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常侍  拼音:cháng shì
1.中常侍的简称。参见「中常侍」条。
2.散骑常侍的简称。参见「散骑常侍」条。
《国语辞典》:中常侍  拼音:zhōng cháng shì
职官名。秦置,为皇帝侍从,出入宫廷,以宦者或士人为之。东汉时,则专用宦官,以传达诏令和掌理文书。至汉末袁绍大诛宦者,乃复参用士人。简称为「常侍」。至三国魏,则置「散骑常侍」,为正规官,不再为宦官专职。
《漢語大詞典》:十常侍
东汉 灵帝 时宦官 张让 、 赵忠 等十二人,都任中常侍,故称。十,取其成数。后汉书·宦者传·张让:“是时 让 、 忠 及 夏惲 、 郭胜 、 孙璋 、 毕嵐 、 栗嵩 、 段珪 、 高望 、 张恭 、 韩悝 、 宋典 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 黄巾 既作,盗贼糜沸,郎中 中山 张钧 上书曰:‘……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 汉 有 陈 竇 、十常侍之党, 陈竇 以君子而败,十常侍以小人而胜。”
《漢語大詞典》:内常侍
宫廷内官名。 秦 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 汉 沿称中常侍。至 隋 改称内常侍。 唐 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僕、内府等五局。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以 杨思勗 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参阅通典·职官九
《國語辭典》:散骑常侍(散騎常侍)  拼音:sǎn jì cháng shì
职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至三国魏时,二者合而为一,称为「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规谏过失。金元以后废置。简称为「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