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盛彦师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3 【介绍】: 唐宋州虞城人。少任侠,隋炀帝大业末,为澄城长。归唐,授行军总管,从平京师,与史万宝镇宜阳。击斩李密,追擒王伯当,以功封葛国公,拜武卫将军,镇熊州。太宗讨王世充,遣彦师镇于伊阙,绝其山南之路。世充平,除宋州总管。徐圆朗反,彦师为安抚大使,战败被俘。圆朗令作书招其弟举虞城叛,不从,圆朗壮而置之。圆朗平,得还,后竟以他罪赐死。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彦师。武德时官宋州总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3—587 【介绍】: 隋宗室,字师仁,小字明达。文帝异母弟。封卫王,除凉州总管,有政声。文帝开皇三年为行军元帅,大举北讨突厥,击沙钵略可汗于白道,大破之。后又击破突厥。迁纳言,病卒。谥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践言。源彪子。在北齐以司空府参军起家,入周授司赋上士。杨坚受禅,参定朝章国宪,历尚书左右丞,以明达干练称。炀帝即位拜大理少卿。居职强明,有口辩。以刑部侍郎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5—617 【介绍】: 隋武威人,阴寿子。性忠厚,有武艺。以功臣子拜仪同,累迁骠骑将军,迁张掖太守。击破吐谷浑,党项羌人之扰,与代王留守京师,李渊军进长安,世师勒兵拒,城陷被杀。
梁师都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8 【介绍】: 隋唐间夏州朔方人。世为豪族。仕隋为鹰扬府郎将,炀帝大业中罢归。大业十三年,聚众据朔方,称大丞相。联兵突厥,自为梁国,称帝,改元永隆。突厥始毕可汗封其为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唐太宗贞观初,为唐军所败,其从父弟洛仁杀之降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1—649 【介绍】: 唐雍州三原人,字药师,一说本名药师。姿貌魁秀。少有文武材略,通书史,誉称“有王佐才”。高祖时拜行军总管,萧铣平,招降岭南四十九州,又曾镇压辅公祏军。太宗即位,授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转兵部尚书。破突厥,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吐谷浑侵边,复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改卫国公。卒谥景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兵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70—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初仕隋,累官马邑丞。因见太原留守李渊有异志,欲告发而未果。李渊举事后,欲杀之,李世民救免而入其幕府。高祖武德间,屡与征讨,战功卓著,累官至扬州行军总管。武德末至太宗贞观初,多次率兵出击东突厥,至贞观四年(630)破之,俘颉利可汗,北方得以安宁。封代国公。八年,又出击吐谷浑,次年平之。其后谢病不出。后改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卒谥景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昭陵碑录》卷中有许敬宗所撰之碑。著有《卫公兵法》。另传《李卫公问对》3卷,后世或疑为伪作。《日下旧闻考》卷一一六、《盘山志》卷一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少有文武材略。初仕隋,为长安县功曹、驾部员外郎、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征萧铣,复度岭招抚岭南诸州,屡立军功。太宗时,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初封代国公,改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九。诗一首。(《全唐诗》无李靖诗。事迹据《旧唐书》卷六七本传)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仕隋为马邑郡丞。太宗召入幕府。从平王世充萧铣。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贞观中拜刑部尚书。以本官兼检校中书令。封代国公。加左光禄大夫。拜右仆射。图形淩烟阁。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二十三年薨。年七十九。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景武。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许人。大业初。见之广平。形神非世所识。或默或语。无常时。至洛州而灵通寺方树浮图五层。皆以瓴甓为之。琢磨雕镂。务极宏丽。工役繁冗而费用奢靡。钦望而笑。谓寺僧曰。奚庸造此烽火楼也。岂以功德佛事固宜然哉。则清净寂灭之道。何有。一时流辈。莫不以其言之过。曰彼狂人安足取。九年盗贼四起。官军警严。浮图尚未及毕。乃于其上。候望烽火。噫治乱之数。悬于天。至德之士其知之矣。童子马世达。尝与市井群小儿游。偶睹钦忽变其身。入豕牢中。诸狶子即相淆混。素如其类。于是世达等留伺其旁。久之欲观其且复人身否也。俄而钦大呼于群儿之后曰。汝辈将奚所观耶。群儿遽惊拜。天下大乱。钦声迹亦寝。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钦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大业中至广平形神乖谬造次难知。发语不常既往爰中。见灵通寺树砖浮图五级。欲务高敞工作殽杂。钦望而笑。谓寺众曰。造此奚为。众曰。功德佛事须用壮观。法师何斯怪问耶。笑曰。造烽火楼也。当时缁伍互相非之曰。风狂辈言何可取。至九年塔尚未成。贼寇四起州官警严。于浮图上置候望烽火。方信钦言不妄矣。在所耆旧亦不知钦从何而来。止宿之处亦无踪迹。然则时时变身在豕彘之牢。即随豚狶群队童子。马世达等数人睹钦始变之时。乃停留伺察意更观其复人形也。后果忽复形。却于看人之后大叫曰。尔辈欲何所观耶。群人惊愕合掌拜之其变无常皆若此也。及天下丧乱。亦失钦声迹矣。 系曰。魏隋之僧且多应现者何。通曰。菩萨作用随类化身。以神通为游戏耳。于游戏而利益世主焉。或曰。魏齐陈隋与宣师耳目相接。胡不入续传耶。通曰。有所不知盖阙如也。亦犹大宋文轨既同土疆斯广。日有奇异良难遍知。纵有某僧也其奈史氏未编传家无据。故亦阙如弗及录者。留俟后贤者也。
丘师利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洛阳人。丘和子。隋末聚兵万余,保故郿城,百姓多附之。唐高祖武德元年,降唐。累官左监门大将军、冀州刺史,封谭国公。
李客师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9或580—668或669 【介绍】: 唐京兆三原人。李靖弟。太宗贞观中,官至右武卫将军,以战功累封丹阳郡公。好驰猎,善骑射,老而未衰,每出,鸟鹊识之,从其翔噪,人谓之“鸟贼”。高宗永徽初,以年老致仕。
刘师立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0 【介绍】: 唐宋州虞城人。初为王世充亲将,李世民平世充,惜其才,引为左亲卫,迁左骁卫将军。罗艺反,诏师立检校右武候大将军,艺平,有司究党与,师立坐与艺善,除名。寻以藩邸旧属,改检校岐州都督。破吐谷浑,转始州刺史。卒谥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651 【介绍】: 隋唐时僧。河内人,俗姓司马。为禅宗四祖。少从僧粲法师学,能通内外,弘传禅法。隋炀帝大业中,入吉州传法。唐高祖武德中,至蕲州黄梅破头山传法,学徒甚众。太宗贞观时,累征不起。后与其徒弘忍迁居东山寺,付法于弘忍,故世称东山法门。代宗时追谥大医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司马氏。其先河内人徙蕲之广济。信生而超异。幼慕空宗。且谒三祖璨大师于皖公山。问曰。愿和尚与解脱法门。璨曰谁缚汝。信曰无人缚。璨曰。既无人缚。何用更求解脱。信大悟。既具戒。即受璨大师衣钵。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久之。隋大业十二年。领徒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城中困于无水。信适至。池井皆溢刺史异之。因扣头求解围禦贼方略。信曰。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于是合城如教。贼忽见城上人无数。皆威猛绝伦。不可仰视。乃溃信归乡住破头山。学者云委。既于黄梅路上。获童子弘忍。骨相秀异。信知宿缘有在。传以信器。复说偈曰。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遂以徒众委之。至金陵登牛头山。为法融说法。而定其嗣。贞观中。太宗三诏令赴京师。并以疾辞。后诏以剑至曰。苟果不起。即取其首以来。且阴有所嘱。使者谕上旨。信引颈受剑无难色。使回以闻。帝愈加敬重。就赐珍缯。以遂其志永徽二年九月。安坐而逝。寿七十有二。瘗舍利于东山黄梅寺。代宗朝追谥大医。塔号慈云。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道信。姓司马。未详何人。初七岁时经事一师。戒行不纯。信每陈谏。以不见从密怀斋检。经于五载而师不知。又有二僧莫知何来。入舒州𡷗公山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授法。随逐依学遂经十年。师往罗浮不许相逐。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国访贤良许度出家。因此附名住吉州寺。被贼围城七十馀日。城中乏水人皆困弊。信从外入井水还复。刺史叩头。贼何时散。信曰。但念般若。乃令合城同时合声。须臾外贼见城四角。大人力士威猛绝伦。思欲得见刺史。告曰。欲见大人可自入城。群贼即散。既见平定欲往衡岳。路次江洲。道俗留止庐山大林寺。虽经贼盗又经十年。蕲州道俗请度江北黄梅县众造寺。依然山行。遂见双峰有好泉石。即住终志。当夜大有猛兽来绕。并为授归戒。授已令去。自入山来三十馀载。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临终语弟子弘忍。可为吾造塔。命将不久。又催急成。又问中未。答欲至中。众人曰。和尚可不付嘱耶。曰生来付嘱不少。此语才了奄尔便绝。于时山中五百馀人。并诸州道俗。忽见天地闇冥。绕住三里树木叶白。房侧梧桐树曲枝向房。至今曲处皆枯。即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也。春秋七十有二。至三年弟子弘忍等。至塔开看端坐如旧。即移往本处。于今若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魏郡临漳人,字云房。陆卬弟。好学能文。初仕北魏,襄城王元旭引为参军事。北齐时,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以审慎受信用。齐亡,入北周,转少纳言。入隋,拜尚书左丞,转吏部侍郎。后出为汾州刺史,卒于任。与兄友悌孝义,时人称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荆州昭丘人。年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安贫苦节。尤务持诵大品法华二经。初智者。尝得异石一片于涧水中。悬而考之。音响清越。至今以代钟磬。而悦每托之。以想见先德时发其声。则意趣冷然。脩习之诚。祥感之致。宜哉。 悦旧病腹胀。地无良医。惟日阅般若求加被。忽腹如裂。即登厕骤下。病良已。朱粲之乱。寺僧逃避无存者。独悦居守不肯去。贼就求饷。悦减所给予之。贼炊莫能熟。因相戒不敢取。他贼未之信。将驱出加害。悦坚坐曰。吾欲与此寺俱尽。遂怜而释之。使前导。行数步。复坐曰。吾沙门岂导人者。形骸浮幻耳。死奚畏。贼奇之。送之归寺。 汉阳王闻名敬慕。请受戒品。供施壹拒绝。乃奉以大布三衣。且问不御缯帛之故。答曰蚕衣多损。乖忍辱之名。布服易成。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孔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所也。 山居五十馀年。逮终则寿七十二矣。永徽中。或于青溪。见僧擎锡跣足者。自称般若师。议者以为悦无恙时。常诵般若。故云尔。
续高僧传·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释道悦。姓张。荆州昭丘人。十二于玉泉寺出家受戒。安贫苦节。尤能持念大品法华。常诵为业。随有经戒日诵一卷。人并异之。初智者入于玉泉。未有钟磬。于泉源所获怪石一片。悬而击之。声响清彻。悦于此寺每诵卷通。扣磬一下。闻者肃然。且其诵声如清流激韵。听者忘疲。所以幽明往者屡有祥感。一时患水腹胀如鼓。更无馀求。唯念般若。一夜正诵经次。腹忽如裂水出滂流。及试手寻洪肿顿消。病忽失所。斯所谓转障轻受者也。昔朱粲贼扰。唯悦守山。盗来求减以惠给馀。更重取煮而不熟。惭而返之。他日又来将加害命。悦坐地不动曰。害吾止此。吾欲自见寺舍取尽。遂放令引路。行数步又坐曰。吾沙门也。非引路之人。浮幻形骸任从白刃。贼奇其高尚也。送还本寺。悦一生不衣蚕衣。唯服麻布。汉阳王至山。睹悦风仪秀眉蕴服。请受戒品。又遗厚供一无所受。王作大布三衣一袭以奉之。因问何不著缯帛耶。答曰。蚕衣损命。乖忍辱之名。布服俭素。表慈悲之相。王曰。仲由不耻夫子见称。沙门慈忍固其然也。悦步影而食。少差虚嗽。食留一分。以资飞走沈泳之属。故慈善所熏。或飞来肩上。或浮泊手中。虽衣弊服而绝无蚤虱。时又巡村乞虱养之。诫勿令杀。悦居山五十馀年。春秋七十二矣。终于岩所。永徽中。有人于青溪见一僧。擎锡跣足。自云般若师。言已不见。然生存常诵般若。故人咸号焉。
韦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京兆杜陵人,字公颖。韦瑱子。少沉谨,略涉经史,尤工骑射。初仕北周,官至宾部大夫。入隋,累迁兵部尚书。平陈之役,陈之府库悉由师掌管,秋毫无犯,称清白。后除汴州刺史,有治绩。卒于官,谥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1—64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名籀,以字显。颜之推孙。传家业,博览群书,精训诂,善属文。高祖武德中,累擢中书舍人、专典机密,诏令一出其手。太宗立,拜中书舍人,旋坐事免。尝受诏于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多所厘正。贞观七年,迁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随疑剖析,曲尽其源。官终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卒谥戴。有《匡谬正俗》、《汉书注》、《急就章注》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1—645 名籀,字师古,以字行。一说名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隋文帝时,为安养县尉。入唐,高祖时授朝散大夫,拜燉煌公府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贞观七年(633),改秘书少监,专典刊正古籍。十一年,进封琅玡县子。十五年,迁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师古为唐初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尤精训诂,善为文章。曾奉诏考定《五经》,预修《五礼》。所撰《汉书注》、《急就章注》、《匡谬正俗》,皆行于后世。《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其集60卷(《旧唐书·经籍志下》作4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师古字籀。雍州万年人。高祖朝授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子。迁秘书监宏文馆学士。贞观十九年卒。年六十五。谥曰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