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13,分188页显示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8  69  70  71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五种法师
戒师五德
六师
六师迦王
文字法师
文殊所乘师子与孔雀
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巡行经
文殊师利净律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五种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法师品所说:一、受持法师,忆持而不忘者。二、读经法师,正心端坐,目睹经,口宣句读者。三、诵经法师,习读既熟,不对文自然能诵者。四、解说法师,解说文句而授人者。五、书写法师,书写经文而广流布于世者。经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中略)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会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悯众生故生于此人间。」文句八上曰:「此品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法者规则也,师训匠也,法虽可规,体不自弘,通之在人。五种通经皆得称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受持,二读经,三诵经,四解说,五书写,为此五种弘通法华者,谓之五种法师。法华经法师品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法师、读经法师、诵经法师、解说法师、书写法师。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法者轨则也,师者匠也。法虽可轨,体不自弘,弘之在人。是故五种弘经之人,皆得称为法师也。
〔一、受持〕,信力故,受念力故,持谓于如来言教,以坚固深信受之,于己忆持不忘,是为受持法师。
〔二、读经〕,对文曰读,谓正心端坐,目睹经文,口宣句读,是为读经法师。
〔三、诵经〕,背文曰诵,谓习读既熟,不须对文自然成诵,是为诵经法师。
〔四、解说〕,谓圣教之义难解,若能分明解释,训授于人,是为解说法师。
〔五、书写〕,谓于诸佛经典,若能书写广传,流通大法,是为书写法师。
戒师五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持戒,二、十腊,三、解律藏,四、通禅思,五、慧藏穷玄。见天台戒疏上。
六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竺外道之六师也。翻译名义有六师篇: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黎拘赊黎,三删阇夜毗罗胝,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六尼犍陀若提子等。(参见:外道)
外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佛教外立道者。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者。资持记上之一曰:「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一之本曰:「法外妄解,斯称外道。」三论玄义上曰:「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圆觉经集注中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梵网经上曰:「天魔外道,相视如父母。」法华经譬喻品曰:「未曾念外道典籍。」圆觉经曰:「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身心。」外道之种类不一。百论有「二天三仙」,四宗论及入大乘论有「四外道」,维摩经,涅槃经等有「六师」,唯识论有「十三外道」,瑜伽论有「十六外论师」,外道小乘涅槃论有「二十种」,大日经有「三十种」,涅槃经,僧祇律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智度论等有「九十六种」。以下逐项详说之。
【佛学常见辞汇】
于佛教以外立道,或道外之道,称为外道,亦即真理以外的邪教。
六师迦王
【佛学大辞典】
(人名)佛灭后再造祇园精舍之王名。法苑珠林三十九曰:「于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经于百年,被贼烧尽。经十三年有王六师迦者,依前重造。屋宇庄丽,皆宝庄严。」
文字法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习教相而不修禅行者之称。止观五曰:「非闇證禅师文字法师所能知也。」同七曰:「不与世间文字法师共,亦不与事相禅师共。」
文殊所乘师子与孔雀
【佛学大辞典】
(杂语)文殊乘师子,以表智慧之狞猛,且文殊以所居清凉山有五百毒龙,为降伏之故也。胎曼中之两文殊,皆坐白莲台。儿文殊亦不乘狮子。乘狮子为八字仪轨之说也。盖乘狮子者,乃金刚界之文殊,坐白莲者乃胎藏界之文殊也。申言之。即胎藏界之文殊以青莲华为三昧耶形,且坐于白莲台,金刚界之文殊以金刚剑为三昧耶形,骑于狮子又孔雀也,胎曼大钞四曰:「文殊狮子座事。八字轨曰:金色放光明,坐狮子王座。」(具云文殊八字仪轨,密宗授受秘密,世无刊本)然依八字文殊法之本经,则以孔雀为其所乘。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曰:「其画像作童子相貌,乘骑金色孔雀。」
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菩萨)旧称文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菩萨名,略云文殊。(参见:文殊)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名。(参见:文殊)
【三藏法数】
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谓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名妙德也。
【三藏法数】
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谓具不可思议种种微妙功德,故名妙德。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文殊师利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文殊师利名,菩萨其位也。(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文殊师利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七品,分别大乘之诸戒,悉昙之字母,佛灭后小乘二十部之分出等。属大乘律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与文殊尸利行经同本。
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清净毗尼方广经同本。寂顺律音天子问,文殊师利答。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问云何发心?佛答无发是发。次月净光德天子,与文殊问答菩提之义。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