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6,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冒国柱(帝臣 芥岩 )
谢天墀(帝飏 芗泉 )
张帝臣
福临(庙号 世祖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福临 章皇帝 )
李棩( 庄恪、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 景直 庙号 显宗 )
师帝宾
玄烨(世称 康熙 庙号 圣祖 皇祖圣祖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清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仁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玄烨 )
李焞( 僖顺 明普 庙号 肃宗 )
胤禛(世称 雍正 庙号 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帝、清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帝、宪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胤禛 雍亲王 )
弘历(庙号 高宗 高皇帝、高帝、纯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弘历、十全老人 和硕宝亲王 )
龚帝臣
颙琰(庙号 仁宗、清仁宗 别称 嘉庆帝 爱新觉罗颙琰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帝、清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帝、睿皇帝 爱新觉罗 嘉亲王 )
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 庙号 清宣宗 爱新觉罗 智亲王 成皇帝 )
李旲(庙号 翼宗大王、翼宗、文祖翼皇帝、文祖 德寅 敬轩 孝明世子 )
翁同龢(叔平、声甫 瓶庵居士、松禅、瓶庐、人称翁帝师、翁师傅 文恭、为文恭 )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
冒国柱,字帝臣,号芥岩,如皋人。诸生。有《万卷楼诗存》。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三
谢天墀,字帝飏,号芗泉,湘乡人。诸生。有《梦草亭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8—1661 【介绍】: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皇太极第九子。崇德八年八月嗣位,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次年改元顺治。九月入关进京。十月,即皇帝位。二年,下剃发令,攻克江南各地。七年十二月,多尔衮死。八年,亲政,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旋追论其图谋不轨,削号,治其余党。后仍行议政王大臣制,任用汉官。后期任用宦官,渐近明制。崇信佛教。卒谥章皇帝。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甘肃宁夏人。康熙间赵良栋讨叛入川时,以游击留守宁夏。宁夏镇民半已从军,而又有征集民夫运输军需之役,帝宾痛陈其弊,民得免役。良栋师旋,奏帝宾留守之功,升襄阳总兵。移凉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4—1722 【介绍】: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一
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建元康熙。葬景陵。有《御制文》一集、二集、三集、四集。

人物简介

简介
李焞(1661年—1720年),即朝鲜肃宗(조선 숙종),朝鲜王朝第19任君主(1674年—1720年在位)。幼名龙祥,字明普,是朝鲜显宗李棩与明圣王后金氏的独子。李焞于康熙六年(1667年)被立为王世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继承王位。任内西人党和南人党之间的朋党之争达到高潮,加之仁显王后与张禧嫔的后宫斗争,导致朝廷先后发生了三次被称为“换局”的大规模人事更迭(庚申换局、己巳换局、甲戌换局)。在社会经济上,进一步推广大同法,展开对良役制度的改革,发行金属货币常平通宝。在思想文化上,儒学书院盛行,并通过建立大报坛来强化“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在对外关系上,与清朝、日本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友好关系,但与两国都发生了边界人员纠纷。为此朝鲜与清朝勘测边界,立长白山定界碑,同时加强了对郁陵岛的管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焞薨逝,享年六十岁。庙号肃宗,谥号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清朝赐谥“僖顺”),葬于明陵。世子李昀继位,是为景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78—1735 【介绍】: 即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皇帝。圣祖第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雍亲王,六十一年十一月嗣位。次年改元雍正。即位后颁诏训饬各级文武官吏,列举弊端,严令整顿。借故镇压与之争位的诸弟,胤(允)禵被圈禁,胤(允)祀、胤(允)禟于被废黜后死亡。舅父隆科多、大将军年羹尧原属亲信,也在雍正初年相继得罪。查嗣庭、汪景祺以文字得罪,实遭隆、年二人牵连。康熙帝所亲信之苏、宁织造李、曹两家亦遭重谴。甚至浙江士子亦因查、汪两案而暂停乡会试。又严令诸王不得对所属旗人多派差使,停止宗室诸王兼管旗下事务。在中央设立军机处。重用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为重要省份总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在大多数省份行“摊丁入亩”之法。对西北方面,讨伐罗卜藏丹津叛乱,击败准部噶尔丹策零之扰。对外则禁止西洋传教士传教,除在京者外,其余西洋人一律安置澳门。又于雍正五年与俄国订立《布连斯奇界约》及《恰克图界约》,划定中俄中段边界。十三年八月,病卒。谥宪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一
世宗宪皇帝,圣祖仁皇帝第四子。在位十三年,建元雍正。葬泰陵。有《御制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1—1799 【介绍】: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在位六十年。谥纯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二
高宗纯皇帝,世宗宪皇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建元乾隆。内禅尊为太上皇帝。葬裕陵。有《乐善堂全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即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文治武功颇为后世称誉。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乾隆帝虽未曾亲至黄鹤楼,但所作《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崔颢韵兼效其体》谓“高楼江夏今好在,我欲寻之叹路悠”,《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谓“黄鹤楼高古名迹,向所俯仰徒存思”,表达了切切的向往之情,于此亦可见当年黄鹤楼名声之盛。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龚帝臣(?~?),乾隆年间(1736~1795)台湾府学庠生〖参考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1820 【介绍】: 即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皇帝。高宗第十五子。乾隆五十四年封嘉亲王。六十年,策立为皇太子。次年正月受禅,改元嘉庆。尊高宗为太上皇帝,训政。四年亲政。同月,赐权臣和珅自尽,抄没其家。自即位之初,白莲教军起事,历时九年,用军费银二万万两。浙闽沿海有蔡牵、朱濆军,活动亦经数年。十八年,天理教徒起事,其一部突入皇宫,更为前所未有之事。嘉庆后期,鸦片输入渐形严重,内地银两渐形短绌。政府财政日益困难,河患频繁,漕运不畅,统治衰落之形势已无法扭转。卒谥睿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82—1850 【介绍】: 即爱新觉罗·旻宁。清朝皇帝。仁宗第二子。嘉庆十八年,抵御攻入宫内之天理教徒,亲发火枪,封智亲王。二十五年七月嗣位。次年改元道光。在位时农民起事不断,鸦片烟祸日甚。十八年冬,遣林则徐赴广东查办海口事件。及鸦片战争爆发,以昧于时势,罪林则徐偾事,革职遣戍。对英忽和忽战,终于二十二年与英国订立不平等之《南京条约》。继又与美、法订立《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在位三十年。卒谥成皇帝。
晚晴簃诗汇·卷三
宣宗成皇帝,仁宗睿皇帝第二子。在位三十年,建元道光。葬慕陵。有《养正书屋诗文全集》、《御制诗》初集、余集、《巡幸盛京诗》。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旲(1809年—1830年),朝鲜王朝后期王子。字德寅,号敬轩,是朝鲜纯祖李玒之嫡长子,母为纯元王后金氏。1812年册封王世子,1819年迎娶世子嫔赵氏(神贞王后),1827年代理听政,1830年去世,死后谥号孝明世子。1834年其子李奂(朝鲜宪宗)即位,追尊李旲为“翼宗大王”。他的养子李熙(朝鲜高宗)在1897年自称皇帝以后,追尊李旲为“文祖翼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4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五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又号松禅,常熟人。咸丰丙辰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恭。有《瓶庐诗稿》。
词学图录
翁同龢(1830-1904) 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进士。授修撰。历官中允、内阁学士、刑部与户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户部尚书领协办大学士。以主变法革职回籍。宣统间追谥文恭。诗长于七绝,多托兴萧寥之作。词风类诗。有《瓶庐诗钞》、《瓶庐文钞》、《瓶庐词钞》。
维基
翁同龢(1830年5月19日—1904年7月4日),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人称翁帝师、翁师傅,江苏常熟人,清末大臣、书法家、状元。官至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翁同龢幼年时的国学教育系由其母亲与姐姐教导完成。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加科举得恩贡,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中举,咸丰六年(1856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陕西学政,因病回京。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翁同龢发现诸多疑窦,同治帝下令重审此案,其中涉及“两湖派”与“江浙派”的权力斗争。光绪元年(1875年),翁同龢署刑部右侍郎。次年四月,慈禧太后命教授光绪帝读书。不久,迁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光绪五年十一月,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通商十八条,六年八月十八日,翁同龢等人在养心殿面对两宫皇太后,翁认为伊犁可以割走,但十八条不能应允,特别是在西安、汉中设立通商口岸以及在松花江上行船等两条不可许。光绪八年(1882年),充任军机大臣。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中,主张进兵结合谈判,不可一味依仗刘永福之黑旗军。不久,罢直军机。历加太子太保,赐双眼花翎、紫缰。翁同龢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翁同龢对于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推行的洋务运动颇为排斥,对于该运动也有所批评,并影响往后光绪帝亲政后的举措。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以反腐等各理由刁难北洋水师,光绪十七年,暂停南北两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两年。当时有一副讥讽对联描写二人无能:「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翁同龢。李翁二人的恩怨间接导致日后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再任军机大臣,深得光绪帝信任。在甲午战争中,坚决主战。次年,清军战败,中日和议期间,翁同龢与李鸿藻极力反对割地,指出:「宁增赔款,必不可割地。」又联合俄、英、德三国谋阻割地,最终情势无法挽回。次年,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开始后,6月15日,翁同龢突然遭光绪帝将其开缺回籍。传统说法认为翁支持维新变法,推荐康有为,拟定并颁发了戊戌变法的纲领性文件《明定国是诏》,故遭到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之名加以罢黜;另外一个说法,则是甲午战争之所以失败,在于翁同龢对于北洋舰队的武器更新百般刁难所致,有次恭亲王奕䜣病重,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往探望,光绪皇帝曾询问恭亲王奕䜣翁同龢是否值得重用,恭亲王奕䜣对光绪帝表达反对意见,最后光绪皇帝在与慈禧讨论后决定忍痛罢黜翁同龢。戊戌政变后又遭严厉斥责,将其罢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先到侄子江西巡抚翁曾桂署中暂住,然后回常熟故乡。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故乡。死后康有为誉之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然而,根据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一书指出: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说道:「那拉氏(慈禧太后)忽将出一朱谕,强令皇上宣布。…皇上见此诏,战栗变色,无可如何。此朱谕实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闻系出于荣禄私人李盛铎所拟云。翁同龢一去,皇上之股肱顿失,然后可以为所欲为也。」可见罢黜翁同龢的诏书,为「荣禄私人」李盛铎所草拟。但是康有为在《自编年谱》却记载翁同龢被罢前夕,康有为「为御史李盛铎草译书、游历及明赏罚、辨新旧摺,李上之。」可见康有为替李盛铎草拟之「明赏罚、辨新旧」的奏摺,即是弹劾翁同龢的奏摺,将翁同龢视为「旧」而加之以「罚」。变法派领袖康有为竟然帮「荣禄私人」李盛铎草拟奏摺,岂非怪事?因此,李盛铎不但非「荣禄私人」,而且可能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与拟稿之下,上书弹劾翁同龢。翁同龢的被罢,不是「那拉氏与荣禄最毒之计」,而是康有为「除旧布新」的结果。宣统元年(1909年),翁同龢获得官方「平反」,追复官衔,并追加谥号为文恭。著作有《瓶庐诗稿》、《翁文恭公日记》、《翁文恭公军机处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