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常与
常满
胜常
常理
常道
常典
常伯
常行
常数
常赋
常言
天常
常法
平常
常礼
《漢語大詞典》:常与(常與)
指常所与共之物。庄子·外物:“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分類:常所与共
《漢語大詞典》:常满(常滿)
(1).谓永远圆满充实。 汉 班固 《白虎通·日月》:“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闕’也,有满有闕也。”
(2).古杯名。说郛卷六六引 宋 窦革 酒谱:“十洲记云 周穆王 时有杯名曰常满。”参见“ 常满盃 ”。
(3).古灯笼名。 南朝 陈后主 《三善殿夕望山灯》诗:“既有常满照,羞与晓星连。”参见“ 常满灯 ”。
《漢語大詞典》:常满杯(常滿盃)
古杯名。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周穆王 时,西国献 昆吾 割玉刀及夜光常满盃,刀长一尺,盃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盃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暝夕,出盃於中庭,以向天,比明而水汁已满於盃中也,汁甘而香美,斯实灵人之器。”
《漢語大詞典》:常满灯(常滿燈)
古灯笼名。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为‘常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
分類:灯笼
《國語辭典》:胜常(勝常)  拼音:shèng cháng
女子对人的问候语。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王广津〈宫词〉云:『新睡起来思旧梦,见人忘却道胜常。』胜常犹今妇人言万福也。」
《國語辭典》:常理  拼音:cháng lǐ
一般的规律、道理。晋。陶渊明〈形赠影〉诗:「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國語辭典》:常道  拼音:cháng dào
1.原来的轨道。《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臣窃见去岁五月,荧惑入太微,犯帝坐,出端门,不轨常道。」
2.一定的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政有常道,法有恒训。」
《漢語大詞典》:常典
(1).常例;固定的法典、制度。 汉 蔡邕 《宗庙迭毁议》:“正厥世之所闕,为无穷之常典。”《后汉书·杨终传》:“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常典,不易之道也。”魏书·世祖纪:“夫有功受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 元 黄缙 日损斋笔记·辩史:“然则九锡者,先王赏功之常典耳。”
(2).指旧时的典籍。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并序〉:“所以不列於五岳,闕载於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逈。” 李善 注:“常典,五经之流也。”《周礼·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唐 贾公彦 疏:“三坟,三皇时书;五典,五帝之常典。”
《漢語大詞典》:常伯
周 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蔡沉 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颜师古 注:“常伯,侍中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國語辭典》:常行  拼音:cháng xíng
1.永久奉行的准则。《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晏子对曰:『衣冠不中,不敢以入朝。』」《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
2.北平方言。一般的、普通的。如:「那家餐馆的菜太贵了,常行人家可吃不起。」
《國語辭典》:常数(常數)  拼音:cháng shù
1.一定的数量。《仪礼。聘礼》:「燕与羞,俶献无常数。」《明史。卷一三二。列传。李新》:「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各有常数,馀者宜归有司。」
2.一定的法则、规律。《战国策。秦策三》:「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菑。」
3.代数式中一定不变的数,对变数而言。
《漢語大詞典》:常赋(常賦)
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 太安 中, 高宗 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 唐 孙樵 《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僂仗者, 易于 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宋 范成大 《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分類:固定赋税
《國語辭典》:常言  拼音:cháng yán
日常流行的一些口头语,如谚语、格言等。如:「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元曲选。赚蒯通。第一折》:「常言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至于生子生孙,就是下一辈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國語辭典》:天常  拼音:tiān cháng
儒家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五常为不变的法则,称为「天常」。《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很德明,以乱天常。」《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董祀妻》:「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國語辭典》:常法  拼音:cháng fǎ
1.固定不变的法律或通则。《左传。文公六年》:「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2.长远的打算。《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
《國語辭典》:平常  拼音:píng cháng
1.平时、往常。《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老残游记》第六回:「因为天阴,所以比平常更黑得快。」
2.普通、平凡,没有特异之处。《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果然有这样一个闺女,皮色呢倒也很白净,只是招牙露齿的,相貌其实平常,配不上我这逢儿。」《红楼梦》第五七回:「别人之父母皆年高有德之人,独他父母偏是酒糟透之人,于女儿分中平常。」
《國語辭典》:常礼(常禮)  拼音:cháng lǐ
通常的礼制。《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
分類:常礼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