽子。比喻精打细算,毫不浪费。《红楼梦》第七五回:「如今都是可著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富馀也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