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读师
【佛学大辞典】
(职位)法华八讲之时,与讲师同登高座而读经题之僧也。
读师高座
【佛学大辞典】
(物名)行八讲时,设八讲坛于佛前左右,二高座相对,佛之左方为读师之座,右方为讲师之座。
读经法师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参见:五种法师)
灵峰大师
【佛学大辞典】
(人名)(参见:智旭)
智旭
【佛学大辞典】
(人名)名智旭,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历二十七年五月三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三年,闻一法师讲首楞严经,至空生大觉,忽生疑不能得,遂于像前发四十八愿,决心出家。天启二年三梦憨山,时憨山在曹溪,不能往从,从憨山之徒雪岭剃度。寻往云栖听古德讲唯识论,疑与首楞严之宗旨不合,请问。古德云:性相二宗不许和会。心怪之曰:佛法岂有二耶?遂入径山参禅,性相二宗,一时透彻。旭见律学退废,以兴律为任,既述毗尼集要,寻欲注梵网经,于佛前拈阄以决所宗,得天台宗,于是究心台部,而不肯为台宗子孙,以近世之台宗禅宗贤首慈恩各执门庭不能和合也。晚住灵峰,生平著述合有四十馀种,顺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寂,寿五十七。尝曰:生平行履,百无一长,独有大菩提心,忘身为人,舍己从人,为堪质之于三世慈尊者。见灵峰宗论。师之灵峰二十景颂中大雄峰颂曰:「鹫岭遥传秪一传,由来吾道贵闻知。但从龙树通消息,不向黄梅觅破衣。」
【佛学常见辞汇】
人名,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初学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著作后,取论烧掉,后来出家入径山参禅,融会性相二宗,扶戒律,修净土,著净土十要,作愿文,及求生净土偈,寂年五十七。
曼殊师利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名,即文殊师利菩萨。
无师之智
【佛学常见辞汇】
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
弟子对师长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弟子敬奉师长有五事,云何为五?
一、供给所需        四、凡师教敕恭顺无违
二、礼敬供养        五、从师闻法善持不忘
三、尊重戴仰
六方礼经曰弟子事师,当有五事:
一、当敬惮之        四、思念不厌
二、当念其恩        五、当从后称誉
三、随其所教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白佛言:『世间之人,及佛弟子,轻易其师,常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之人,其罪云何?』佛告阿难:『夫人当爱人之德,欣人之善,不可憎嫉。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是与恶意向佛无异。若有人以万石弩,自射其身,可为痛不?』阿难言:『世尊,甚痛甚痛!』佛言:『人若以恶意向于其师及诸贤德,则如以痛剧之弩,射其自身。为人弟子,不可轻易其师,及以恶意向诸贤德,视诸道德之人,当如视佛,不可嫉谤。人有戒德者,诸天龙鬼神,无不感动,受其尊敬。宁投身火中,手持利刃,自割其肉,慎勿于此善人,而生嫉谤,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师对弟子
【佛学次第统编】
长阿含经曰师长以五事视弟子:
一、顺法调御         四、示其善友
二、诲其未闻         五、尽已所知诲授不吝
三、随其所闻使解善义
有部根本毗奈耶曰弟子有五事方可教诃:
一、不信           四、情无羞耻
二、懈怠           五、近恶智识
三、恶口
但五法之有一,皆应教诃,比丘问言,如何教诃?佛言有五法:
一、不与共语         四、不与以善事
二、不与教授         五、不同室
三、不同受用
以此五法,随宜教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曰:「阿难问佛:『师诃弟子,得无以小罪成大罪耶?』佛言:『不可不可,师弟之道,以道相感,自然常相信厚,视彼如己。己所不行,勿责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子与师,两具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
一师
【三藏法数】
(出四分戒品)
师者,授道之师也。凡诸比丘同一师学,当须和合欢喜无诤,犹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师。(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二种师子奋迅三昧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除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三昧亦如是,一则奋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诸禅,捷疾无间,异于馀之三昧,而具出入二义焉。
〔一、入禅奋迅〕,入禅奋迅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灭受想定,是为奋迅入也。(有觉有观者,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皆色界天也。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即无色界天也。灭受想定者,灭除受想之心,而得定也。)
〔二、出禅奋迅〕,出禅奋迅者,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定;从非有想非无想定起,还入无所有处定。如是识处、空处、四禅、三禅、二禅、初禅,乃至出散心中,是为奋迅出也。
二教──印师二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印师二教者,唐初印法师立此二教也。
〔一、屈曲教〕,谓释迦如来所说之经,逐其机性,随计破著,方便委曲,令物生解。如涅槃经,虽说圆通一极之理,或对权显实,或会异归同之类,是名屈曲教。(对权显实者,对藏通别三教之权,以显圆教一乘之实也。会异归同者,会三教之异,归圆教之同也。)
〔二、平道教〕,谓卢舍那所说之经,随其法性平等而说,如华严经,虽有随诸众生各别调伏,皆是称性善巧一时顿演,是名平道教。(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即报身佛也。)
二教──远师二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远师二教者,隋朝远法师立此二教也。
〔一、渐教〕,渐教者,谓约渐悟之机,大由小起,所设具有三乘之教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二、顿教〕,顿教者,谓约顿机,直入于大,不由于小,顿令得悟也。
三教──岌法师三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三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即齐限。见空得道者,谓菩萨见一切法皆空,因而得道也。)
〔三、常住教〕,谓佛设教,最后有无双照,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阐提,皆得作佛,是名常住教。(梵语阐提,华言信不具。)
三法──律师三法
【三藏法数】
(出善见毗婆沙律)
〔一、本毗尼藏〕,梵语毗尼,华言律。谓为律师者,必本于毗尼,讽诵通利,句义辩习,文字不忘,然后可以教授于人,所以称之为律师也。
〔二、坚持不杂〕,谓为律师者,当怀惭愧,坚持法律,于毗尼藏所有文句义疏,悉皆通达;若有问者,次第而答,不相杂乱,所以称之为律师也。
〔三、受持不忘〕,谓为律师者,于毗尼藏所传之师,须知次第授受之由。若佛授优波离,如是次第师师相承,乃至于今,于其名字,或能尽知,或知一二,而不忘失,所以称之为律师也。
五论师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阿湿缚窭沙论师〕,梵语阿湿缚窭沙,华言马鸣。摩诃衍论云: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则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道众,能令此鸟鸣者,都破佛教;若佛弟子,能令此鸟鸣者,都破外道。尔时菩萨用神通力,现千白马,令千鸟皆鸣,绍隆正法,令不断绝,是故世尊,字此菩萨,名曰马鸣。又本传云:此师说法时,能感群马悲鸣,故号马鸣。以其造起信论,大乘庄严等论,故称论师。
〔二、那伽曷树那论师〕,梵语那伽曷树那,华言龙猛,旧翻龙树。其母于树下生之,因龙成其道,故号曰龙树。辅行云:龙树之学广通,天下无敌,欲谤佛经。龙接入宫一夏,但诵七佛经,自知佛法深妙。遂出家,降伏外道,明第一义。以其作中观、大智度等论,故称论师也。
〔三、提婆论师〕,梵语提婆,华言天,乃龙树弟子也。以其造百论、大丈夫等论,故称论师。
〔四、鸠摩罗逻多论师〕,梵语鸠摩罗逻多,华言童受。以其阐扬论义,故称论师。
〔五、室利逻多论师〕,梵语室利逻多,华言胜受。谓此论王,如日照世,能破诸暗,故称论师。