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55,分9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释道悦(别称 般若师 张 )
韦师(字 公颖 定 )
颜师古(字 籀、师古 戴 )
长孙师孝
潘师正(字 子真 体玄先生 )
杨师道(字 景猷 懿 安德郡公 )
成玄英(字 子实 西华法师 )
长孙师
张俭(字 师约 皖城郡公 密 )
赵师(字 耶利 )
僧弘忍( 周 大满禅师、大满 )
僧神秀(别称 六祖 李 大通禅师、大通中宗朝 )
程袁师
崔仁师
其它辞典(续上)
陆彦师(字 云房 )释道悦(别称 般若师 张 )
韦师(字 公颖 定 )
颜师古(字 籀、师古 戴 )
长孙师孝
潘师正(字 子真 体玄先生 )
杨师道(字 景猷 懿 安德郡公 )
成玄英(字 子实 西华法师 )
长孙师
张俭(字 师约 皖城郡公 密 )
赵师(字 耶利 )
僧弘忍( 周 大满禅师、大满 )
僧神秀(别称 六祖 李 大通禅师、大通中宗朝 )
程袁师
崔仁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魏郡临漳人,字云房。陆卬弟。好学能文。初仕北魏,襄城王元旭引为参军事。北齐时,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以审慎受信用。齐亡,入北周,转少纳言。入隋,拜尚书左丞,转吏部侍郎。后出为汾州刺史,卒于任。与兄友悌孝义,时人称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荆州昭丘人。年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安贫苦节。尤务持诵大品法华二经。初智者。尝得异石一片于涧水中。悬而考之。音响清越。至今以代钟磬。而悦每托之。以想见先德时发其声。则意趣冷然。脩习之诚。祥感之致。宜哉。 悦旧病腹胀。地无良医。惟日阅般若求加被。忽腹如裂。即登厕骤下。病良已。朱粲之乱。寺僧逃避无存者。独悦居守不肯去。贼就求饷。悦减所给予之。贼炊莫能熟。因相戒不敢取。他贼未之信。将驱出加害。悦坚坐曰。吾欲与此寺俱尽。遂怜而释之。使前导。行数步。复坐曰。吾沙门岂导人者。形骸浮幻耳。死奚畏。贼奇之。送之归寺。 汉阳王闻名敬慕。请受戒品。供施壹拒绝。乃奉以大布三衣。且问不御缯帛之故。答曰蚕衣多损。乖忍辱之名。布服易成。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孔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所也。 山居五十馀年。逮终则寿七十二矣。永徽中。或于青溪。见僧擎锡跣足者。自称般若师。议者以为悦无恙时。常诵般若。故云尔。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道悦。姓张。荆州昭丘人。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受戒。安贫苦节。尤能持念大品法华。常诵为业。随有经戒日诵一卷。人并异之。初智者入于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所获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悦于此寺每诵卷通。扣磬一下。闻者肃然。且其诵声如清流激韵。听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屡有祥感。一时患水腹胀如鼓。更无馀求。唯念般若。一夜正诵经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试手寻洪肿顿消。病忽失所。斯所谓转障轻受者也。昔朱粲贼扰。唯悦守山。盗来求减以惠给馀。更重取煮而不熟。惭而返之。他日又来将加害命。悦坐地不动曰。害吾止此。吾欲自见寺舍取尽。遂放令引路。行数步又坐曰。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贼奇其高尚也。送还本寺。悦一生不衣蚕衣。唯服麻布。汉阳王至山。睹悦风仪秀眉蕴服。请受戒品。又遗厚供一无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袭以奉之。因问何不著缯帛耶。答曰。蚕衣损命。乖忍辱之名。布服俭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夫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然也。悦步影而食。少差虚嗽。食留一分。以资飞走沈泳之属。故慈善所熏。或飞来肩上。或浮泊手中。虽衣弊服而绝无蚤虱。时又巡村乞虱养之。诫勿令杀。悦居山五十馀年。春秋七十二矣。终于岩所。永徽中。有人于青溪见一僧。擎锡跣足。自云般若师。言已不见。然生存常诵般若。故人咸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京兆杜陵人,字公颖。韦瑱子。少沉谨,略涉经史,尤工骑射。初仕北周,官至宾部大夫。入隋,累迁兵部尚书。平陈之役,陈之府库悉由师掌管,秋毫无犯,称清白。后除汴州刺史,有治绩。卒于官,谥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1—64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名籀,以字显。颜之推孙。传家业,博览群书,精训诂,善属文。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专典机密,诏令一出其手。太宗立,拜中书舍人,旋坐事免。尝受诏于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多所厘正。贞观七年,迁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官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卒谥戴。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1—645 名籀,字师古,以字行。一说名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隋文帝时,为安养县尉。入唐,高祖时授朝散大夫,拜燉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贞观七年(633),改秘书少监,专典刊正古籍。十一年,进封琅玡县子。十五年,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师古为唐初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尤精训诂,善为文章。曾奉诏考定《五经》,预修《五礼》。所撰《汉书注》、《急就章注》、《匡谬正俗》,皆行于后世。《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其集6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4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人。高祖朝授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子。迁秘书监宏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卒。年六十五。谥曰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代郡人。长孙平子。性轻狡好利,屡犯法。上以其不才,使出为渤海郡主簿。时属炀帝季年,恣行贪秽,一郡苦之。后为王世充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5—682 【介绍】: 隋唐时道士。贝州宗城人,一作赵州赞皇人,字子真。少以至孝闻。隋炀帝大业中,师事王远知,度为道士,居嵩山逍遥谷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唐高宗幸东都,因召见与语,敕有司于师正所居造崇唐观,前后赠诗,凡数十首。卒谥体玄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7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字景猷。杨恭仁弟。善草隶,工诗。隋末自洛阳归唐,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太宗贞观十年,代魏徵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十三年,转中书令。后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还,有毁之者,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卒谥懿。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7 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末自洛阳归高祖,授上仪同。尚桂阳公主,擢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中迁侍中,转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后从高宗征高丽,摄中书令。军还遭毁,贬为工部尚书,转太常卿。二十一年(647)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师道为太宗朝宫廷诗人,才思敏捷,又善草隶书。其诗多为应制、咏物之作。《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杨师道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2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唐诗汇评
杨师道(?—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观德王杨雄子。入唐,尚高祖女桂阳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大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拜侍中,参预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从太宗征辽,摄中书令。还,稍贬工部尚书,复为太常卿,卒。有《杨师道集》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
师道字景猷。宏农华阴人。隋末自洛阳归高祖。授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尚桂阳公主。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朝迁侍中。转中书令。二十一年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懿。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道士。陕州人,字子实。隐居东海。太宗贞观五年,召至京师,赐号西华法师。高宗水徽中,流郁州。所注《老子》,名《道德真经义疏》,原书不存,近人蒙文通有辑本。又注《庄子》,名《南华真经注疏》,凡三十卷,收入《道藏》。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玄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永岳中流郁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太宗贞观五年,为广州都督府司马。七年,官都水使者。官至黄门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4—653 【介绍】: 唐京兆新丰人,字师约。官检校代州都督,劝垦田力耕。迁营州都督,高丽入边,俭破之。从太宗征辽东有功,累封皖城郡公。高宗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兄张大师官太仆卿,弟张延师官左卫大将军,门俱立戟,世号“三戟张家”。卒谥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初人,字耶利。擅鼓琴。太宗贞观初至京师。尝论琴韵,以为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绵徐逝,具国士之风;蜀声躁色,犹激浪奔腾,亦一时俊快。时人以为名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1—674 【介绍】: 唐僧。蕲州黄梅人,一说浔阳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初住黄梅双峰山东山寺,人谓其法为东山法门。为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卒谥大满禅师。全唐诗续补遗
蕲州黄梅县人,周氏子。隋文帝仁寿二年壬戌岁十二月二十三日生。成童,礼四祖为师。唐太宗贞观八年,受信大师衣法,为第五祖。阐化于破额山及黄梅县之东禅寺。以便养母濯港废斋,后名佛母堂,今东禅寺南隅有佛母墓。咸亨三年入县之东北三十里冯茂山结庵,上元三年乙亥岁二月十六日安坐而逝,寿七十四。建塔于东山即冯茂山。唐代宗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周氏。蕲之黄梅人。生而秀异。识者以为其相之不及佛者七种。法当荷负宗乘。绍隆统寄。初东山有苦行僧。以栽松自业。人漫以栽松道者目之。老且死。寻扣方丈决别。信禅师则迎笑曰。汝去耶。吾以祖位待汝。汝其再来也。道者许诺。俄而周氏女子未嫁。而产一男。周氏之居近浊港。即遣婢远弃所产水中。再弃再弗溺。顾呱呱溯浮抵岸下。不得已而收举以归。父兄怒。必诘其所从来。女子则曰。昨儿偶出游。见衲衣蓬首者。挹儿求托宿。儿愧敢莫应。其人忽隐去。不可踪迹。久之觉身重。馀不敢有他也。父兄终不信而讳之。竟箠逐女子。遂与所产俱逃匿。然所产亦易育。甫七岁。𢹂以行丐。遇信禅师于道。而问其姓。答曰。姓则有。非常姓也。曰何姓。曰姓空。禅师于是以宿缘。而从其母乞为弟子。既薙落进具。仍受璨大师衣盔之传。而转授慧能。且说偈。以正统绪。其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地亦无生。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终于东山双峰寺。寿七十四。瘗全身。而塔其上。代宗朝追谥大满。塔号法雨。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浔阳。一云黄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贲于丘园。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终夕若昼。其生也灼烁如初异香袭人。举家欣骇。迨能言辞气与邻儿弗类。既成童丱绝其游弄。厥父偏爱因令诵书。无记应阻其宿熏。真心早萌其成现。一旦出明徙倚间如有所待。时东山信禅师邂逅至焉。问之曰。何姓名乎。对问朗畅区别有归。理逐言分。声随响答。信师熟视之。叹曰。此非凡童也。具体占之。止阙七大人之相不及佛矣。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胜任荷寄。乃遣人随其归舍。具告所亲喻之出家。父母欣然乃曰。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騃那堪击训。若垂虚受因无留吝。时年七岁也。至双峰习乎僧业不逭艰辛。夜则歛容而坐。恬澹自居。洎受形俱戒检精厉。信每以顿渐之旨日省月试之。忍闻言察理触事忘情。哑正受尘渴方饮水如也。信知其可教。悉以其道授之。复命建浮图。功毕密付法衣以为质要。将知龁雪山之肥腻构作醍醐餐海底之金刚栖倾巨树。拥纳之侣麇至蝉联。商人不入于化城。贫女大开于宝藏。入其趣者号东山法门欤。以高宗上元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告灭。报龄七十有四。是日氛雾冥暗山石崩圮。门弟子神秀等奉瘗全身于东山之冈也。初忍于咸亨初。命二三禅子各言其志。神秀先出偈。惠能和焉。乃以法服付慧能。受衣化于韶阳。神秀传法荆门洛下。南北之宗自兹始矣。又信禅师尝于九江遥望双峰。见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开六岐。信谓忍曰。汝知之乎。曰师之法旁出一枝相踵六世。信甚然之。及法融化金陵牛头山。贻厥孙谋至于慧忠。凡六人号牛头六祖。此则四祖法又分枝矣。然融望忍则庶孽耳。安可匹嫡乎。开元中太子文学闾丘均为塔碑焉。代宗敕谥大满禅师。塔曰法雨也。蕲春自唐季割属偏霸。暨开宝乙亥岁王师平江南之前。忍肉身堕泪如血珠焉。僧徒不测。乃李氏国亡之应也。今每岁孟冬州人邻邑奔集作忌斋。犹成繁盛矣。其讳日将近。必雨雾阴惨。不然霰雪交霏。至日则晴朗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6—706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师禅宗五祖弘忍于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弘忍卒,传法于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学人甚众。倡“渐悟”禅学。九十余岁时,武则天召至洛阳,又至长安内道场,亲加礼拜。卒谥大通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间在洛阳受戒。50岁时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嗣禅宗五祖弘忍。历6年,升为上座僧。高宗咸亨间,弘忍命门人作偈以明禅旨,神秀所作,弘忍以为未尽,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历20余年,开禅门北宗一派。武后久视元年(700)召至洛阳,住内道场。卒谥大通禅师。《旧唐书》有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外编》收此诗偈。全唐诗续补遗
神秀,开封尉氏李氏子。师黄梅弘忍(谥大满)禅师,奉楞伽为心要,为北宗之祖,亦称六祖。住荆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神龙二年卒,年百馀岁。谥大通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洛阳尉氏。李氏。小年从师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师于蕲州东山双峰寺。开示心要。叹曰此吾志也。敢不力。虽躬事樵汲。无所惮。会有行者慧能。竟得从上诸祖表信衣钵于大师。而大师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当阳山。以阐化导众。四海禅侣。向风而靡。则天闻其名。诏肩舆赴阙。入内道场。躬拜跪。执弟子礼。供施丰缛。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诏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门寺。当是时。王公贵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谒听训诲。方能公禅师以承嗣之嫡。留韶阳。秀因累疏举荐。以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当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弃裔土。使本朝有轻教。名宜手牍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进言不已。然能公终莫之动也。语载能禅师传。神龙二年。秀卒。名士达官之服丧会葬者不可胜纪。岐王范。燕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诛。门人普寂义福克绍宗绪。诏谥大通中宗朝。又诏以旧邸。为报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秀。俗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世相传付。航海而来。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贵传径门心要。机教相乖若水投石。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寻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门徒发其冢。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可付粲。粲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秀既事忍。忍默识之。深加器重。谓人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终不能起。谓使者曰。吾形不扬。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且不可违也。了不度大庾岭而终。天下散传其道。谓秀宗为北。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岐王范燕国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诔。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如是则为药治病。偏重必离也。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五祖丧而大义乖。秀也拂拭以明心。能也俱非而唱道。及乎流化北方。尚修练之勤。从是分岐南。服兴顿门之说。由兹荷泽行于中土。以顿门隔修练之烦。未移磐石。将弦促象韦之者。空费躁心。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理病未效乖竞先成。秖宜为法重人。何至因人损法。二弟子濯击师足。洗垢未遑折胫斯见。其是之喻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宋州人。事母至孝。代弟戍洛州,母终,闻讣,日走二百里归,负土筑坟。高宗永徽中,刺史状诸朝,诏吏敦驾。既至,不愿仕,授儒林郎,还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安喜人。高祖武德初擢制举,累迁右武卫录事参军。太宗贞观中为度支郎中。后历中书侍郎,参知政事,为褚遂良所忌,以事流连州。高宗永徽初授简州刺史,寻卒,年六十余。曾参与修《梁史》、《魏史》。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应制举。授管州录事参军。以荐拜右武卫录事参军。贞观末累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以罪配龚州。永徽初授州刺史。卒。神龙初赠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