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帽章  拼音:mào zhāng
钉在帽子上的徽章。
分类:帽子徽章
《国语辞典》:道袍竹冠  拼音:dào páo zhú guān
僧、道或士子所穿戴的衣服与帽子。《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孔明辞回,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
《国语辞典》:貂皮大衣  拼音:diāo pí dà yī
貂的毛皮。可用来制作帽子、围巾、大衣等,非常温暖而名贵。
《国语辞典》:帽兜子  拼音:mào dōu zi
将帽子倒反过来成一布兜子,可用来装东西。
《国语辞典》:皮困秋  拼音:pí kùn qiū
一种毛朝外的皮帽子。《官场现形记》第一七回:「胡统领穿著一件枣儿红的大毛袍子,没有扎腰,也没有穿马褂;头上戴著皮困秋,脚下蹬著薄京靴。」
分类:帽子
《国语辞典》:瓢帽子  拼音:piáo mào zi
瓜皮形的帽子。《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徐老娘把小和尚抱到跟前,月白脑塔上边顶著个瓢帽子。」
分类:帽子
《国语辞典》:鸭嘴帽(鸭嘴帽)  拼音:yā zuǐ mào
一种帽子。帽前突出一块半圆形的硬板,可以遮蔽阳光。帽顶至前沿连成斜线,侧面约为直角三角形,极为轻便。也称为「鸭舌帽」。
《国语辞典》:水手帽  拼音:shuǐ shǒu mào
水手戴的帽子。
分类:水手帽子
《漢語大詞典》:耳扇
帽子上可以翻转的护耳部分。 周立波 《懒蛋牌子》:“有一天,妇女会在小学校开会,他跑去卖呆(闲看),把耳扇卷起的兔皮帽子推到后脑瓜子上,身子斜靠着窗台,他瞅这个,看那个,一对眼睛好像不够使似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火狐皮帽的耳扇往两边翘起,露出半截耳丫子。”
《漢語大詞典》:鹅帽(鵝帽)
亦作“鵞帽”。 鹅羽为饰的帽子。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皇都杂记·只逊》:“在朝见下工部旨:造只逊八百副。皆不知只逊何物,后乃知为上直校鵞帽锦衣也。”
分類:帽子
《漢語大詞典》:胡公头(胡公頭)
帽子的一种。也省称胡头。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公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胡公头,一本作“ 胡头 ”。南史·夷貊传下·倭国:“富贵者以锦绣杂采为帽,似中国胡公头。”一说,为套头或假头,即古之“魌头”。参阅 任半塘 《唐戏弄》第二章六。
分類:帽子
《國語辭典》: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拼音: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经过瓜田时,不弯身穿鞋;走过李树下面,不举手整理帽子。语出汉。无名氏〈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比喻避免招惹嫌疑。明。陆釆《明珠记》第一七出:「深感将军好意,争奈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相公男子,妾身女人,虽则结为义父,难免外人议论。」
《國語辭典》:观音兜(觀音兜)  拼音:guān yīn dōu
旧日女子所用的暖帽,质软,形似佛像中观音所戴头巾的风帽,披至颈后肩际。《红楼梦》第四九回:「见探春正从秋爽斋出来,围著大红猩猩毡斗篷,戴著观音兜。」
《漢語大詞典》:合欢帽(合歡帽)
魏 晋 时流行的一种丝织帽子。 晋 束晳 《近游赋》:“及至三农间隙,遘结婚姻,老公戴合欢之帽,少年著蕞角之巾。” 晋 陆翽 邺中记:“ 季龙 猎,著金缕织成合欢帽。”
《國語辭典》:便帽  拼音:biàn mào
日常戴的帽子,取其方便,故称为「便帽」。如:「这顶黑色便帽我戴了好几年,非常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