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6,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僧法常( 张 )
常得志
常达
郎颖(楚之 常山郡公 平 )
常何
释慧常
常伯熊
常从心
常浩
常无欲
常允之
常著
常仲儒
常准
皇甫知常
僧法常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7—645 【介绍】: 唐僧。白水人,俗姓张。少习儒业,颇知梗概。年十九,从昙延法师学。太宗贞观中,召居普光寺,寻兼知空观寺上座。时听讲者众,四方而至,后皆为法匠。有《摄论义疏》、《玄章》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仕魏之河北。子孙因占籍焉。少业儒。性厌烦杂。年十九。投昙延法师祝发。即学涅槃。而随以讲说。听者叹异。延尝三摩其顶曰。子当住持佛法矣。年二十二。摄论初兴。常以师门。多守旧章。鲜获奇致。于是历游秦齐赵魏。尽覈成实毗昙华严地论之旨。积劳五年。而后出疏于上京以决群疑。隋齐王暕。以时望。召升高座。自是俦侣四臻。敷唱相续。大业间。诏居禅定道场。陶治尤盛。 国朝遐迩晏清。化风腾播。贞观译经。资以證义。且诏常知翻译任。普光寺成。诏居之。未几。诏为皇太子。授菩萨戒。九年诏为中宫戒师。兼补空观寺上座。新罗王金慈藏。弃位入道。航海求见。从受菩萨戒以归。十四年。僧有误陷宪网者。有司以闻。诏集京寺诸德于玄武门。普加责让。于是常上殿奏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严奉律科。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不胜愧耻。遂引涅槃付嘱之语。上然之。因诏宥大理狱囚。又赐食而退。后以上惑于姓所自来。诏李位释上。屡疏争之。不听。俄发疾。终于所住寺。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寿七十九。七月二日。葬南郊高阳之原。弟子德逊等立碑。宗正卿李伯药制文。惟常慈忍进脩。每感祯瑞。神王冠服皆素。拥部从旋绕。堂壁所画乐天。一时起舞。观音菩萨。身相瑰琦。佩服缨络。从外入户。上住空中。良久而灭。普贤菩萨。从东方来。去地五六丈。光夺曙彩。是岂可诞妄哉。吁异矣。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法常。俗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颇知梗概。而厌其諠杂情欣出家。奉戒自守不郡非类。霜怀标举为众所推。年十九。投昙延法师。登蒙剃落既预听限。大阐宏猷。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自尔专亲侍奉晓夕咨谋。每击幽致。延欣其情理深当。乃摩顶曰。观子所涉。必住持正法矣。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时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仰其弘义。于时论门初辟。师学多途。封守旧章鲜能回觉。常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钻覈名理。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轨辙。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随讲出疏示显群迷。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登预法座敷陈至理。词义弘远罕得其门。佥共美之嘉叹。成俗遂有。胥徒归凑。相续依承。四时讲解以为恒任。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每席传灯播扬非一。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抚接客旧妙识物心。弘导法化长镇不绝。前后预听者数千。东蕃西鄙难可胜述。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传通正教于今转盛。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船中梦瞩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网。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引涅槃付属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及李道居先。不胜此位。率僧邀驾随顿表上。既不蒙遂。因染馀疾。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即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至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逮至发引之前。夜降微雨。及于明旦。天地清朗云雾四除。纤尘不飞道路无拥。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各建脩幢三十馀车。前后威仪四十馀里。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乃盈数万。卿相傧从。佥以荣之。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故众所推。美归于摄论。而志之所尚慕涅槃。恒欲披讲未之欣悟。遂依众请专弘此论。陶冶理味精贯匈怀。依时赴讲全无读诵。才有馀暇课业行道。六时自励片无违缺。有大神王冠服皆素。率其部从随其旋绕。道俗时见。密以高之。又曾宵夜至佛堂中。壁画乐天一时起舞。后于中夜又在佛堂。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身相瑰奇佩服璎珞。晃发希有良久便灭。后经五年。天将欲曙。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去地五六丈许。常之专精。徵应为如此也。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所获法利多造经像。但务奇妙不言其价。岁建檀会终尽京师。悲敬两田无遮供养。自所服用粗弊而已。讲扬别供一不受之。还布众中持操无改。著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涅槃维摩胜鬘等。各垂疏记。广行于世。弟子德逊等。为立碑于普光之门。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张。南阳白水人。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情欣田家。年十九。投昙延法师剃落。学不逾岁。即讲涅槃。道俗听者。咸奇理趣。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钻覈名理。至于成寔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轨辙。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常预法座。敷陈至理。词义弘远。佥共美之。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贞观之译。證义所资。下敕徵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文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弘导法化。前后预听者数千。及学成返国。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船中梦想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纲。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引涅槃付嘱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馀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因染馀疾。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乃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
常得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京兆人。博学善为文。官秦王记室。后王卒,得志过故宫为五言诗以吊,辞悲壮,甚为时人所重。
全隋文·卷二十七
得志,京兆人,一作德志,为秦王俊记室。
常达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陕州人。初仕隋为鹰扬郎将。唐军起,达往见高祖,授统军。武德初,拜陇州刺史,数败薛举军。后为举将仵士政以计劫之,牵以见举,达不为屈,几见杀。举平得归,高祖嘉其节,复拜陇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新乐人,字楚之。隋炀帝大业中,为尚书民曹郎。唐高祖武德时,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不屈。建德败,归,以年老致仕。贞观初卒,年八十。谥平。
常何 朝代:隋末至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末唐初人。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为李密部将,曾伏兵莽间,破隋军,杀隋将张须陁。后归唐。太宗贞观间,为中郎将。五年,帝诏百官言得失。何由家客马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帝怪而问之,何实告。帝召周与语,大悦。以何得人,赐帛三百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京兆人。住日严寺。其为梵呗。能却嚩弄响。使声发喉中而唇舌不动。与人并立。非素所识者。诚莫之推捡也。自文皇逮炀帝。虽法事之隆一致。而呗学则有家风之异。不相推许。至于常。则推心丧胆。称善而已。众有欲效之者。率莫能及。晚入东都。玄感之叛。强常为主齐。会玄感败走。匿关陕间。或谓其尝非斥国家。诏捕得械送东都。至莎栅。客止之曰。毋往且见戮。常谢曰。宿债可逃邪。竟就死。年四十馀 又有道英神爽者。道英喉颡伟壮。词气雄远。若夫数万众中。犹能以音吐高出。兴善殿基阔十亩。窗棂门扇。高大厚重。不易动摇。英引众绕旋。馀响所至。皆为震撼。 爽工游嚩。联绵曲折。奢促惬心。并居兴善寺 贞观中。豫州照机寺昙宝禅师者。辟谷练形。戒行无玷。年六十许。帝讲观音经开导士俗。而韵调欢亮。特异凡伦。每静夜。于寺塔基上赞礼。其语言文字周三十里。闻者历历可辨。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
释慧常。京兆人。以梵呗之工。住日严寺。尤能却啭哢响飞扬。长引滔滔清流不竭。然其声发喉中。唇口不动。与人并立推检莫知。自非素识方明其作。时隋文兴法。炀帝倍隆。四海辐凑同归帝室。至于梵导赞叙各重家风闻常一梵飒然倾耳。皆推心丧胆。如饥渴焉。佥曰。若此声梵。有心闻之何得不善也。众虽效学风骨时参。至于用与牵挽。皆不及矣。晚入东都。枭感作乱。斋梵总任咸共委常。及平殄后复还关壤。时有僣帝曰。逆贼建福。言涉国家并可收之。因即募觅。常被固送。行次莎[打-丁+册]。逃贼留曰。往必被戮。可于此止。常曰。债负久作。终须偿了。遂至东都。果如言焉。年四十馀矣。时京师兴善有道英神爽者。亦以声梵驰名。道英喉颡伟壮词气雄远。大众一聚其数万馀声调棱棱高超众外。兴善大殿铺基十亩。棂扇高大非卒摇鼓。及英引众绕旋行次窗门。声聒冲击皆为动振。神爽唱梵弥工长引。游啭联绵周流内外。临机赊捉惬洽众心。贞观年中。豫州治下照机寺昙宝禅师者。断谷练形戒行无点。年六十许。常讲观音导引士俗。而声调超挺特异人伦。寺有塔基。至于静夜于上赞礼。声响飞冲周三十里。四远所闻无不惊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善煮茶,因陆羽《茶经》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召伯熊煮茶,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
常从心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五
从心。开元朝官御史。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妓女,能诗,事迹见《又玄集》卷下。《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六
无欲。天宝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常允之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允之。开元朝官怀州获嘉县主簿。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著。肃宗朝官侍御史。
常仲儒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一
仲儒。代德閒人。与韦执谊相善。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准。汉乾祐元年官吏部员外郎。
皇甫知常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寿州寿春人。皇甫文亮子。中宗前后在世。历任吏部员外郎、郎中、考功郎中,汾、怀、汴等六州刺史,扬、洛二州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