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13,分188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小阿师
小师
凡师
女人眷属论师
天人师
天台大师
天台韶国师
天师
王老师
五师
异世五师
同世五师
五师子
五会法师
佛类词典(续上)
口力论师小阿师
小师
凡师
女人眷属论师
天人师
天台大师
天台韶国师
天师
王老师
五师
异世五师
同世五师
五师子
五会法师
口力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印度之外道,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地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谷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至于口力之义,古来不见其说。或谓虚空生风,比诸口内发呼气,故立此称,此说似迂远。恐以此外道计生命即为食,藉所谓口之力而活,故得其名耳。又见华严玄谈八等。
(流派)印度之外道,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者。或作因力论师,恐是写误。外道小乘,涅槃论曰:「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之因,最初生虚空,虚空生风,风生火,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地生种种药草,种种药草生五谷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是食,后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也。至于口力之义,古来不见其说。或谓虚空生风,比诸口内发呼气,故立此称,此说似迂远。恐以此外道计生命即为食,藉所谓口之力而活,故得其名耳。又见华严玄谈八等。
小阿师
【佛学大辞典】
(杂语)阿字无意,犹言小师。阿者,如阿谁阿爷为呼亲人之语辞。临济录曰:「后生小阿师。」
(杂语)阿字无意,犹言小师。阿者,如阿谁阿爷为呼亲人之语辞。临济录曰:「后生小阿师。」
小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具足戒未满十夏者之称。又弟子之称。又沙门谦下之称寄归传三曰:「西方行法,受近圆已去名铎曷罗,译为小师。满十夏名悉他薛攞,译为住位,得离依止而住。」释氏要览上曰:「亦通沙门之谦称也。」
(术语)受具足戒未满十夏者之称。又弟子之称。又沙门谦下之称寄归传三曰:「西方行法,受近圆已去名铎曷罗,译为小师。满十夏名悉他薛攞,译为住位,得离依止而住。」释氏要览上曰:「亦通沙门之谦称也。」
凡师
【佛学大辞典】
(杂语)凡夫之法师,未见谛者。法华玄义七曰:「凡师弘经。」
(杂语)凡夫之法师,未见谛者。法华玄义七曰:「凡师弘经。」
女人眷属论师
【佛学大辞典】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计摩醯首罗天作女人生一切之有情非情者。见外道小乘涅槃论。
(流派)二十外道之一。计摩醯首罗天作女人生一切之有情非情者。见外道小乘涅槃论。
天人师
【佛学大辞典】
(传说)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s!yas/a%str!,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复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馀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馀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十号之一,六趣中的天与人无不以佛为教师,故称天人师。
【三藏法数】
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传说)如来十号之一。梵语曰舍多提婆摩菟舍喃Devamanus!yas/a%str!,为天与人之教师,故名天人师。智度论二曰:「复名舍多提婆摩菟舍喃。舍多秦言教师,提波言天,摩菟舍喃言人,是名天人教师。云何名天人教师?佛示导是应作是不应作,是善是不善,是人依教行,不舍道法,得烦恼解脱报,是名天人师。问曰:佛能度龙神等堕馀道中生者,何独言天人师?答曰:度馀道中生者少,度天人中生者多。」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十号之一,六趣中的天与人无不以佛为教师,故称天人师。
【三藏法数】
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天台大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宗之开祖,名智顗,于天台山之石城入寂,称为天台大师。(参见:智顗)
【佛学常见辞汇】
隋智顗大师,因居于天台上与后入寂于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大师。
(人名)天台宗之开祖,名智顗,于天台山之石城入寂,称为天台大师。(参见:智顗)
【佛学常见辞汇】
隋智顗大师,因居于天台上与后入寂于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大师。
智顗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逐,今复来也。即示以普贤道场法,说法华四安乐行。师日夜自励,经二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华。思叹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功德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陈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陈都金陵,时年三十。大建元年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居瓦官寺,讲法华,乃一夏九月谈经玄义。止瓦官前后八载,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陈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台安居佛陇。九年二月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遂创伽蓝,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赐修禅寺之号。陈少主数数遣使请师于金陵,师出,止于金陵灵超寺,讲释论及仁王般若于太极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败,师往憩于庐山,隋开皇十一年晋王镇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有宿缘,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受菩萨戒,师谓王曰:大王纡遵圣戒,可名总持。王赞师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十二年师至荆州,为报地恩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赐额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十四年夏四月又说摩诃止观,晋王入朝,师亦辞归天台。十七年冬十月,晋王归藩,遣使入山奉迎,师随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场,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胁西向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又唱法华无量寿二经,为最后闻思。弟子智朗请曰:不审师何位,此处没,将生何处?师曰:不领吾众,必得六根净(十信位即相似即),为他损己,是五品位,汝何问生,吾诸师友观音侍从,皆来迎我。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则增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寿六十。见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十七。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人名)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其母梦吞白鼠而生师。卜者曰:白鼠者,龙所化也。七岁,喜往伽蓝,僧口授普门品,一遍成诵。十八岁就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岁受具。初从慧旷学律,兼通方等诸经。陈文帝元嘉元年时,思禅师止光州大苏山,师往顶拜。思曰:昔日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逐,今复来也。即示以普贤道场法,说法华四安乐行。师日夜自励,经二七日诵经,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华。思叹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所发功德者,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师千群万众亦不能穷汝辩,当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陈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陈都金陵,时年三十。大建元年仪同三司沈君理请居瓦官寺,讲法华,乃一夏九月谈经玄义。止瓦官前后八载,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禅门。陈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台安居佛陇。九年二月帝诏割始丰县调以充众费,遂创伽蓝,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赐修禅寺之号。陈少主数数遣使请师于金陵,师出,止于金陵灵超寺,讲释论及仁王般若于太极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败,师往憩于庐山,隋开皇十一年晋王镇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师曰:我与晋王有宿缘,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斋受菩萨戒,师谓王曰:大王纡遵圣戒,可名总持。王赞师曰:大师传佛法灯,宜称智者。十二年师至荆州,为报地恩于当阳县玉泉山建立精舍,赐额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说法华玄义,十四年夏四月又说摩诃止观,晋王入朝,师亦辞归天台。十七年冬十月,晋王归藩,遣使入山奉迎,师随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场,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胁西向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又唱法华无量寿二经,为最后闻思。弟子智朗请曰:不审师何位,此处没,将生何处?师曰:不领吾众,必得六根净(十信位即相似即),为他损己,是五品位,汝何问生,吾诸师友观音侍从,皆来迎我。诫维那曰:人命将终,闻钟磬声则增正念,唯长唯久,气尽为期。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时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也,寿六十。见智者大师别传,唐高僧传十七。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佛学常见辞汇】
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创立天台宗,世称天台大师。
天台韶国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吴越王之为师也。三十二祖传曰:「德韶,处州龙泉人,族陈氏,法眼之法嗣也。入天台山建寺院,大兴玄妙之宗,吴越王钱元瓘尊为国师。时天台智者教典散落,惟新罗国有全本,往彼国缮写备足,入藏。传法弟子百馀人,永明寿为上首。尝以涅槃四种闻示学者,曰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诸方目为四料拣,清雍正十二年封妙慈圆彻禅师。」
(人名)吴越王之为师也。三十二祖传曰:「德韶,处州龙泉人,族陈氏,法眼之法嗣也。入天台山建寺院,大兴玄妙之宗,吴越王钱元瓘尊为国师。时天台智者教典散落,惟新罗国有全本,往彼国缮写备足,入藏。传法弟子百馀人,永明寿为上首。尝以涅槃四种闻示学者,曰闻、不闻、不闻闻、不闻不闻,诸方目为四料拣,清雍正十二年封妙慈圆彻禅师。」
天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天子之师也。佛祖统纪五十一曰:「玄宗沙门一行号称天师。」
(杂名)天子之师也。佛祖统纪五十一曰:「玄宗沙门一行号称天师。」
王老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池州南泉之普愿禅师,姓王氏,承马祖之法弘道于南泉。常自称王老师。
(人名)池州南泉之普愿禅师,姓王氏,承马祖之法弘道于南泉。常自称王老师。
五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五种之法师。毗奈耶杂事十二曰:「经师律师论法师禅师,不以同类令聚一处。」【又】付法之五师。有二类:一异世之五师,二同世之五师。
(杂名)五种之法师。毗奈耶杂事十二曰:「经师律师论法师禅师,不以同类令聚一处。」【又】付法之五师。有二类:一异世之五师,二同世之五师。
异世五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阿育王传于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诃迦叶,二阿难,三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鞠多也。此中摩田提与商那和斯,同禀于阿难,同世之师也,故于付法藏传二十三人之次第相承中不加之。然梁之僧祐,撰萨婆多部记五卷(出三藏记十二),揭有部之资师相传中次第此五师,嘉祥,南山,依之而立异世之五师。嘉祥之三论玄义曰:「萨婆多部传有异世五师,有同世五师。异世五师者:一迦叶,二阿难,三末田地,四舍那婆斯,五优婆掘多。此五人持佛法藏各得二十馀年,更相付属,名异世也。」南山之戒疏一上,亦揭阿育王传之五师,中曰:「三师末田提,四师商那和修,并是阿难亲承资奉。阿难将灭,以法付二人。田提道洽罽宾,和修化在中国,是则同时分地而王也。」舍利弗问经曰:「我寻涅槃,大伽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伽叶传付阿难,阿难复付末田地,末田地复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传付优波笈多。」止观一上曰:「付法藏人,始迦叶终师子二十三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则二十四人。」【又】善见律二出传戒之五师,即第三结集时正系派之传统也。曰:「第一优波离Upa%li,第二驮写拘Da%saka,第三须那拘Sonaka,第四悉伽婆Sggava,第五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ntta Tissa。此五师于阎浮利地,以律藏次第相付,不令断绝,即至第三结集。」
(杂名)阿育王传于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诃迦叶,二阿难,三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鞠多也。此中摩田提与商那和斯,同禀于阿难,同世之师也,故于付法藏传二十三人之次第相承中不加之。然梁之僧祐,撰萨婆多部记五卷(出三藏记十二),揭有部之资师相传中次第此五师,嘉祥,南山,依之而立异世之五师。嘉祥之三论玄义曰:「萨婆多部传有异世五师,有同世五师。异世五师者:一迦叶,二阿难,三末田地,四舍那婆斯,五优婆掘多。此五人持佛法藏各得二十馀年,更相付属,名异世也。」南山之戒疏一上,亦揭阿育王传之五师,中曰:「三师末田提,四师商那和修,并是阿难亲承资奉。阿难将灭,以法付二人。田提道洽罽宾,和修化在中国,是则同时分地而王也。」舍利弗问经曰:「我寻涅槃,大伽叶等当共分别为比丘比丘尼作大依止,如我不异,伽叶传付阿难,阿难复付末田地,末田地复付舍那婆私,舍那婆私传付优波笈多。」止观一上曰:「付法藏人,始迦叶终师子二十三人,末田地与商那同时,取之则二十四人。」【又】善见律二出传戒之五师,即第三结集时正系派之传统也。曰:「第一优波离Upa%li,第二驮写拘Da%saka,第三须那拘Sonaka,第四悉伽婆Sggava,第五目犍连子帝须Moggalipntta Tissa。此五师于阎浮利地,以律藏次第相付,不令断绝,即至第三结集。」
同世五师
【佛学大辞典】
(杂名)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鞠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三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一、昙无德,二、摩诃僧祇,三、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然大集经二十三,则为一、昙摩鞠多,二、萨波若帝婆,三、迦叶毗部,四、弥沙塞部,五、波蹉富罗。是等唯为一种之相传,非有确实之證佐。此同世之五师,为律部之分派,上出者非师名,分派之名也。善见律二述传统,谓「目犍连子帝须临涅槃,付弟子摩哂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儿也,持律至师子国。摩哂陀临涅槃,付弟子阿栗吒,从尔已来,更相传授至今日。我今说往昔师名,从阎浮利地持律藏至师子国,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一地臾,第三名帝郁帝臾,第四名参婆楼,第五名拔陀沙,云云。」此巴利律文之Mahinda It!t!hiya Sambala Bhaddana%ma也。此五师与上出之五派,似非可一致者,其传统中律文之次下惟见昙无德之名。
(杂名)有部宗之相传,佛灭后百年,异世第五师,优婆鞠多之下,有弟子五人。是曰同世五师。三论玄义曰:「同世五师者:一、昙无德,二、摩诃僧祇,三、弥沙塞,四、迦叶维,五、犊子部。」然大集经二十三,则为一、昙摩鞠多,二、萨波若帝婆,三、迦叶毗部,四、弥沙塞部,五、波蹉富罗。是等唯为一种之相传,非有确实之證佐。此同世之五师,为律部之分派,上出者非师名,分派之名也。善见律二述传统,谓「目犍连子帝须临涅槃,付弟子摩哂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儿也,持律至师子国。摩哂陀临涅槃,付弟子阿栗吒,从尔已来,更相传授至今日。我今说往昔师名,从阎浮利地持律藏至师子国,第一名摩哂陀,第二名一地臾,第三名帝郁帝臾,第四名参婆楼,第五名拔陀沙,云云。」此巴利律文之Mahinda It!t!hiya Sambala Bhaddana%ma也。此五师与上出之五派,似非可一致者,其传统中律文之次下惟见昙无德之名。
五师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阇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又见报恩经四。
(杂语)自如来之五指出五师子也。涅槃经十六曰:「如提婆达多教阿阇世愿害如来,是时我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阿阇世王即放护财狂醉之象欲令害我及诸弟子。(中略)我于尔时为欲降伏护财象故,即入慈定舒手示之,即于五指出五师子,是象见已,其心怖畏,寻即失粪。举身投地,敬礼我足。」又见报恩经四。
五会法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法照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为五会法师。唐代宗大历七年寂。出于佛祖统纪二十六。
(人名)唐法照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为五会法师。唐代宗大历七年寂。出于佛祖统纪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