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89,分10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常因
常式
常处
常岁
常格
岁常
常期
常品
常服
常旸
常娥
常爱
常宪
常态
常主
《漢語大詞典》:常因
一定的因缘。 晋 支遁 《咏利城山居》:“苟不宴出处,託好有常因。”
分類:常因因缘
《國語辭典》:常式  拼音:cháng shì
通常的法式或一定的规则。《管子。君臣下》:「国有常式,故法不隐,则下无怨心。」《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禄代其耕,乃往古之常式,当今之所宜也。」
《漢語大詞典》:常处(常處)
谓固定不变的处事之道。吕氏春秋·圜道:“ 黄帝 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
固定的地点。史记·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后汉书·乌桓鲜卑传:“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 宋 叶适 《黄瑞明谥简肃议》:“公儼然庄重,坐立有常处,不倾侧跛倚;语默有常节,不戏言苟笑。”
《漢語大詞典》:常岁(常歲)
(1).长年,整年。晋书·五行志上:“ 吴 孙皓 时,常岁无水旱,苗稼丰美而实不成,百姓因飢,闔境皆然,连岁不已。”
(2).正常的年成。新唐书·刘晏传:“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紝,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大率年增十之一。”元史·董俊传:“我立法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也。”
(3).往年。 宋 徐铉 稽神录·姚氏:“明日,鱼乃大获,倍於常岁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孝:“母阳为自解,遂起受子孙拜贺,如常岁仪。”
《漢語大詞典》:常格
(1).惯例;通例。新唐书·卫次公传:“子之祖,勋在王府,寧限常格乎?”明史·顾锡畴传:“拔异才而不拘常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女见之喜,优礼逾於常格。”
(2).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宋 欧阳修 《内制集序》:“其屑屑应用,拘牵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即当摆脱常格,夐出不测之语。”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先生德性纯明,言仪雍雅,杯酒谈笑间,诗文立就,作字復秀拔奇劲,逈出常格。”
《骈字类编》:岁常(岁常)
岁华纪丽谱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漢語大詞典》:常期
一定的期限。《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唐 聂夷中 《短歌》:“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清史稿·礼志十:“凡贡期, 朝鲜 岁至, 琉球 间岁一至……餘道远贡无常期。”
分類:期限
《漢語大詞典》:常品
(1).常格。 唐 韩愈 《贺赦表》:“未离贬窜之地,忽逢旷荡之恩,踊跃欣欢,实倍常品。” 宋 王禹偁 《贺胜捷表》:“今则身居郎署,目覩神功,感涕忻懽,倍万常品。”参见“ 常格 ”。
(2).平常的品类。 宋 沈作喆 寓简卷十:“花始变而趣时,态十有七八,异於常品。”红楼梦第五回:“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茶来, 寳玉 觉得香清味美,逈非常品,因又问何名。”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辛亥游录》:“更上则朿木亦渐少,仅见卉草,皆常品,获得二种。”
《漢語大詞典》:常格
(1).惯例;通例。新唐书·卫次公传:“子之祖,勋在王府,寧限常格乎?”明史·顾锡畴传:“拔异才而不拘常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女见之喜,优礼逾於常格。”
(2).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的习见的或平常的格调。 宋 欧阳修 《内制集序》:“其屑屑应用,拘牵常格,卑弱不振,宜可羞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即当摆脱常格,夐出不测之语。” 明 乔世宁 《何先生传》:“先生德性纯明,言仪雍雅,杯酒谈笑间,诗文立就,作字復秀拔奇劲,逈出常格。”
《國語辭典》:常服  拼音:cháng fú
1.日常穿的便服。《南史。卷五。齐废帝东昏侯本纪》:「戎服急装缚裤,上著绛衫,以为常服,不变寒暑。」宋。苏轼〈赠写御客妙善〉诗:「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2.古代军队里所穿的制服。《诗经。小雅。六月》:「四牡骙骙,载是常服。」汉。毛亨。传:「常服,戎服也。」《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有常服矣。」
分類:常服军服
《漢語大詞典》:常旸(常暘)
见“ 常阳 ”。
《漢語大詞典》:常阳(常陽)
亦作“ 常暘 ”。 指长期干旱不雨。尚书大传卷三:“厥罚常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刑罚妄加,羣阴不附,则阳气胜,故其罚常阳。” 宋 苏轼 《五岳四渎等处谢雨祝文》:“乃者常暘为灾,歷时愈炽。”
分類:长期干旱
《國語辭典》:常娥  拼音:cháng é
后羿的妻子姮娥。参见「姮娥」条。
《國語辭典》:嫦娥  拼音:cháng é
1.后羿的妻子姮娥。参见「姮娥」条。
2.比喻月亮。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深拜你个嫦娥不妒色,你敢且半霎儿雾锁云埋。」也作「姮娥」。
《韵府拾遗 队韵》:常爱(常爱)
唐书窦德玄传兄德明从秦王击王世充封显武男历常爱二州刺史
《漢語大詞典》:常宪(常憲)
常法。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 孔 传:“言君能慎戒,臣能奉有常法。”后汉书·百官志一:“ 世祖 节约之制,宜为常宪。”《魏书·食货志》:“诸方之钱,通用京师,其听依旧之处,与 太和 钱及新造五銖并行,若盗铸者罪重常宪。”参见“ 常法 ”。
分類:常法
《國語辭典》:常法  拼音:cháng fǎ
1.固定不变的法律或通则。《左传。文公六年》:「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2.长远的打算。《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
《國語辭典》:常态(常態)  拼音:cháng tài
1.固定的姿势和形态。《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舞无常态,鼓无定节,寻声响应,修短靡跌。」宋。秦观 寄孙莘老少监诗:「白衣苍狗无常态,璞玉浑金有定姿。」
2.本来的状态。《旧唐书。卷一三六。窦参传》:「夫趋势附权,时俗常态。」宋。苏轼 与朱康叔诗一七首之一二:「此君信意简率,乃其常态,未可以疏数为厚薄也。」
《漢語大詞典》:常主
(1).固定的主人。书·咸有一德:“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2).指固定的君主。晋书·潘尼传:“故禪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管子·幼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 尹知章 注:“军之主将,既必有常,军之计谋,亦须先定。”
(4).指正常的心志。 唐 孟郊 《鵶路溪行呈陆中丞》诗:“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5).平庸的君主。吕氏春秋·制乐:“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常主也。” 高诱 注:“非贤主也。”新唐书·兵志:“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