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明律篇
柳律师者。是盖持律而苦行者也。蜀开县大觉寺。有柳律师行碑剥落。其剥落未尽者。犹可摹而为言。师名法本。临江乡人。自幼神秀颖异。父母惟师一子。尤爱重之。甫七岁。举动如成人。一日忽告父母曰。儿久处尘寰。俗缘未释。今欲弃僧为僧。愿二亲莫以儿为念。父母苦止之。继之以泣。师乃绝粒不食。父母惧。姑从之。遂削发。入山绝迹。不踵家门。勤修苦行。日夕不辍。年及十五。经律论藏。无不该览。远近咸瞻礼之。常处厚。与师为方外交。时就请教。年九十九。一日告众曰。缘业殆尽。吾将西归。汝辈宜自勉。端坐而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祚,俗姓宋,落发彰教寺。尝参云窦晖与报觉长老。寻筑庵雕峰。与丞相赵汝愚为方外友。又住袁州之仰山、常州之华藏。谥明极禅师。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四。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楞严道人。名继。殊有高行。赐号觉济大师。与文与可。为方外友。相得甚驩。有诗赠焉。觉济大师。且赞其像。极其称叹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福州海坛县。戍卒之子。出家居楞伽院。八岁即嗜野菜。凡经锄𣃁。皆以为杀伤物命。每见庖治毛鳞则投沙灰其中。使不可食。及薙落。顶有香气。如爇沈檀。谓人曰。开元寺塔。我于隋朝所造者。其说往事。殊有徵验可信。时号圣僧侍御史皇甫政为郡留后。请就府供养。以一素锤子。杂百肉锤子。以进。矿独取素者馀尽挥去。政惊叹。年十三卒。盖亦其自所记云。
神僧传·卷第九
矿师者。海坛戍卒之子。自七八岁不喜鱼肉甘嗜野菜。每见家厨烹燀(音阐)毛鳞。则手掬沙灰投于爨镬。贵其不食。自言开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多说未萌事后皆契合。便请出家。因披法服。顶有香气如爇沈檀。时号为圣僧。侍御史皇甫政请入府署。因作肉锤子百数。惟一是素者。盘器交杂悉陈于前。意验之凡圣耳。矿临筵径拈素者啖之。馀者手拂而作。皇甫部曲一皆惊叹。自言寿止十三当定归灭至是果终。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能师。嘉禾人。少学能仁。入忏室四十载。六时行道。虽病不废。唯不食数日。其病自愈。行人之名。遂闻江浙。年既老。读文如初学。草庵戏之曰。未忘筌耶。师曰。筌何所忘。庵大惭。尝暑晒衣叹曰。慷慨丈夫。反同臧获。于是散去馀长。惟留一弊絮袍。夏则束梁梠间。袒膊入林施蚊。一日逢二虎。以身就之。虎俛首而去。山神兴供一方尝与交接。适香积有乏。知事来告。师力拒之。明旦施自至。皆曰。昨夜行人巡门相报。始知山神荷师。以往圆觉。慈公有能仁之命。师与文首座。然指以请。及其至。昼夜请益。大有开发。未详所终。
释普亮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八
释普亮,号宗志大师,真宗咸平间广州法性寺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闻,能诗,《说郛》中存有《诗论》一卷。今录诗三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𦘕。不茹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闻断发逸游。人无知者。造石霜。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闻夜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诸曰。勿谤祖师。曰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耶。诸曰是实事。曰师意如何。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说破。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辞去。至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隐其中。闻拨草。望烟起处独进。苦行见至。欣然让其庐曰。上人当兴此。长揖而去。不知所之。闻饭木实饮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来拜谒。闻曰。丈夫家何许。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师。然我非人龙也。以疲堕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赖道力可脱。闻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当易形来。俄失老人所在。视座榻旁。有小蛇尺许。延缘入袖中屈蟠。暮夜风雷挟坐榻。电砰雨射。山岳为摇振。而闻危坐不倾。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顷有老人至。泣泪曰。自非大士之力。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厚德。即穴岩下为泉曰。他日众多无水。何以成丛林。此泉所以延师也。泉今为湖。在半山。号龙湖。邦人闻其事。富者施财。贫者施力。翕然而成楼观。游僧至如归。湖之侧有神。极灵祸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时以牲飨祭。闻杖策至庙。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梦神告语曰。闻禅师为我受戒。我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自是神显异迹。护持此山。闻将化。令击钟集众。跏趺而坐。说偈。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于是敛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史不书名。但书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传不书。闻受业受具所。读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疑石霜亦其落发师欤。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远,俗姓鲁,合川(今甘肃庆阳)人。住常德府梁山廓庵。为南岳下十五世,大随元静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顺师,与强至同时。事见《祠部集》卷一○《顺师归湖寺后以诗见招因戏答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三
惟净,南唐吉王李从谦之子,李煜从子。幼时入经院习梵字,解五竺国梵语。太宗时度为僧,与法护同译新来诸经,任译经鸿胪少卿,赐号光梵大师。庆历中朝廷百度例务减省,知言者必乞罢译经,遂预奏乞罢。见《湘山野录》卷上,《补续高僧传》卷一。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法护。中天竺国人。景德改元。赍梵筴入京。赐紫衣束帛。馆于传法院。时天息灾法贤。相继迁逝。虽译事不𥨊。而司南乏人。佥议非法护不可。遂被诏补其处。仍敕光梵大师惟净试光禄卿。同预译经。参政赵安仁等润文。礼数有加。译佛吉祥等经二百馀卷。并自太平兴国以来所翻。合经律论。共成四百十三卷。净与秘书监扬亿编次。又与安仁等。编修大藏经录。凡二十一卷。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宸裁序文。置于录首。仁宗即位。净与翰林学士夏竦。进新译经音义七十卷。净又进大藏经目录二帙。赐名天圣释教录。凡六千一百九十七卷。南海驻辇国遣使。进金叶梵经。诏法护译之。御制译经颂为赐。至和元年。敕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三藏法护。戒德高胜。可特赐六字师号。曰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是时。译场久开。润文官。非位德并隆者。不得参预。如吕夷简宋绶。如富弼文彦博韩琦。皆以宰臣入选。弘阐之盛。古所未有。况梵本甚富。不容尽翻。夷简绶奉诏。续修法宝录。自祥符至景祐。已编成一百六十卷矣。至是。净上言。西土进经。新旧万轴。鸿胪之设。有费廪禄。欲乞停罢。中丞孔辅道。亦以为言。上出净疏示之。谕以先朝盛典。不可辄废。译虽不停。自是势亦少缓。不似如前之锐也。至徽宗大观中。犹有译经三藏金总持。即击磬以觉嘉州定僧者。与译语。仁义笔受。宗正南游江浙。则其译场冷淡可知矣。护终于嘉祐三年。净未详所终。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同时与法护共译事者,有惟净绍德。惟净姓李氏,江南李煜之从子,太平兴国八年,奏选童子五十人学梵字,诏高品、王文寿典选政,以净等充选引见,令入经院受学。净天资颖妙,冠绝流辈,口授梵章,便解文义,岁馀度为僧,与护同译新来诸经。所译《佛说身毛喜竖经》三卷,《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二十卷,即《大宝积第三金刚力士会》同本异译,分作二十五品,《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十八卷,即《大集经海慧菩萨品第五》也。又译《大乘中观释论》九卷。赐以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为光梵大师。仁宗庆历三年,净见执政裁省译经之务,因自奏疏,乞罢,敕曰:“三圣崇奉,朕何敢罢?且琛贡所入皆异域文字,非鸿胪谁识不凡?”未几,御史中丞孔道辅等果乞罢译馆,仁宗以净疏示之,其议遂止。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或,号文宝大师。事见《吟窗杂录》卷三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玄宝,号文畅大师,与吕端同时(《金石续编》卷一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长吉,号梵才大师,住净名庵。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二七、三五。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住潭州云峰寺,称祖灯志璿禅师。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今录偈五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志璿,俗姓陈,南粤人。潭州云峰寺僧。为青原下十三世,法云善本禅师法嗣。谥祖灯禅师。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八、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偈五首。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一一
智彬,乾道间住世,号神照大师。曾为平江府松江华严教院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