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文殊师利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文殊师利名,菩萨其位也。(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文殊师利问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梁僧伽婆罗译。有十七品,分别大乘之诸戒,悉昙之字母,佛灭后小乘二十部之分出等。属大乘律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文殊师利巡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与文殊尸利行经同本。
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清净毗尼方广经同本。寂顺律音天子问,文殊师利答。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之性相,文殊知之,问云何发心?佛答无发是发。次月净光德天子,与文殊问答菩提之义。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
文殊师利佛土庄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之别译。
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
【佛学大辞典】
(经名)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之略名。
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
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二十卷,赵宋天息灾译。略云文殊仪轨。
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顶瑜伽经文殊师利仪轨供养法之略名。
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之异名。
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圣文殊师利赞佛法身礼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