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66,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5 86 87 88 下一页
元宏( 拓跋宏 别称 北魏孝文帝、元宏 庙号 高祖 孝文皇帝 )
元劭(字 子讷 孝宣皇帝 )
萧昭业( 齐郁林王 别称 齐废帝 字 元尚 法身 南郡王 )
僧达摩(别称 菩提达摩、菩提达磨 达磨 刹帝利 名 菩提多罗 世称 中土禅宗初祖 圆觉禅师 )
萧昭文( 齐海陵王、恭、恭王 别称 齐废帝 字 季尚 新安王、临汝公、海陵王 )
北魏宣武帝( 元恪 庙号 世宗 宣武皇帝 )
萧宝融( 和皇帝、和帝、齐和帝、和 字 智昭 随郡王、南康王、巴陵王 )
姜俭(字 文简 别称 齐帝于长安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欢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萧渊明( 闵皇帝、闵帝、梁闵帝 别称 梁贞阳侯 明 字 靖通 贞阳侯 )
北魏节闵帝( 元恭 别称 北魏废帝 字 修业 节闵、节闵帝 )
萧统(别称 昭明太子 字 德施 维摩 昭明 尊号 昭明皇帝 庙号 高宗 )
陈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陈武帝、武 陈霸先 字 兴国 法生 陈王、南野县伯、长城县侯、义兴郡公、陈公 )
李贲(别称 李南帝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准( 顺皇帝、顺帝、宋顺帝、顺、顺帝纪 字 仲谋、仲谟 智观 安成王 )元宏( 拓跋宏 别称 北魏孝文帝、元宏 庙号 高祖 孝文皇帝 )
元劭(字 子讷 孝宣皇帝 )
萧昭业( 齐郁林王 别称 齐废帝 字 元尚 法身 南郡王 )
僧达摩(别称 菩提达摩、菩提达磨 达磨 刹帝利 名 菩提多罗 世称 中土禅宗初祖 圆觉禅师 )
萧昭文( 齐海陵王、恭、恭王 别称 齐废帝 字 季尚 新安王、临汝公、海陵王 )
北魏宣武帝( 元恪 庙号 世宗 宣武皇帝 )
萧宝融( 和皇帝、和帝、齐和帝、和 字 智昭 随郡王、南康王、巴陵王 )
姜俭(字 文简 别称 齐帝于长安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欢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萧渊明( 闵皇帝、闵帝、梁闵帝 别称 梁贞阳侯 明 字 靖通 贞阳侯 )
北魏节闵帝( 元恭 别称 北魏废帝 字 修业 节闵、节闵帝 )
萧统(别称 昭明太子 字 德施 维摩 昭明 尊号 昭明皇帝 庙号 高宗 )
陈武帝(庙号 高祖 武皇帝、武帝、陈武帝、武 陈霸先 字 兴国 法生 陈王、南野县伯、长城县侯、义兴郡公、陈公 )
李贲(别称 李南帝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499 【介绍】: 即拓跋宏、元宏。北魏皇帝。鲜卑族。献文帝长子。五岁即位,太皇太后冯氏执政。改革吏治,实行均田制。加强户籍管理,推行三长制。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冯氏死,帝亲政,进一步改革。十七年,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禁鲜卑服、鲜卑语,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重用中原汉族儒生,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之联合统治。二十一年,鲜卑守旧贵族穆泰等拥太子恂谋反,事败,赐恂死。在位二十九年,庙号高祖。全后魏文·卷三
帝讳宏,献文帝长子。皇兴三年立为皇太子,五年八月即位。改元三:延兴、承明、太和。在位二十九年。谥曰孝文皇帝,庙号高祖。有集三十九卷。(案:《魏书·孝文纪》云:「好为文章诗赋铭颂。」自太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自馀文章百有馀篇。今录太和十年已前诏册为一卷,十年已后别为四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子讷。彭城王元协子,袭封。善武艺。起家宗正少卿。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于时齐民骚动,梁军扰边,劭频有防拒之功。弟孝庄帝即位,尊为无上王。死于河阴之变。后追谥孝宣皇帝。全后魏文·卷二十
劭,字子讷,协子。永平中袭爵。孝明时历宗正少卿、平东将军、青州刺史。孝昌末,徵为御史中尉。孝庄帝即位,尊为无上王。寻遇害河阴,追谥曰孝宣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3—494 【介绍】: 即齐废帝。南朝齐皇帝,字元尚,小字法身。武帝长孙。初封南郡王,武帝因长子萧长懋先死,立昭业为皇太孙。武帝死,即位后,生活奢糜,极意赏赐,未及一年,武帝聚敛之财挥霍殆尽。朝政大权由辅政大臣萧鸾控制。未几为萧鸾所杀,废为郁林王。在位不及一年。全齐文·卷五
王讳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长子,小名法身。武帝即位,封南郡王。太子死,立为皇太孙。以永明十一年七月即位,明年,改元隆昌。在位一年,明帝废之为郁林王,见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6 【介绍】: 即菩提达摩。或作达磨。高僧。南朝梁时南天竺国王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多罗。师从般若多罗尊者,为西土禅宗二十八世传人。梁武帝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普通中迎至金陵与谈佛理。谈不契合,乃渡江入魏传布佛教。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人莫测其玄妙。传《楞伽经》及其心法于慧可,于是禅宗得流传中国。世称中土禅宗初祖。全后魏文·卷六十
菩提达磨姓刹帝利,天竺王子。梁大通元年(即普通八年)。来至东土,与梁武语,机缘不契,度江来归,止嵩山少林寺,明年终(大通二年即孝庄建义元年)。梁武帝追慕为碑,昭明为祭文,是为初祖。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南天竺香至国王之季子也。刹帝利种。资性开朗。神慧无方。志存大乘本名菩提多罗。后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游化其国。受王供养。以神通力。知其密迹。使与二兄月净多罗功德多罗。辨所施珠。而磨才智无碍。二兄不能屈。尊者因谓之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以承统寄。磨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躬行阐导。破伏六宗。然观震旦。有大乘气象。故附舶东来。阅三寒暑。达于南海。时梁大通元年也。广州既备礼迎接。即驿奏武帝。帝诏至。慰劳勤渥。问曰。朕自御极以来。造寺写经度僧。有何功德。答曰。人天小果耳。上曰。何谓大乘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上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答曰。廓然无圣。上曰。对朕者谁。答曰不识。上终无所领悟。乃北抵魏。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危坐。终日嘿然。人竞以壁观婆罗门称之。时则孝明帝武泰元年也。帝钦磨道德。三诏不起。就赐摩衲袈裟。金钵银水瓶。以致供养。 俄有沙门惠可道副道育尼总持者。从其诲励九年。乃命之曰。时至矣。汝等宜各言其所得乎。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磨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磨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磨曰。汝得吾骨。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磨曰。汝得吾髓。于是顾谓慧可曰昔如来。以王法眼藏。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以至于吾。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拜授袈裟。以表信。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吾观震旦。惟楞伽经。可以印心。汝等宜加勉。乃往禹门千圣寺。端坐示灭。即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之定林寺。塔其上焉。后三岁。奉使宋云自西域回。遇磨葱岭手𢹂只履。翩然独迈。问之曰。西天去云归以闻。诏启。圹视之。仅只履而已。唐代宗朝追谥圆觉禅师。塔曰空观。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神僧传·卷第四
菩提达磨。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之。梁武帝普通初至广州。刺史表闻。武帝遣使诏迎至金陵。帝亲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舍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师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葬熊耳山。魏宋云奉使西域回。遇师于葱岭。见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何去。曰西天去。又谓云曰。汝主已厌世。云闻之茫然别师。东迈暨复命明帝已登遐矣。迨孝庄即位。云具奏其事。帝令起圹。惟空棺一只革履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0—494 【介绍】: 即齐废帝。南朝齐皇帝,字季尚。郁林王弟。为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封新安王。郁林王废,尚书令萧鸾奉立为帝。时鸾辅政,帝起居饮食,皆咨鸾而后行。在位四月,鸾以皇太后令废为海陵王。寻杀之。谥恭。全齐文·卷五
王讳昭文,字季尚。文惠太子第二子。永明四年封临汝公,历济阳太守、南豫州刺史。郁林即位,封新安王,为扬州刺史。以隆昌元年七月即位,改元延兴。在位四月,为明帝所废,降封海陵王,见弑。谥曰恭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515 【介绍】: 即元恪。北魏皇帝。鲜卑族。孝文帝次子。即位初,由大臣赞辅。年十六亲政,宠用外戚高肇,剪除宗室。在位时,与南朝梁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取得梁寿春、义阳等城。正始三年,俘杨绍先,灭氐王杨氏。崇信佛教,曾亲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境内共建寺庙一万三千余座。在位十六年,庙号世宗。全后魏文·卷八
帝讳恪,孝文帝第二子。太和二十一年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四月即位。改元四: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在位十六年。谥曰宣武皇帝,庙号世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02 【介绍】: 即齐和帝。南朝齐皇帝,字智昭。明帝第八子。明帝建武元年封随郡王。东昏侯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东昏侯废,宝融即位。在位一年,被迫让位。萧衍代齐称帝,降为巴陵王。寻被杀,齐亡。谥和。全齐文·卷五
帝讳宝融,字智昭,明帝第八子。建武元年封随郡王。永元元年改封南康王,出为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二年,长史萧颖胄、雍州刺史萧衍举兵。三年,拥立于江陵。改元中兴。在位二年,禅位于梁,封巴陵王。寻死,追谥曰和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9—527 【介绍】: 北魏天水人,字文简。起家徐州车骑府田曹参军,后为萧宝夤所识,引为府属,参预军机。宝夤自称齐帝于长安,俭为左丞,尤被信任,而部下疾之。宝夤败,俭为城人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47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一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遂习鲜卑风俗。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参与杜洛周起义军,后归葛荣,旋又叛降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晋州刺史。荣为孝庄帝所杀,欢奉尔朱兆命破步藩,遂统率六镇起事余众及葛荣旧部入山东。时尔朱氏残暴,吏民苦之,欢起兵讨灭尔朱氏,废节闵帝及后废帝,立魏孝武帝,自为大丞相。及孝武帝图谋攻欢失败,西奔长安,欢另立孝静帝。自是魏分东西,高氏执东魏政十六年,与西魏连年作战,互有胜负。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北齐帝,追尊为神武帝,庙号高祖。全北齐文·卷一
帝姓高,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蓨人,初事尔朱荣,为亲信都督。孝庄即位,封铜鞮伯,历晋州刺史,建明初封平阳郡公,普泰初封勃海王,加授东道大行台。举兵反,拥立章武王子朗,年号中兴。进位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寻废朗及节闵帝而立孝武。孝武逊于长安,立孝静。魏分为二。武定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谥曰献武王。文宣受禅,追尊曰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天统元年改谥曰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 【介绍】: 名或作明。南朝梁南兰陵中都里人,字靖通。萧朗弟。封贞阳侯。梁武帝太清元年,为豫州刺史。明年,为都督率师北伐,军败被俘。元帝承圣末,北齐强盛,立渊明为梁帝,送之南还。梁将王僧辩惧,迎入建康即位。陈霸先寻袭杀僧辩,黜渊明为太傅、建安王。明年齐人征渊明,疽发背死。北齐追谥闵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8—532 【介绍】: 即元恭。北魏皇帝。鲜卑族。字修业。广陵王元羽子。初袭爵,除仪同三司。以元叉擅权,遂假托喑疾不起。孝庄帝死,为尔朱世隆所立,年号普泰。高欢入洛,被废,寻被杀。谥节闵。史称前废帝。在位一年。全后魏文·卷十二
帝讳恭,字修业,广陵王羽之子。以长广王晔建明二年二月受禅即位,改元普泰。其明年四月,为高欢所废。太昌初崩,谥曰节闵帝。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3—559 【介绍】: 即陈霸先。南朝陈开国君主。吴兴长城人,字兴国,小字法生。读兵书,多武艺。梁时初为油库吏,以军功累迁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后与王僧辩讨平侯景,镇京口。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杀,霸先与僧辩共奉萧方智为梁王。后北齐立萧渊明为帝,令僧辩迎入建康即位。霸先袭杀僧辩,立方智为帝,击败北齐及僧辩旧部,受封陈王。旋代梁称帝,国号陈。在位期间,效梁武帝,舍身大庄严寺。在位三年卒,谥武,庙号高祖。全陈文·卷一
帝姓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梁大同中,为广州中直兵参军,除直阁将军,封新安子,授交州司马,领武平太守。太清中,除振远将军、高要太守。元帝承制,授员外散骑常侍、持节、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改封南野县伯,进信威将军、豫州刺史,领豫章内史,改封长城县侯,寻授散骑常侍、使持节、军师将军、南江州刺史,进江州刺史,寻授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领会稽太守,镇京口,进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承圣末,进司空。敬帝即位,授侍中、大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寻授中书监、司徒,进爵为公,拜丞相、录尚书事、镇卫大将军,进封义兴郡公,拜大傅,进位相国,总百揆,加九锡,封陈公,寻进爵为王,以太平元年十月受禅,改元永定,在位三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简介
李贲,(503年-548年)又称李南帝,公元6世纪中期越南北部地区领袖,前李朝万春国的开国君主。龙兴太平(今属越南)人,出身地方俚族(可能是现代的黎族)有势力家庭。其七世祖来自中国,因西汉末年的战乱而来到交州避难。李贲曾出仕南朝梁,但因为战乱,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